本报讯(许金亭 赵庆阳)赵保顺和村会计去县里联系农业开发事宜,已过中午,村会计说:“咱因村里的事儿,今天就破例用集体的钱吃一顿吧。”赵保顺一口回绝道:“不行,这个‘例’咱啥时也不能破……”结果,赵保顺自掏腰包,和村会计在一个小饭馆吃了一顿。
舌尖不沾集体一分钱,是赵保顺担任村支书17年来的坚守。不仅如此,他还经常为集体的事儿掏自己的腰包“贴钱”。一次,县里兴修水利,村里出了25名义务工。当时村集体一分钱没有,赵保顺就在自己办的梳绒厂里给出义务工的农民做饭,每日三餐送到工地,半个月下来,自己就贴进去4000多元。
赵保顺为“官”,不仅坚守着“清廉”,而且带领百姓为建成小康全身心地挥洒着血汗。他刚当上村支书时,村里有70多户农民搞家庭梳绒,因只有2台50KW的变压器,一遇浇地就超负荷,梳绒机不得不停下来,因而影响了梳绒业的发展。为了让全村百姓靠梳绒富起来,赵保顺跑县电力部门寻求支持,先后三次为村里增上了10台160KW、100KW大功率变压器。百姓见梳绒机不再转转停停了,纷纷购置设备,全村梳绒机很快增加到了240多台,还建起了6家有一定规模的梳绒厂。目前,全村仅梳绒企业每年就给国家纳税600万元,仅靠梳绒一项,人均收入超1万元。
赵保顺不仅把全村的工副业搞起来了,也把农业搞的在全县拔了尖。武宋庄共有耕地1300多亩,因只有几眼浅机井,每年小麦浇水时,浇一次水就碱死一、二成的麦苗,小麦亩产最好的也只有三百多斤。赵保顺憋足了劲,要把农业基础设施搞上去。机会终于来了,国家修青银高速公路时,占用了村里103亩地,村里获得了60万元补偿款。赵保顺把这60万元全部用到了农业建设上,打了6眼深井,每台深井配备了一台深水泵,还改造了1000多米低压线路,铺设了8000多米防渗管道。如今,全村1200亩耕地全部变成了“吨粮田”,总产量每年比过去多收100多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