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昭吧 关注:57贴子:10,084
  • 54回复贴,共1

【剧本】济生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了小翼那幅贺元宵的图,突然想起自己很久以前参加新包剧本徵集时写的一个剧本,元夜,花灯。。。。
回过头看当时写的东西,有一种想自插双目的感觉~~~
每个人都有个青涩的开始啊。。。
当时还不太明白剧本的格式,所以写的有点乱,我现在把格式改改,慢慢发上来。各位看官,这文一点文笔也毛,剧情也不引人入胜,纯属怀念自己青涩的过去。


IP属地:四川1楼2013-02-25 22:39回复

    第一场
    时间:元夜
    地点:开封府后院亭内
    人物:公孙策、展昭、包拯
    公孙策独坐亭中,面前石桌上摆着一个酒壶,三只酒杯。
    公孙策(自斟自饮):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展昭(蓝衣)从廊间轻步走来。
    展昭(微笑):公孙先生好雅兴。
    公孙策(转头,放下酒杯):展护卫,来,坐下陪我喝酒。
    展昭坐下,公孙策斟酒。
    展昭:怎么有三个酒杯
    公孙策(笑):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嘛。
    展昭(提起酒壶斟酒):今夜元宵,先生怎么不去看花灯?独自在此饮酒可是想家了?
    公孙策:展护卫不也没出去吗?
    展昭(苦笑):先生是有家难回,展昭是无家可归啊。
    公孙策:展护卫。。。。。。
    展昭(浅笑,双手举杯):开封府就是展昭的家!来,先生,展昭敬你。
    展昭、公孙策举杯一饮而尽。
    包拯从回廊走来。
    包拯(边走边说):说的好!开封府就是我们的家。
    展昭和公孙策策忙起身。
    展昭、公孙策:大人!
    包拯走进亭中坐下,展昭斟酒。
    包拯(关切的眼神看公孙策):公孙先生,本府早该给你放假让你回家看看了。
    包拯(转头看展昭,意味深长):本府也该让你安个家了。
    展昭(几分动容):展昭说过,开封府就是我的家。。。
    包拯(轻拍展昭肩膀,看公孙策):今夜元宵,你们也随本府出去走走。
    第二场
    时间:元夜
    地点:开封府大门口
    人物:包拯、公孙策、展昭、王朝、马汉
    包拯、公孙策、展昭迈出大门,王朝马汉各手提一盏花灯回府。
    包拯、公孙策见状,相视一笑。
    公孙策(微笑):王朝、马汉,怎的有如此雅兴买灯?莫不是要赠给相识的姑娘?
    王朝(低头行礼):包大人、公孙先生,展大人。街角有个卖花灯的瞎眼张嫂,她无亲无故,平日靠扎灯笼、风筝为生,今夜见她做了许多花灯来卖,开封府众人皆去买了。
    包拯(与公孙策、展昭微微点头):我等也去看看。
    第三场
    时间:元夜
    地点:开封府大街,张嫂卖灯摊点。
    人物:包拯、公孙策、展昭、张嫂、灰衣少年陈
    大街两边花灯、猜谜、卖小玩意的摊点一字排开,游人如织。
    包拯、公孙策、展昭并行至张嫂摊点前。
    摊前挂满花灯,张嫂坐在摊前(双眼无聚焦),摸索折灯,摊前放有一只土碗。
    展昭(上前):请问大嫂,这花灯多少钱一盏?
    张嫂:三文一盏。
    展昭:劳驾买一盏。
    张嫂:公子请自取,钱放在碗中即可。
    展昭提上一盏花灯,从怀中摸出一锭碎银,放入碗中。转身看包拯、公孙策。
    包拯点头,三人相视一笑,继续前行。
    灰衣少年迎面而来,在张嫂摊前前停下。
    少年:买花灯。
    张嫂:三文一盏。小哥请将钱放入碗中,自取灯。
    展昭不经意回头,见灰衣少年提上一盏花灯,悄悄拿起张嫂碗里尚未收拾的铜钱扔进碗里发出响声,再暗暗拿起展昭放在碗里的碎银正欲放入衣袖。
    展昭(从背后出手抓住其手腕):小小年纪,竟学偷盗。
    灰衣少年(转头,眼神闪烁,使劲挣扎):你是何人!与你何干?
    展昭(冷笑):小贼,我是何人等你随我去了府衙自会知晓。
    灰衣少年(面露惧色):大侠饶我这一回,我也是一时糊涂,以后定不敢犯了。
    展昭(手下轻轻使劲,少年松开银子,展昭接住,递给张嫂):大嫂请收好。张嫂接过碎银,面露疑色。
    灰衣少年:银子已经还她,快放开我!
    展昭(淡笑):还差三文。
    灰衣少年(皱眉甩手):你放开我,我给便是。
    展昭微笑,松手,灰衣少年摸出三文钱给张嫂。
    灰衣少年转身想走,展昭拦住去路。
    灰衣少年:钱已付完,你还想如何?
    展昭(抬眉一笑):随我去开封府。
    包拯、公孙策立于一旁,笑看不语。
    灰衣少年(摇头):我不去!
    展昭:由不得你。
    灰衣少年(拱手哀求):大侠饶我,我家中尚有年迈婆婆与娘亲需照顾,她们若得知我偷东西进了大牢,定会伤心的。
    展昭:既知她们会伤心,为何还要做偷盗之事?
    灰衣少年(低头):我见这位大嫂眼瞎,一时贪念起,现下知错了,请大侠饶我这一次,以后定不再犯。
    展昭(眉头微皱思考片刻):不去府衙也可,那我罚你从明日起,每日去张嫂家,帮忙砍柴挑水半年,可愿意?
    灰衣少年(赶紧点头):小的愿意,多谢大侠。
    展昭点头,回头看包拯、公孙策,二人亦微微点头。


    IP属地:四川2楼2013-02-25 22:42
    收起回复
      剧本这格式不好写啊,各种啰嗦,而且无趣


      IP属地:四川3楼2013-02-25 22:52
      回复

        第四场
        时间:翌日,白天。
        地点:济生药堂院中
        人物:包拯、公孙策、展昭(红衣)、差人、死人七名
        差人(从屋内跨出门,上前躬身):启禀大人,现场发现死者七人,其中济生药堂老板杨清夫妇以及一双儿女死在厅内饭桌旁,两名伙计死在厨房的饭桌,还有一名女子扑在灶台前,脸没在灶台上烧开水的大锅里,已经面目全非,从衣着上来看,应该是杨家的厨娘王氏。
        包拯(神色凝重,微微点头):让仵作看看。
        片刻过后。
        仵作(上前躬身行礼):回禀大人,经查验,死者七人均是中毒而死,桌上的饭菜中发现有剧毒。
        七具尸体已平放在地,被白布遮挡。
        公孙策蹲身一一查看,发现厨娘王氏手指皮肤粗糙,布满细小伤口。
        展昭从门外走进。
        展昭:大人。
        包拯:展护卫可有打听到什么?
        展昭:属下询问了报案之人,也走访了周围邻里,街坊们都说这济生药堂的杨老板平时乐善好施,常常施医赠药与贫困病人,并无仇家。
        公孙策(起身,走上前):适才搜查中发现,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在,就连锁名贵药材的柜子也无人动过。
        包拯(皱眉捻须):不是为仇,也不求财,凶手究竟是何目的?
        第五场
        时间:几日后,上午。
        地点:开封府回廊
        人物:公孙策、展昭(蓝衣)
        公孙策(望廊上灯笼):开封府的灯笼许多破旧了,也该换换了。
        展昭(微笑):展昭今日无事,不如替先生走一趟?
        公孙策(点头):也好,济生药堂七条命案之事,一直未有进展,大人正要我翻查此类案例对比参考。
        展昭:那位瞎眼的张嫂平日正是做灯笼为生,展昭就去她那里定制灯笼。顺道也看看那日盗银的灰衣少年可有日日去她家挑水劈柴。
        公孙策(点头):早去早回,说不定大人上朝回来,又要招我等讨论案情。
        第六场
        时间:同日,白天。
        地点:张嫂家门口
        人物:展昭(蓝衣)
        展昭敲门许久,屋内没有动静。
        展昭离开。
        第七场
        时间;同日,白天。
        地点:开封大街。
        人物:展昭(蓝衣)、灰衣少年
        灰衣少年见展昭迎面走来,拔腿便跑。
        展昭见状,几个纵身,落至少年面前。
        少年停步,面露惧色。
        展昭:为何见我就跑,莫不是心虚?
        灰衣少年(低头):不是我不去张嫂家干活,是,是她日日都不在家,不干我事。
        展昭(凝眉):日日不在家?她双眼既盲,会去哪里?你是何时去的?
        灰衣少年:上元之后,第二日我便去了,她就不在。以后几日都不在家,不信你可去看。
        展昭(微微沉思):你随我同去。
        第八场
        时间:同日,白天。
        地点:张嫂家
        人物:展昭(蓝衣)、灰衣少年
        展昭与灰衣少年行至张嫂家门外。
        灰衣少年:你看,柴门紧闭,确实是无人在家。
        展昭:你在此等我。
        展昭跃身进门,进屋查看,见屋内空无一人,灶台上已有灰尘。
        展昭打开柴门走出。
        灰衣少年:我可没有骗你。
        展昭:你可知张嫂去了哪里?
        灰衣少年(摇头):不知。
        此时路边走过一名老妇,展昭上前。
        展昭:敢问这位婆婆,可知这家的主人去了哪里?
        老妇(停下转身):公子是问张嫂?前几日元宵灯会散后就未见她回来。
        展昭:婆婆可知张嫂在开封城中可有亲戚?
        老妇(摇头):张嫂孤身一人,无亲无故。那日元宵灯会,我媳妇与她一道上街卖灯,本来邀约一同回来,后来有人让张嫂送灯上门,我媳妇便独自回来了。
        展昭:婆婆可知是谁让张嫂送灯?
        老妇摇头。
        展昭:多谢了。
        第九场
        时间:同日,白天。
        地点:开封府回廊
        人物:展昭、公孙策
        公孙策:张嫂失踪了?
        展昭:先生可曾记得,济生药堂的廊下挂有几盏花灯,似乎是出自张嫂之手。
        公孙策(默默点头):那就烦劳展护卫再去济生药堂看看。
        第十场
        时间:同日,午时。
        地点:开封府包拯书房
        人物:包拯、公孙策、展昭
        包拯手持一根细竹竿,捻须沉思。
        公孙策:大人,这跟竹竿是适才展护卫在济生药堂厨房的柴草堆中发现的。大人请看,这竹竿长约三尺,一端磨的光亮,乃是盲人行走借助之物。
        包拯点头。
        公孙策:当日学生发现那面容毁去的厨娘,手上皮肤粗糙异常,布满细小伤口,而且拇指食指生有厚茧,甚觉奇怪。想一名厨娘,日日做饭,就算要砍柴烧火,也不至于双手如此。
        包拯:由此看来,这毁去面容的死者不是王氏,而是张嫂。毁去面目是障眼之法。如今这王氏又何去何从,正是破案的关键。
        展昭:属下已查知,这王氏乃青州人氏,一年多以前逃难来到开封,被杨清好心收留。
        包拯:展护卫,本府命你即刻动身前去青州调查王氏。
        展昭:属下领命。


        IP属地:四川4楼2013-02-26 15:04
        收起回复
          以下是我三年前的原文,当时按照剧本徵集的要求,要五千字以内,所以写的很像剧情简介。让我自插双目先——
          昭到青州,拿出王氏画像命青州知府调查。得知那王氏原名柳月娘,两年前尚在青州一小妓院中卖笑为生,因年老色衰无人问津,后被一中年男子赎走,那男子是青州济世药堂的老板王贵。展昭去济世药堂,王贵不在,昭装做欲回乡开药店,假意向店中伙计询问开药店有何诀窍,伙计说济世药堂原来生意也不好,数日前,一个女人来了一趟,老板突然心情大好,并告诉他:有了秘方,以后生意会大好了。昭拿出王氏画像问可是此女人,伙计觉得奇怪,但也点了头。
          昭正着手查探王氏下落,接到包拯飞鸽穿书,要他立刻将王贵带回开封府。原来是那柳月娘竟然现身开封府击鼓状自首并状告济世药堂老板王贵杀人灭口。公堂上,柳月娘陈述:王贵与杨清学药原是师出同门,二人的师父临死前说王贵心量狭小,无济世救人之心,将祖上传下的两张制药秘方和济生堂传与了大徒弟杨清,而王贵只能远去青州开店。两张药方一曰济生丹,一曰活婴散,杨清靠这两个传世秘方,制药救人,名传千里。王贵一直怀恨在心,发誓要夺药方。两年前,王贵在妓院认识了柳月娘,月娘缠住王贵要他替自己赎身。王贵答应,但要求月娘替他夺得药方,事后他会娶月娘为妻,月娘眼见衰老,从良心切,便答应了王贵。此后,月娘变改名王氏,骗得杨清信任进入了济生药堂做厨娘。月娘寻了一年,才发现那秘方杨清一直随身保藏,无法盗取,王贵便拿了毒药命月娘毒死杨清一家,为了掩人耳目,月娘毒死杨清全家后,又骗了瞎眼的张嫂来做自己的替身。回到青州,月娘拿了药方交与王贵,让他实现诺言,娶自己为妻,王贵却闪烁其词,未置可否,原来这一年多,王贵又有了别的女人,月娘伤心离开。几日后,展昭到青州打听王氏,王贵得知后约月娘夜间相间,月娘以为王贵回心转意,哪知王贵竟是要杀她灭口。月娘跌入河中逃过一劫,万念俱灰,于是到开封府自首并状告王贵。案情水落石出,展昭带回王贵,证物、证人具在,铁证如山,王贵认罪,与柳月娘一同伏法。
          包拯凝视手中的药方:小小药方,本是治病救人之物,却害了9条人命。只愿日后,它能救更多疾病苍生,才不失造它之人之本意啊。
          ————————完————————


          IP属地:四川5楼2013-02-26 21: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