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场
时间:翌日,白天。
地点:济生药堂院中
人物:包拯、公孙策、展昭(红衣)、差人、死人七名
差人(从屋内跨出门,上前躬身):启禀大人,现场发现死者七人,其中济生药堂老板杨清夫妇以及一双儿女死在厅内饭桌旁,两名伙计死在厨房的饭桌,还有一名女子扑在灶台前,脸没在灶台上烧开水的大锅里,已经面目全非,从衣着上来看,应该是杨家的厨娘王氏。
包拯(神色凝重,微微点头):让仵作看看。
片刻过后。
仵作(上前躬身行礼):回禀大人,经查验,死者七人均是中毒而死,桌上的饭菜中发现有剧毒。
七具尸体已平放在地,被白布遮挡。
公孙策蹲身一一查看,发现厨娘王氏手指皮肤粗糙,布满细小伤口。
展昭从门外走进。
展昭:大人。
包拯:展护卫可有打听到什么?
展昭:属下询问了报案之人,也走访了周围邻里,街坊们都说这济生药堂的杨老板平时乐善好施,常常施医赠药与贫困病人,并无仇家。
公孙策(起身,走上前):适才搜查中发现,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在,就连锁名贵药材的柜子也无人动过。
包拯(皱眉捻须):不是为仇,也不求财,凶手究竟是何目的?
第五场
时间:几日后,上午。
地点:开封府回廊
人物:公孙策、展昭(蓝衣)
公孙策(望廊上灯笼):开封府的灯笼许多破旧了,也该换换了。
展昭(微笑):展昭今日无事,不如替先生走一趟?
公孙策(点头):也好,济生药堂七条命案之事,一直未有进展,大人正要我翻查此类案例对比参考。
展昭:那位瞎眼的张嫂平日正是做灯笼为生,展昭就去她那里定制灯笼。顺道也看看那日盗银的灰衣少年可有日日去她家挑水劈柴。
公孙策(点头):早去早回,说不定大人上朝回来,又要招我等讨论案情。
第六场
时间:同日,白天。
地点:张嫂家门口
人物:展昭(蓝衣)
展昭敲门许久,屋内没有动静。
展昭离开。
第七场
时间;同日,白天。
地点:开封大街。
人物:展昭(蓝衣)、灰衣少年
灰衣少年见展昭迎面走来,拔腿便跑。
展昭见状,几个纵身,落至少年面前。
少年停步,面露惧色。
展昭:为何见我就跑,莫不是心虚?
灰衣少年(低头):不是我不去张嫂家干活,是,是她日日都不在家,不干我事。
展昭(凝眉):日日不在家?她双眼既盲,会去哪里?你是何时去的?
灰衣少年:上元之后,第二日我便去了,她就不在。以后几日都不在家,不信你可去看。
展昭(微微沉思):你随我同去。
第八场
时间:同日,白天。
地点:张嫂家
人物:展昭(蓝衣)、灰衣少年
展昭与灰衣少年行至张嫂家门外。
灰衣少年:你看,柴门紧闭,确实是无人在家。
展昭:你在此等我。
展昭跃身进门,进屋查看,见屋内空无一人,灶台上已有灰尘。
展昭打开柴门走出。
灰衣少年:我可没有骗你。
展昭:你可知张嫂去了哪里?
灰衣少年(摇头):不知。
此时路边走过一名老妇,展昭上前。
展昭:敢问这位婆婆,可知这家的主人去了哪里?
老妇(停下转身):公子是问张嫂?前几日元宵灯会散后就未见她回来。
展昭:婆婆可知张嫂在开封城中可有亲戚?
老妇(摇头):张嫂孤身一人,无亲无故。那日元宵灯会,我媳妇与她一道上街卖灯,本来邀约一同回来,后来有人让张嫂送灯上门,我媳妇便独自回来了。
展昭:婆婆可知是谁让张嫂送灯?
老妇摇头。
展昭:多谢了。
第九场
时间:同日,白天。
地点:开封府回廊
人物:展昭、公孙策
公孙策:张嫂失踪了?
展昭:先生可曾记得,济生药堂的廊下挂有几盏花灯,似乎是出自张嫂之手。
公孙策(默默点头):那就烦劳展护卫再去济生药堂看看。
第十场
时间:同日,午时。
地点:开封府包拯书房
人物:包拯、公孙策、展昭
包拯手持一根细竹竿,捻须沉思。
公孙策:大人,这跟竹竿是适才展护卫在济生药堂厨房的柴草堆中发现的。大人请看,这竹竿长约三尺,一端磨的光亮,乃是盲人行走借助之物。
包拯点头。
公孙策:当日学生发现那面容毁去的厨娘,手上皮肤粗糙异常,布满细小伤口,而且拇指食指生有厚茧,甚觉奇怪。想一名厨娘,日日做饭,就算要砍柴烧火,也不至于双手如此。
包拯:由此看来,这毁去面容的死者不是王氏,而是张嫂。毁去面目是障眼之法。如今这王氏又何去何从,正是破案的关键。
展昭:属下已查知,这王氏乃青州人氏,一年多以前逃难来到开封,被杨清好心收留。
包拯:展护卫,本府命你即刻动身前去青州调查王氏。
展昭:属下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