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虞卿
今天是2011年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四。
黄昏时分,太阳即将没入地平线。那一刻,它蹦了两下,很不甘心落下的样子。入了夜,江城灯火通明。今夜云多,又很厚实,月亮没什么机会露脸。夜很静,沉下心跳,可以听到花朵在呼吸。
我欣赏不了这番美景。小房间挤满了人,很逼仄,我只能乖乖地坐在座位上听候判决。
=================
我叫陆远新——来自江城的四川人,在四川上着很不认真的高中。
“远新,抬起头来,要自信,不要在任何人面前低头,即使你错了。”姑父选了这话开场。我和他之间,蓝烟袅袅。
尽管姑父这么说,我还是低着头,却可以看到姑父染霜的发和略显苍老的脸:有些恻然。姑父的儿子才十岁,很调皮,在姑母的发廊学会了很多社会上的手段,不认真学习,只有姑父和我母亲制得住他。但,只是恻然。
“远新,不要不说话。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姑父在,你妈不会打你,不会骂你,你爸也不会。”姑父对我总是很有耐心。我很明白,如果今晚坐在这里的是我堂弟,他已经出手了。我还是不说话。
姑父肯定知道,在此之前,父亲教育了我一个多小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生之计在于勤”等等,这些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没过多久便忘净了。
我记忆深刻的是父亲的认真表情、鬓角白发以及粗糙手掌。父亲才三十七岁,在一家工厂作焊工,早出晚归。有很长一段时间母亲不在家,我不会做饭,每次别人家已经吃完饭一家人看电视了,我才等到披星戴月的父亲赶回来为我做饭。那时,我什么都会做,包括埋怨父亲让我饿着,包括夜不归宿让父亲担心,却不会帮父亲洗洗他那脏得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的工作服还要他晚上到家自己洗,也不会学着做一次饭给父亲吃,饭后也不会主动把碗洗掉。
突然想起有那么一次,我趴在窗边等父亲回家。那是夏天,江城七点才天黑。那天晚上星星很亮,父亲和那辆二手摩托车轰隆轰隆地出现在街道口,星光洒落,有如神迹。我看得清楚天神脸上的疲惫。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父亲最喜欢听的歌是任贤齐的《流着泪的你的脸》。
=================
“远新,你怎么不说话呢?说吧,有什么压抑就说出来,没事的。今天晚上我们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长辈,没人会责备你。”姑父递给我一张纸让我把眼泪擦去。
十五分钟前,我用“因为被压抑”回答了“远新,你为什么总是不说话”。
姑父问完后我还没有作出反应母亲就开腔了:“远新,是不是因为平时我不让你哭不让你发绪所以你觉得很压抑?”
我在心里——也只敢在心里瞥了母亲一眼,心想原来你也知道啊!
母亲打我时从来想不到我是她女儿,她只记得我让她失望我不听话我不受管教。这些成为我的标签。她平时最喜欢念叨一句话“陆远新你还没有小的时候听话”,打我的时候也是。
我摇了摇头。气氛很压抑。
“既然不是你妈的原因那是什么?远新,不要妄想你能蒙混过去,我们是在帮你而而不是害你。你那些情绪积压着不释放,很容易心理扭曲。”
“什么压抑!她就是在给自己找借口!你能相信她说的啊!”我的沉默让父亲耐不住了,言语中愤怒很明显。父亲的表情让我想到三年前的夜晚。
那天晚上雨很大,我因失眠转过脸借昏黄的路灯光看雨碎在玻璃上听它们若有似无的哀鸣。父母在争吵,“钱”、“大姨”是这次的关键词。我捂住耳朵,浑身发冷——我感觉到睡在我身边的大姨在发抖。
吵架最终发展成打架,不过都不太记得了。唯一有印象的是战争结束五分钟前那一闪而过的寒光,以及父亲脸上狰狞的神情。这样的戏码在七年前也上演过一次。
只是,我看不见那时父亲的痛苦,看不见母亲的冷笑,看不见我心底的快意。
=================
“哥!我相信远新。虽然她撒过很多谎,但她没有恶意。远新并不是坏孩子。”如果是平时,我会感激姑父的善良;可现在,我有足够的理由去相信他这么说是别有用心。
今天是2011年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四。
黄昏时分,太阳即将没入地平线。那一刻,它蹦了两下,很不甘心落下的样子。入了夜,江城灯火通明。今夜云多,又很厚实,月亮没什么机会露脸。夜很静,沉下心跳,可以听到花朵在呼吸。
我欣赏不了这番美景。小房间挤满了人,很逼仄,我只能乖乖地坐在座位上听候判决。
=================
我叫陆远新——来自江城的四川人,在四川上着很不认真的高中。
“远新,抬起头来,要自信,不要在任何人面前低头,即使你错了。”姑父选了这话开场。我和他之间,蓝烟袅袅。
尽管姑父这么说,我还是低着头,却可以看到姑父染霜的发和略显苍老的脸:有些恻然。姑父的儿子才十岁,很调皮,在姑母的发廊学会了很多社会上的手段,不认真学习,只有姑父和我母亲制得住他。但,只是恻然。
“远新,不要不说话。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姑父在,你妈不会打你,不会骂你,你爸也不会。”姑父对我总是很有耐心。我很明白,如果今晚坐在这里的是我堂弟,他已经出手了。我还是不说话。
姑父肯定知道,在此之前,父亲教育了我一个多小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生之计在于勤”等等,这些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没过多久便忘净了。
我记忆深刻的是父亲的认真表情、鬓角白发以及粗糙手掌。父亲才三十七岁,在一家工厂作焊工,早出晚归。有很长一段时间母亲不在家,我不会做饭,每次别人家已经吃完饭一家人看电视了,我才等到披星戴月的父亲赶回来为我做饭。那时,我什么都会做,包括埋怨父亲让我饿着,包括夜不归宿让父亲担心,却不会帮父亲洗洗他那脏得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的工作服还要他晚上到家自己洗,也不会学着做一次饭给父亲吃,饭后也不会主动把碗洗掉。
突然想起有那么一次,我趴在窗边等父亲回家。那是夏天,江城七点才天黑。那天晚上星星很亮,父亲和那辆二手摩托车轰隆轰隆地出现在街道口,星光洒落,有如神迹。我看得清楚天神脸上的疲惫。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父亲最喜欢听的歌是任贤齐的《流着泪的你的脸》。
=================
“远新,你怎么不说话呢?说吧,有什么压抑就说出来,没事的。今天晚上我们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长辈,没人会责备你。”姑父递给我一张纸让我把眼泪擦去。
十五分钟前,我用“因为被压抑”回答了“远新,你为什么总是不说话”。
姑父问完后我还没有作出反应母亲就开腔了:“远新,是不是因为平时我不让你哭不让你发绪所以你觉得很压抑?”
我在心里——也只敢在心里瞥了母亲一眼,心想原来你也知道啊!
母亲打我时从来想不到我是她女儿,她只记得我让她失望我不听话我不受管教。这些成为我的标签。她平时最喜欢念叨一句话“陆远新你还没有小的时候听话”,打我的时候也是。
我摇了摇头。气氛很压抑。
“既然不是你妈的原因那是什么?远新,不要妄想你能蒙混过去,我们是在帮你而而不是害你。你那些情绪积压着不释放,很容易心理扭曲。”
“什么压抑!她就是在给自己找借口!你能相信她说的啊!”我的沉默让父亲耐不住了,言语中愤怒很明显。父亲的表情让我想到三年前的夜晚。
那天晚上雨很大,我因失眠转过脸借昏黄的路灯光看雨碎在玻璃上听它们若有似无的哀鸣。父母在争吵,“钱”、“大姨”是这次的关键词。我捂住耳朵,浑身发冷——我感觉到睡在我身边的大姨在发抖。
吵架最终发展成打架,不过都不太记得了。唯一有印象的是战争结束五分钟前那一闪而过的寒光,以及父亲脸上狰狞的神情。这样的戏码在七年前也上演过一次。
只是,我看不见那时父亲的痛苦,看不见母亲的冷笑,看不见我心底的快意。
=================
“哥!我相信远新。虽然她撒过很多谎,但她没有恶意。远新并不是坏孩子。”如果是平时,我会感激姑父的善良;可现在,我有足够的理由去相信他这么说是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