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少年派,好像一幅图案精美的地毯,但翻开反面,面对繁杂缤纷的线头,我第一次感觉在摊开的影评白纸前,思绪纷乱,落笔无力。
但电影所做的恰似是将人种、阶级、宗教、文化等等产生痕迹的字从纸上全部抹去,丢进大海。回归少年一片白茫茫……,以重新寻回人的本性、人类的原始、历史的起点、宗教的起源。所以,连名字都是多余的,只是一个符号。
任何在电影中被兄弟俩名字颠倒迷惑,没看出李安设的陷阱而长篇大论的影评都不及格。
因为与老虎为伴的是哥哥拉维,代表着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人,而不是神童弟弟。
电影中看到长大后的少年,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哥哥,但后来根据名字对号入座,在电影的再三称呼下,大家放弃了自己原始的反应,被电影再次(社会)同化(洗脑)!
电影寻求各种本原,而观众在电影中怀疑并否定来自于自己本性的第一直觉。这反讽的玩笑开得有点大。李安太坏了,爱死李安!
兄弟俩的童年在老虎吃羊中,哥哥拉维惊恐的表情中结束。
兄弟俩的少年在这一镜头画面中开始。包包脸、浓眉、突嘴、短下巴是不是这二人的共同点。可是,下图中的少年叫“派“?????????相信直觉的眼睛?还是相信外界的声音?这个问题真的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