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的孤独小窝吧 关注:51贴子:5,062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没有来由,这句话出现在梦里: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但现在明明是早春。
前几天停掉了高山景行。那个贴子,开始于去年夏天。当时的我已经沉入钱陈等先生们的世界;它结束于今年二月末。是时,持续一冬的短信刚画上句号,而我也已从钱氏的身影中走了出来。
我想,我喜欢钱锺书,是因为这个有着澄澈目光的可爱老头,正好符合一个十六岁男孩浑沌中的人生追求。之后也是他,使理想第一次以真切可感的状态出现在我面前。我喜欢那样的生活方式,某些事亦愿花一辈子来完成。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3-04 00:58回复
    十七个年头过去了,童年少年时代将在今夜终结。回望走完的六千五百七十四天,总体是快乐闲适无忧虑的。我犯过好多幼稚病,性格弱点亦常如影随形,有时会觉得自己是长不大的孩子。庆幸对未知事物的兴趣依然存在。生活在美丽的世界里,终究与丑陋黑暗划清了界限。
    年龄在增长,开始考虑以前没有的事,一个多月前因此郁闷过。赵师对我说:物来则应,事去不留。是啊!不沉溺过去,不担忧未来。做好眼下的事,关注此刻的幸福。这样才好。
    要简单地生活。不做不喜欢的事,随性而为。不放逐自己的理想,坚持对知识的探求。勤于读写,温故知新。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3-04 00:59
    回复
      下午奶奶扶拐,提着沉甸甸的酸奶来我家。她说,这个日子不会忘。坐在床边大笑着拍我手臂,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慈祥的祖母和她的乖孙儿。应该善待爱我的家人,应该珍惜在乎我的朋友。
      十六岁之夜看观音山,唱着十六岁的太阳,同高朱在街道上漫无目的地骑车。十七岁那天在书店买下围城。送给十八岁自己的是四书。这是能陪伴很久的书,读它会让人很安静。今后要以之自律,坚守良知。
      读论语,看到此句: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梦是潜意识的镜子,文首所提诗句的寓意不言自明。逝者如斯,我想以对每天的有效利用,追逐匆匆流逝的时光。
      祝自己生日快乐。谨为序。
      安文,二零一三年三月三日夜四日凌晨。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3-04 01:00
      回复
        忽然觉得文章、诗歌、歌曲等,最重要的不是形式,不是花哨的表达,而是背后真挚的情感。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3-04 21:57
        回复
          喜欢上了悲惨世界。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3-04 21:59
          回复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 ,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 永远谦虚的人。(雷锋)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3-05 12:37
            回复
              喜欢一个人就要优点缺点一起接受。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3-05 19:03
              回复
                刚刚看离开雷锋的日子,感到难过。乔安山帮助车祸老人,却被诬为肇事者,真的很伤人心。电影提出了一个命题:消费时代下的雷锋精神如何存在。我小学时买过雷锋的故事书,津津有味反复读,就像哈利掉进冥想盆一样。后来把他看成一个政治时代的完美模特。最近却发现,剥掉政治属性,他就是一个善良、真诚、热心肠且严于律己的阳光大小伙。这样的人,称得上仁。传和日记,过几天就到。行善不是什么难事,真诚待人更如举手之易。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是雷锋。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3-05 22:05
                回复
                  对丘吉尔有了好感。读书写作经历,必胜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还有“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艰难,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上午看到这段话后颤栗。这真是伟大的人格。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3-05 23:03
                  回复
                    阳光明媚,二模。语文考前看大绩的书,考试时就注意聚焦重要信息,答案则出于己见,表达求圆熟完备。阅读考袁行霈写林庚的文章。还有一个小时,就在草纸上想着结尾,开头,转承。如此,作文被逐个板块凑出来。不慌乱,很认真。无非是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又想起书上说,文章若能写得好,在于想得好。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3-07 13:44
                    回复
                      哇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3-07 15:26
                      收起回复
                        电影,钱学森。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3-07 20:41
                        回复
                          哈哈,小帅哥,考得怎样


                          来自掌上百度15楼2013-03-08 12:46
                          收起回复
                            读现代心理学,以下段落似乎映射自己。自我表现有,不过想到这会使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靠拢,就坦然以对了。而暂时的混乱与病态,让我联想起年初那场抑郁:如果个体希望让别人形成对自己的某种印象,那么与人交往时,按照自己这种希望来表现,这一现象称为自我表现。自我表现可能是某种欺骗性的假象,也可能成为理想自我概念向现实自我的过渡。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个体经常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和希望自己具有的特征表现在别人面前,就有可能将希望变为现实。...他(埃里克森)指出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探索最为强烈的阶段,在青春期,身心的成熟以及未来成人角色的选择都促使个体进入强烈的同一性探索。青年人往往一心想像着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且注意自己在别人眼光中表现为什么样的人。选择和探索给他们带来烦恼,有时甚至会出现暂时的混乱和病态。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3-08 23:11
                            回复
                              白日梦的作用:1,预演未来,有所准备。2,增强创造力。3,替代冲动(可减少犯罪发生,有助社会稳定,书上说的。哈哈!)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03-08 2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