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唐韵吧 关注:169贴子:970
  • 7回复贴,共1

【转载】汉服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古人还称之为华夏衣冠、华服、汉衣冠、汉装等。史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冠礼仪是华夏民族形成的标志,也是华夏社会特有的人文风貌。
---至周朝,衣冠礼仪形成完备的制度,汉帝国之后,「汉」取代「华夏」成为民族名称,汉服之名逐渐定型。
---秦汉以后,汉服历经魏晋南朝隋唐宋明,历朝历代均有沿革,但其基本特点从未改变。
---1644年满清入关后,汉服在满清政府「削发易服」的民族压迫政策下,伴随著血雨腥风被人为禁止。汉服的禁止,导致汉族的人文风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易衣冠,亡天下,民族尊严被抹杀,君子之风被葬送,「衣冠之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成为遥远的回忆。
左传正义》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一袭衣冠,背后却是沉重的历史,当我们拭去血迹和尘埃以后,
衣冠上显出的字迹叫做「华夏」,这是一片雾霭重重、尘封已久的精神故园,天地玄纁,
清新的泥土中埋藏著我们民族的魂魄。
360年之后,汉服终于归来,汉服兴,则礼仪兴,则汉族兴,则中国兴。
汉服所代表的人文风貌,汉服运动的大众化诉求,使之短短数年间成为令世人瞩目的社会现象。
汉服运动以复兴华夏文明、振兴汉民族精神为宗旨,
以衣冠礼仪为开端再造整个华夏,由衣冠而礼仪,由礼仪而仁本,
由仁本而道统,以践行的方式重构华夏自身,
对社会而言,则化民成俗,对自我而言,则修身达命。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隐扣束带、宽袍广袖,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
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於其他民族服饰。
什么是华夏?
我们都知道自己是华夏儿女,海外游子也因之称为「海外华人」。
然而,什么是「华夏」?
语见《左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对于「华夏」一词究竟做何解,当然还有其它的观点。
然而在世人心中华夏民族与礼仪之大和服章之美密不可分,却是毋庸置疑的。
由此可见衣冠服饰和礼仪制度、思想文化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
中华古老的服饰文化绚丽多彩,与民族属**息相关。
中国也因此自古以来被尊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易经·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也就是说,早在黄帝时代,古老华夏的服饰就已经相当有规模了。
而且服饰形制取诸乾坤天地,意义就更不寻常。
到了周代,尽管现代意义上的汉族还没形成,但华夏文明已经郁郁葱葱。
一个文明有了认同感就要确定出一系列标志性的东西,冠服制度就是其一。
我们很早就在服饰上重点作文章了,所以才能叫「衣冠上国」。
周时的服制规矩深深影响了后来三千多年的服装理念,从此后无论服装如何千变万化,
关键的要素始终都保持不变。
那就是:
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


1楼2013-03-04 09:42回复
    交领右衽:
    右衽被强调,谁要是左衽了会被看成是笑话的(不过,作为非华夏的南诏国公主,赵灵儿的左衽是情理之中,这里拿来对比一下。 )


    2楼2013-03-04 09:4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一、上衣下裳制
      「上衣下裳」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
      《易经·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由此可见它的由来已久、可见它在后人心目中被重视的程度。
      后来因为方便的需要,衣裳慢慢连成一体。
      然而为了表示尊重祖先传统,后世男子的最高级别礼服一直是衣裳制的;一体式的大多是常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祭礼是相当严肃的一件事,自然穿最高级别的礼服。
      先秦时代的最隆重礼服莫过於冕服了,
      冕服共有6种,
      最隆重的是十二章纹冕服——就是说衣裳的纹章有12种,
      当然,每种纹章都有一定的象徵意义,不能像狠多古装剧那样随便画的——十二章纹冕服是天子祭祀山川天地的礼服。
      十二章纹冕服大约是这样的:
      上衣玄色,黑中带著红,象征著天;
      下裳纁色,黄中并赤,象征著地。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
      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纹。共十二章。
      配饰也非常重要:
      12冕旒、佩玉、蔽膝、朱红色的舄(xi,硬底的履) 。


      4楼2013-03-04 09:44
      回复
        汉景帝(焦晃饰)——这身冠服算是非常严谨,十二章纹的衣裳比较合乎规范,可惜的是衣和冠不太搭调;穿这身衣服却没有戴冕旒而是一顶普通的冠……
        ·汉武帝(陈宝国饰),沉默而威严的玄色十二章纹冕服——文饰狠严整,美中不足的是下裳理应是象徵大地的纁色 。
        ·汉武帝(黄晓明饰)——帅是不用说的,只是穿的不能称为冕服,只能算一种好看的龙袍吧……不过华夏服饰的三要素,那是绝对都齐全了的。


        5楼2013-03-04 09:45
        回复
          当时男子最常用的朝服——玄端。
          玄端也是上衣下裳制,也用了最神圣的色彩玄纁色。
          玄端崇尚简朴大方,衣服上没有文饰。玄端自周代开始,直到明朝,都是狠受重视的礼服
          值得一提的是,周制婚礼中新婿就穿这种礼服,新娘子穿纁色领缘的玄色深衣——这和我们印象中的中国传统婚礼=一片大红是狠有出入的。
          另外,周制的婚礼非常宁静端庄,绝对不是闹哄哄一片,倒是日本继承去的传统婚礼依稀还有中华传统婚礼原型的气质。
          真正的婚礼应称为「昏礼」,因其於黄昏进行。
          昏礼一如黄昏时满天的晚霞,宁静深远而不举乐,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
          先人们认为夫妻结发是庄严的,绝不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
          那时候的昏礼狠简朴乾净,没有后世繁缛的挑盖头闹洞房这类杂耍般的玩意儿,
          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
          携手而入洞房——这是具有汉民族性格特质的优美仪式;
          昏服也不是大红大绿,新郎新娘都穿著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徵著天的、最神圣的色彩)。
          天地相合,夫妻结发。从此后生死相依,从此后家族延续。
          绝不容人嘻闹亵渎。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仪式安静优雅,代表著华夏文明对夫妻之好纯正深情的尊重,直指人心。

          这是古装电视剧里见过最有韵味的婚礼服了。古意盎然,颜色却要鲜艳得多,将唱主角的玄(黑中带红)色与唱配角的纁(黄中并赤)色所占比重互相换了换。於是在庄重之外更美不胜收。





          6楼2013-03-04 09:46
          回复
            上衣下裳的服制并不都是隆重的礼服,
            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就是女子的常服——襦裙。
            襦裙模式一直保留到近代。
            「三面梳头,两截穿衣」成了传统女子的服饰特点的描述。
            襦裙之所以这麼流行,大概因为人类社会中美的主要承担者都是女性的缘故,上襦下裙才利於搭配组合。
            隋唐高腰齐胸襦裙——襦裙的裙际线高低随著流行而不同。大概和身材有关,隋唐流行一种高腰襦裙,裙际线狠高,甚至已经不能叫高腰、而应该叫齐胸裙了。

            普通中腰襦裙——盛唐以后,裙腰才慢慢降低。
            下图左边是《大宋提刑官》里英姑穿的宋代襦裙剧照。凭心而论,这部古装剧的服饰还是狠严谨的。不但头上没有插扇子、筷子、鸡毛掸子,而且也不是单纯追求视觉华丽,它比较忠实地还原了宋代服饰崇尚简朴清淡的风格。


            隋唐盛世的大气雍容,使得那种风格成为现代汉服盛装的最佳选择:

            (左图:钗钿礼衣——唐代盛装。
            汉服传统中女子的礼服一般是深衣,寓意女子德贵专一。但唐代比较例外,襦裙大发展的唐代,襦裙制的钗钿礼衣是狠隆重的礼服了。钗钿礼衣是狠多层的礼服,后来日本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日本皇室的专用礼服「和服十二单」。)
            右图 隋唐风格的汉服盛装——2003年10月8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国际小姐决赛中中国小姐王珊入选12人决赛圈,并荣获「最佳民族服饰小姐」称号,她那件绚烂的民族服装,就是以唐代襦裙为模板。 )


            7楼2013-03-04 09:47
            回复
              二、上下连裳制
              上下连裳,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样式。
              衣服缝成一体是为了方便,但上下仍然分裁则是为了遵循古制传统。
              上下连裳最典型的是深衣。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历代女子最高级别的礼服多是深衣,寓意著「德贵专一」。
              深衣大流行是在先秦到两汉。
              春秋战国就是中国文化的青春期,生机勃勃、血气方刚。
              一半是铁血狼烟,一半是诗礼风流;一半是巫风弥漫,一半是郁郁人文。
              总之,那是一个叫人著迷的神秘时代。
              深衣男女均可穿著。
              《礼记》还上说(深衣):「既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即可以摈相,又可以治军旅。」
              深衣既被用作礼服,又可日常穿著,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服饰。
              那个时候,礼仪最隆重的场合是祭祀活动了,这种场合自然要穿最高级别的礼服。
              深衣在男子,主要用作一般级别的礼服,比如燕居及一些社交场合。
              深衣流传的时间有三千多年,从先秦到明代末年。
              深衣普及率狠高,到了后来甚至向制服化发展,遂成「深衣制度」。
              比如,「朱子深衣」「江永深衣」等都有著专门的裁制规矩。
              通俗地说,就是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为边缘(称为“衣缘”或者“纯”);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现代人文学者建议将深衣作为华夏民族的服装来推广,作为华夏服饰文化的代表。
              中国之所以成为「衣冠上国」,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赋予了衣冠深远的意义。
              仅以这男女均适用的「深衣」为例:
              它的下摆有十二片,取意一年十二个月。
              宽大的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成矩以应方,代表「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衣带垂至脚踝,代表正直。
              下襟齐地,代表权衡公平。
              这衣服并不仅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蕴含著华夏最质朴厚重的思想。



              8楼2013-03-04 09:47
              回复
                三、上下通裁制
                上下通裁,中间不再有一道接缝。
                这道缝的突破其实并不是一件小事,因为古制是上下两截的啊。
                是大胆的隋唐盛世突破了汉服固有剪裁方法,一些新的服制开始流行。
                通裁制的种类狠多,
                女子的有褙子、比甲,男子的有袍衫、直身等。
                这些最流行的时期在宋代和明代。



                9楼2013-03-04 0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