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汉吧 关注:22,040贴子:546,190

【算阴谋论么?】终于找到普通话为胡音论的源头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篇论文我看过
《满族与“京腔京韵”》

很多人都拿这篇论文作为普通话是北京话等于满人说的北京话的论据,也是我看到此等神论的源头之作,实乃开天辟地遗毒万年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03-05 17:50回复
    很多汉族同胞在转载这篇文章的时候似乎没有注意作者
    刚刚百度了一下
    作者关纪新。满族,讷殷瓜尔佳氏,1949年12月出生,吉林伊通人,中共党员。 籍贯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满族,大学本科毕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主编,编审职称。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理事,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2楼2013-03-05 17:51
    收起回复
      先上课
      回来打脸


      3楼2013-03-05 17:51
      收起回复
        现在打脸开始


        4楼2013-03-05 20:55
        回复
          因为无声调的语言终归难以变成有声调语言,而无声调语言民族的人学说有声调的语言,乍学时总是免不了会有点儿“怪腔怪调”,久而久之,这“怪声怪调”却少不得会给对方民族的语音打下些个烙印。可以想象,从打周秦到隋唐,邻近北线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地区的汉族,其自身语言在语音声调及词汇上头,始终在潜移默化地变异着。这种异化后来非但没有中止,还不断以类似的方式,被一浪又一浪地送入高潮。由辽代到金代,到元代,再到清代,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阿尔泰语系民族先后在北京定都,并主宰北京及其版图不同的下属区域长达七百余年。这七百年间在许多时段许多场景下,少数民族政权统辖着的来自不同方向的大小民族,达成了将近“零距离”的接触和交流。——即便是楔入这七百年中间的明代那二三百年,虽说是汉族政权在治理国家,朝野内外由于各少数民族的人员成分依旧颇夥,此项交流也并没有止步。是时,“是北方诸民族与中原人又一次大融合的时代,北方汉语因受到极大影响而发生显著变化,结果是更加远离古汉语,为北方汉语方言的形成奠基,成为今日汉语普通话的基础。”
          这种神论恐怕大家都不陌生吧,事实上很多同胞就是被这个忽悠了。却不说两种语系没办法完全交融,就算可以,处于人口和文化双重劣势的游牧民族根本没有半点可能影响到处于大多数的汉族人的。但是为了他们可怜的自尊,还是要胡诌八扯一些所谓的理由,今天我就要把这些烂的像渔网一样的理由扯裂开来还汉语方言一个清白!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3-05 20:59
          收起回复
            因为无声调的语言终归难以变成有声调语言,而无声调语言民族的人学说有声调的语言,乍学时总是免不了会有点儿“怪腔怪调”,久而久之,这“怪声怪调”却少不得会给对方民族的语音打下些个烙印。可以想象,从打周秦到隋唐,邻近北线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地区的汉族,其自身语言在语音声调及词汇上头,始终在潜移默化地变异着。这种异化后来非但没有中止,还不断以类似的方式,被一浪又一浪地送入高潮。由辽代到金代,到元代,再到清代,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阿尔泰语系民族先后在北京定都,并主宰北京及其版图不同的下属区域长达七百余年。这七百年间在许多时段许多场景下,少数民族政权统辖着的来自不同方向的大小民族,达成了将近“零距离”的接触和交流。——即便是楔入这七百年中间的明代那二三百年,虽说是汉族政权在治理国家,朝野内外由于各少数民族的人员成分依旧颇夥,此项交流也并没有止步。是时,“是北方诸民族与中原人又一次大融合的时代,北方汉语因受到极大影响而发生显著变化,结果是更加远离古汉语,为北方汉语方言的形成奠基,成为今日汉语普通话的基础。”
            这种神论恐怕大家都不陌生吧,事实上很多同胞就是被这个忽悠了。却不说两种语系没办法完全交融,就算可以,处于人口和文化双重劣势的游牧民族根本没有半点可能影响到处于大多数的汉族人的。但是为了他们可怜的自尊,还是要胡诌八扯一些所谓的理由,今天我就要把这些烂的像渔网一样的理由扯裂开来还汉语方言一个清白!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03-05 20:59
            收起回复
              逆向化粪池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3-05 21:04
              收起回复
                坐等。


                IP属地:美国8楼2013-03-05 21:09
                回复
                  1644年清朝进入中原之际,满洲人已经有些与汉人及汉语交流的基础了。人关定鼎京师完成大一统之前,清作为一个山海关外的地方政权,已在东北经营有年,尤其是迁都沈阳(盛京)和建立汉军八旗以来,更在其体制之内便存在满、汉语言的频繁交流。当时的汉军八旗所操之汉语沈阳话,业已成为满洲人面对的最切近的一种汉语样板,他们学说汉语自会以此为范例。
                  明季的北京话究竟是何种腔调,我们今天不得而知。不过,有一则这样的说法,似可抄录一下:“一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从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利马窦曾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大量的当时的北京话,这些记录至今尚保存着。从利的记录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当时的北京话是有大量入声字并且没有zll、ch、sh等翘舌音的语言。这说明了当时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因为无论北京话还是普通话都不具备这些特征。同时也说明了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历史都超不过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话是明朝的官话考证为吴语)。”①此说法准确与否尚难判断,但明政权是从南京搬迁到北京,官吏及士子中间许多人来自吴语方言区,也是可以想见的。总之,明末以前京师方言与清末民初的北京方言差别很大,那是毋庸怀疑的。
                  清朝挟旗族整体进关伊始,不会讲汉语的满人们并没跟北京城原有的明代遗民间有太多的直接语言交流。定都北京不久,实行了旗、民在内外城分城居住的措施,京师原有居民悉数被遣往外城,虽与内城驻防的旗族间“鸡犬之声相闻”,却隔着城墙不相往来。只是此刻内城满人官兵因已置身中土,学讲汉语渐成必需,他们当时最近便的汉语教师——操汉语沈阳方言的汉军旗人,就比先前更显著地发挥起了作用。于是乎,汉语沈阳话比当时的京城汉语方言捷足先登,抢占先机地影响到了上下各阶层满洲人,满人说汉话,就此进一步地被打上了汉语沈阳方言的浓重底色。汉语的沈阳方言,作为日后旗人们嘴边的汉语京腔的母本,与这种定型后的京腔有诸多相近之处,只是沈阳话使用平卷舌过分随意,听来音质更为浑朴粗砺,音调也更多凝重下沉而已。在清代满汉语言彼此互动的日子里,满语远非一味地只取被动守势,它不仅教汉语北京话收入了不少满语词汇②,更让京城方言平添了轻重音的读音新规范;在满人长期驻扎京城并随时玩味打磨汉语京腔的过程中,他们又成功地为这种方言添置了极为大量的“儿化韵”词的尾音处理新规则。这种具备了“轻音”与“儿化”新特征,并且收入了一定量满语词汇的北京话,便是经过原本操满语的满族人,酌取本民族语言特点,加上他们学说汉语之际的艺术灵感和创造性,来重塑汉语北京话的文化结晶“汉语京腔”(也有人把它称为“京片子”)。这种“汉语京腔”曾被视为满式汉语③,它以沈阳话为基础,参用北京原有方言的语音成分,再通过满人们集体地锤炼锻造,至清末大致定型。定型后的京腔方言,还能体现从汉语沈阳话脱胎出来的亲缘关系,却又显见出经过二三百年京旗满人们精心地再造提升之后,跟沈阳话二者间的文野差异。
                  这段话恐怕很多人非常熟悉。其中满汉隔离居住满人习汉语成北京话,北京话进而成了“国语”普通话的论调也骗了很多人。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他说利玛窦用拼音记录了当时的汉语,这的确不假,但是记录的是当时的“官话”,明朝的官话乃江淮官话,当然没有卷舌保留入声。可笑的是这个家伙竟然将官话等同于“北京话”,难道明朝时期北京属于江淮官话区不成?

                  他口口声声讲利玛窦,却不敢把利玛窦讲的另外一句话说出来:在南京讲官话更为舒服。这说明什么?说明北京的方言和南京是不一样的。北京方言和官话的差异是早已有之而不是他满人入关后带来的!

                  后又讲旗人学的是沈阳口音汉语,可是当时辽东人要么被编入汉八旗带进关内,要么被杀得七七八八,怎么会有“沈阳方言”保留下来呢?如果没有保留,这个关先生又是从何而知的呢?

                  再就是找些拙劣的证据了
                  曾经有人在汉服吧发帖说普通话就是满语用的就是这些所谓证据,结果被我们广大的燕赵齐鲁中原子弟齐扇耳光,原因嘛,太简单了——你举的这些所谓的满语的例子根本就是我们家乡的土话!甚至从汉语角度分析都是标准的汉语词汇。什么?这些词东北人在用?东北人在用就代表是满族词汇?开什么国际玩笑!闯关东是说说的啊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3-03-05 21:16
                  收起回复
                    不过这个内外城倒是却又其事,内城说的满化汉语的确存在。可是问题是辛亥一声炮响各地的满城旗人都受到了清算,就算侥幸逃脱也只得改名换姓又怎敢“胡言乱语”呢?
                    现在的普通话的确以北京话为标准语音,但“遗憾”的是这个北京话是城外话(玉哥说普通话的方案是吴语区的人制定的,所以吴语推普最积极),跟他们这个“老北京话”天差地别。
                    怎么叫老北京话呢?
                    我不会说,相信大家都不会
                    相声演员侯宝林大家都知道吧,他就是地道的旗人。在他跟郭启儒说的相声里就跟大家展示了一点“老北京话”——也就是满音汉语,当时也说“老北京话,现在的北京人都听不懂了”。如今斯人已逝,当时都已经“听不懂”的老北京话现如今是否存在都是个话题,还谈什么影响汉语!


                    10楼2013-03-05 21:23
                    回复
                      我去找找那个相声


                      11楼2013-03-05 21:24
                      回复
                        找到了!

                        大家来听听,看看真正的满音是怎么“影响”汉语的


                        12楼2013-03-05 21:30
                        回复
                          再说这个轻声和儿化音
                          之前有人发帖说通古斯语系喜用浊音所以去掉了入声,我不太懂清浊,可是如果是因为这个的话,那么为什么又加上了轻声呢?这种矛盾的说法不是两个有一个是错的就是两个都错。换句话说不是“满人去掉了入声”错就是“满人加上了轻声”错。后者不清楚(因为我不确定我家乡话里的那些发音是属于轻声还是入声的残存,或许前者的可能性大些),但是前者肯定是错的,这个之后再论。
                          儿化音是胡扯淡。至少冀鲁官话中原官话多的是儿化音


                          13楼2013-03-05 21:41
                          收起回复
                            清代后期,西方人把北京城里的这种汉语方言,叫作“眦ndarin”,音译过来就是“满大人”或“满大人说的话”。顾关元在《话说京语小说》文章中说:“京白又称‘京片子’,是旧时对官场京语的美称,在英语中的maIIdarin既指北京语,又泛指清朝官员所说的官话,可见北京话已非地方方言,而是通用于全国的雅语。‘京片子’即是具有这一功用的国家标准语言。”《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9月13日第7版。
                            我一向不太喜欢阴谋论的,这个我认为是人民日报的一个失误,结果让某族人抓住了把柄变成了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工具了。
                            不过这个脸真的被打烂了。maIIdarin这个词利玛窦那个时代就有了,葡萄牙语,纯粹就是标准语言的意思。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3-03-05 21:43
                            收起回复
                              谢徐公子给脸加精


                              15楼2013-03-05 21: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