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即将光临北半球的泛星彗星,抽时间根据东经120度,北纬20,30,40,50度各纬度3月10至19日的可见情况制作了一张目视/摄影观测展望图。图中彗星形态取自德国科学家Uwe Pilz的模拟结果(http://kometen.fg-vds.de/Publ/2011l4/2011l4schweif.html),按实际比例投影。
之所以只标注到19日,一是因为彗星在19日之前应该还能够维持在2等上下的亮度;二是19日之后南方低纬度地区几乎已经无法观测;三是19日之后月亮已过上弦逼近满月,对目视和摄影观测的影响都非常严重。
目视观测:
- 图中的时间点取太阳落入地平线下12度的时刻,根据个人经验在这个时间点肉眼已经看到2等上下的目标,当然最好是有双筒望远镜来辅助,故图中还标注出了7x50双筒望远镜的视野大小。
- 如果对图中的各种角度没有具体概念,可以将自己的手臂伸直置于正前方,一个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度。
- 尽管13日至19日这段时间彗星的亮度会在2等上下,但在全国各纬度彗星的高度都很低,对地平线附近的大气条件要求非常苛刻,对光污染的宽容度也很低。所以,各位星友最好尽自己所能寻找可以看到西方地平线,海拔高,远离城市的观测点来尝试。
摄影观测:
- 图中摄影部分的时间点选为太阳落入地平线15度的时刻。根据个人经验,这个时间点之后,在光害小的观测点,可以用相机在ISO3200,光圈2.8的参数下进行10秒以上的长曝光;这样的长曝光才能全面捕捉到肉眼不可见的彗尾细节。这个时间点之前当然也可以进行拍摄,但因为天空背景光很强,曝光时间要压到很短,只能捕捉到彗星头部的一小段彗尾。
- 为方便各位星友选择镜头,图中还标注出了全画幅相机上各焦段镜头的视野框。从这颗彗星的尺度来看,需要50mm以上的镜头来捕捉特写;广角镜头当然也可以,但彗星在画面中会显得很小。
- 用50mm以上镜头进行长曝光,如果不使用赤道仪,彗星和背景星会有明显拖线。有条件的星友请尽量使用赤道仪辅助拍摄。
之所以只标注到19日,一是因为彗星在19日之前应该还能够维持在2等上下的亮度;二是19日之后南方低纬度地区几乎已经无法观测;三是19日之后月亮已过上弦逼近满月,对目视和摄影观测的影响都非常严重。
目视观测:
- 图中的时间点取太阳落入地平线下12度的时刻,根据个人经验在这个时间点肉眼已经看到2等上下的目标,当然最好是有双筒望远镜来辅助,故图中还标注出了7x50双筒望远镜的视野大小。
- 如果对图中的各种角度没有具体概念,可以将自己的手臂伸直置于正前方,一个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度。
- 尽管13日至19日这段时间彗星的亮度会在2等上下,但在全国各纬度彗星的高度都很低,对地平线附近的大气条件要求非常苛刻,对光污染的宽容度也很低。所以,各位星友最好尽自己所能寻找可以看到西方地平线,海拔高,远离城市的观测点来尝试。
摄影观测:
- 图中摄影部分的时间点选为太阳落入地平线15度的时刻。根据个人经验,这个时间点之后,在光害小的观测点,可以用相机在ISO3200,光圈2.8的参数下进行10秒以上的长曝光;这样的长曝光才能全面捕捉到肉眼不可见的彗尾细节。这个时间点之前当然也可以进行拍摄,但因为天空背景光很强,曝光时间要压到很短,只能捕捉到彗星头部的一小段彗尾。
- 为方便各位星友选择镜头,图中还标注出了全画幅相机上各焦段镜头的视野框。从这颗彗星的尺度来看,需要50mm以上的镜头来捕捉特写;广角镜头当然也可以,但彗星在画面中会显得很小。
- 用50mm以上镜头进行长曝光,如果不使用赤道仪,彗星和背景星会有明显拖线。有条件的星友请尽量使用赤道仪辅助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