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通俗的话来举例理解,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二字是下,老树是上,昏鸦又是下(下句亦如是),这就是一种结构美。
再比如周总理的: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樱花红,三字是下,陌上是上,然后柳叶绿是上,池边是下。同理。再配上极为工整的对仗(这两句,任意哪个字或者多个字的组合都是对仗的),也就可称为佳作了。
当然,初学诗,还是要多注重意境的,格律使用不当,便是一种窠臼了。(初学词,可以先不管词牌的深层感情,先选用一些小令再慢慢提高。)而且,需要明白的是,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和格律而破坏诗句的自然;实在没办法的情况,偶尔出韵或是出律也是可以的。(除非参加科举考试~)
4、古诗分类的总结
1)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才可视为近体诗:
平仄讲究,韵从平水平声韵,对仗工整。
2)在近体诗的基础上,有以下任意一条的,则视为古体诗:
a.不讲平仄或有任何一句未讲平仄
b.韵从平水韵平声,但邻韵通押
c.押仄声韵
d.八句无任何一联对仗,或只有尾联对仗
3)在古体诗基础上,且不押韵或者押了邻韵意外的韵,则只能视为“自由诗”。
注意:
在五言绝句的基础上,有以下任意一条的,称为“古绝”。
a.不拘平仄
b.押仄声韵
5、诗词之我见
记得当初,写了几首不入流的古体诗,然后有次在阿姨家闲聊,她笑着说读书的时候也会写一些“打油诗”。也许我也是性格使然、不甘人后吧,正是因为这三个字,让我萌发了写格律诗的念头。
我也曾在一篇日志中写过:无法掩饰,我终究是一个多情的人。所以常会被一些文字、景致或是感觉所打动。而其实喜欢古典文学是从武侠开始的,先是喜欢那个江湖,乃至于那个江湖的人物、情感以及文化的洪流。再后来发现历史真的是一件蛮好玩的东西,古人们有太多地方值得后人去学习。
至于诗词曲,曲就不说了,太宽泛,了解也不多。而诗与词,在我看来,就如同九宫格和七巧板一样。诗,美则美矣,灵巧不足。而词,不但有诗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它还有更多错综变化的韵律、以及长短参差的句法。不同的词牌,由于其结构音韵不同,表达的情绪也不同,所以这是一种韵律与结构以及情感的高度融合。读诗的时候,我可能看到的是一幅静态的画;而读词,我更多能体会到的是一场生动的音乐剧,或高亢激昂或迂回婉转。由是,吾偏爱词矣。
最后,引用鄙人前些天的一首从平水韵的词作为结束:
《凤凰台上忆吹箫》
缥缈云流,被风吹卷,散开丝缕斜阳。
任柳条轻舞,卸了冬妆。
应是凉寒已尽,江水暖、却有凝霜。
春来雨,谁还道问,夜夜何央。
茫茫、一泓白雾,千万里苍苍,素染山冈。
念旧时人远,相聚无长。
唯有湿了双眸,离别泪、侵浸衣裳。
期来日,从头再添,处处芬芳。
(全篇完)
参考文献:
1、王力《诗词格律概要》
2、王力《诗词格律十讲》
3、叶千华《诗词格律概要》
4、王国维《人间词话》
5、车万育《声律启蒙》
6、《我们是当代诗词的青年创作者》
7、网络文献资料
文成三月七日晚
张晓寒(红叶)于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