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终于来了,很多人都会有一本甚至几本漂亮的记事本,想谈谈记事本的用法。
大部分人用记事本的作用都一样,记下要完成的工作(学习)任务,当然现在更多有电脑或者手机同步了。 我以前也一样。后来逐渐越来越懒,也就不用了。
改成纸张的记事本是今年年初的事(还是去年年末?),到现在大概1年不到时间,真得做得比较好的是后面5个月,大概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
一开始看了李笑来的那本书,《把时间当朋友》,很有启发。他建议用纸张的记事本,并且记录的不是工作任务,而是“时间开销”,就像记账本记录的是“金钱支出”一样。每天把“时间开销”记下来,就知道时间花到哪里去了,慢慢就可以对时间有所控制和掌握,从而增加效率。
于是这个阶段我开始慢慢记录每日时间开销,刚开始记录的时候,简直大惊失色 ,原来我在网络上消耗了那么多时间,以前都没意识到!
这个阶段,主要就是记录时间开销,对被浪费的时间做出一定的改进办法。
第二阶段:
不久以后,一个朋友送了《高效人士的五项管理》(李践)的记事本给我。那基本上就是一本全年的记事本,当然有五项管理的精髓在,例如心态管理、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学习管理、行动管理。内容很有效,我反复看了多遍。但那本本子太厚了,随身带不方便,因此后来不记了。
这个阶段中我感觉最有效的是每天晚上要写当天的“每日反省”和“每日学习”。目前我的记事本里,仍然觉得这两项是最有用的。
每日晚上,反思白天有什么内容做得不够好(包括犯错误)的时候,考虑下今后通过什么切实的方法可以改进。
比如刚开始记“时间开销”的时候,我发现我在网络上消耗的时间特别长。 后来我就制定应对措施,例如,1、尽量用纸张写大概的工作方案框架后再使用电脑 2、尽量到会议室去写(会议室里没电脑)3、在网络上浪费时间超过30分钟,出门走一下,透口气,再下定决心回来继续干活 等等。
有些反省则是很具体和细微的,例如,请访客进会议室的时候,尽量让他们坐在**位置,这样有利于他们看到对面我们的照片,也利于我主宾的位置。
每日学习的内容更多了,每天的新的思考,带来收获的新做法等等。例如,有一次看到李开复微薄上说“我管理公司靠的是发问,不是靠回答。回答会启动对话,对话会刺激创新,如果你想要一个创新的文化,那就多发文”
我的每日学习把这段话抄下来,下面用红笔写了怎么联系我的工作,在内部管理上更多发挥团队的积极性等,也有具体措施。
当然,记事本的”每日学习“只是片断的,大量的连续性的学习,包括看书和笔记,以另外形式完成。
每日学习和每日反省最大的好处,就是针对自己工作中的细节,通过学习“更好的”,和改进“较坏的”,做到每天持之以恒的改进。时间一久,可以看到非常巨大的进步。
第三阶段:
后来看了胜间和代的《时间投资法》和熊谷正寿的《记事本圆梦计划》,尤其是后一本书,对如何利用记事本有了很详细的描述。而后者也正是通过记事本中的“梦想记事本”“行动记事本”和“思考记事本”来达成了他35岁拥有上市公司的目标。 他的“思考记事本”类似第二阶段说到的“每日反省”和“每日学习“,行动记事本就是具体的工作。而梦想记事本则是行动的方向。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就事论事在做事的,做事的时候常常忘记是“为什么”。忘记长远的目标而埋首眼前的任务,渐渐会迷失方向。 梦想记事本就是要制定更长远的目标,并且以“行动记事本”来配合每天的行动。
熊谷正寿说的”梦想“是要30年跨越的。我大概只做了5年计划,而且还是简单的。 我现在的周计划和月计划都做得很详细,包括工作、学习、人际网络、健康休闲以及家庭生活。每一项都有具体的目标,量化的执行方案 (当然,不是每次都能完成的,我先汗一个)。
现在我的记事本是这样的,前一天晚上(或当天早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罗列一下,并用红笔标注最重要的3件事(先做重要的工作而不是紧急工作的原则),每一项都预估一个完成的时间。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