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社火吧 关注:31贴子:139
  • 6回复贴,共1

河湟谷地、青海社火、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青海河湟谷地的社火,是最为隆重而又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节目之一。演出规模大,时间长,几乎村村都有社火队。青海社火是劳动人民多才多艺的表现。 社火中的角色称 “ 身子 ” ,关于 “ 身子 ” 的来历,关于社火"身子"的平历有两个民间的故事: 其中一段是这样说的:春秋战国时代,有一天楚庄王外出回城途中,突然遭到敌军包围。为了安全突围,他听了臣子的献计:以 “ 活享一品俸禄,死封庙祭的灯官 ” 重赏,雇请了一个与楚庄王面貌相似的挡羊人作 “ 替身 ” 。他穿王服,戴王冠,骑高头大马,全似楚庄王的銮驾,趁夜色朦胧突围。一路上,茫茫夜色之中,那 “ 替身 ” 好不威风,前有探马报信,武士开道,后有男女歌舞班子随行。楚庄王这时扮作哑巴,脸上抹黑,翻穿挡羊人的皮袄,旁边有武士暗中保护,混在随驾逃难的百姓之中。当他们与围敌相遇时,楚庄王安全脱身,而 “ 替身 ” 则被敌人当成楚庄王,一路紧跟追杀。 “ 替身 ” 仓慌逃命,钻进了一家马棚里,爬在槽头上不敢动,纱帽也戴歪了。恰巧这家的主人来贴春联,误将 “ 槽头兴旺 ” 贴在纱帽上。后来,楚庄王当了七雄之霸,感其舍身教主之忠,为履行诺言便留下年年出灯官、耍社火的惯例。 至于青海社火来历,还有一种说法。据说明代洪武年间,诸氏巷人耍社火,一个男人扮演女人,露出袍下大脚。有人向马娘娘进馋言,说露出大脚是污辱马娘娘,困为马娘娘是有名的大脚,最忌讳别人挖苦她是大脚女人。朱元璋发怒,下令将诸氏人发配到青海,诸氏巷人就一路把社火耍到青海。 不管民间传说怎么说,高原人通过社火表演来表达自已的快乐和心愿。社火中扮演的灯官及其随行队伍,便是仿照当时突围情况设置的。至今人们还称社火中哑巴是最大的 “ 身子 ” ,社火队所到之处,哑巴的行动便不受约束。按本地人的说法 “ 哑巴子不说话,社火队里数他大 ” 。 灯官扮演者便是纱帽歪戴,纱帽正面斜贴着 “ 槽头兴旺 ” ,背面才是 “ 一品当朝 ” 四个金字,或牛或马倒骑。 青海的社火有很多讲究之处,一是到正月初七这天才开始上演(俗称“耍社火”),在城市就是走街串巷,要是在农村就是各村的社火队互相往周边各村送社火、


IP属地:青海1楼2013-03-09 19:41回复
    青海的社火具有一定的迷信色彩,社火里设有灯官,也就是像社火队中的头目一样,身穿明朝时期县令所穿衣服,还有衙役在身边护卫,各具回避、肃静等字样的牌文,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充当,还要很能会喝酒的,因为到各村演社火都会给灯官老爷敬酒的。由于带有迷信色彩,所以很神秘。 社火一开始先响鼓,后由社火头筹备,通知群众装“身子”,练习几天后向邻村送社火,灯官率领秧歌队,龙灯,狮子,高跷,旱船一行,在彩旗前引下进发。接社火一方,备办酒肴饭食,茶烟于一场面的接桌上,然后鸣枪放炮,敲锣打鼓,予以迎接。待灯官人等就位,送方社火头领队拉全场集体牛秧歌,之后按准备的节目分别出场,其他“身子”喝茶吃馍。逐个上演完毕,集体在鼓点导引下拉满场,道谢后离村。整个社火是包括音乐,舞蹈,曲艺,戏曲,杂艺在内的综合性文艺演出。节目繁多,包罗面广,有秧歌,龙灯,狮子,牦牛,旱船,骑驴,高台,高跷,大头罗汉,胖婆娘等。仅舞蹈就有道具舞(旱船,狮子舞,龙舞,金钱棍,滚灯等),情绪舞(八大光棍,拉花姐等),哑剧舞(拉牦牛,打哈熊等),鼓舞(花鼓,腰鼓,太平鼓等),面具舞(大头罗汉等),杂剧舞(高台,高跷,低跷等),表演精彩,引人入胜。 社火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是人们生活的体现,丰富了劳动人民农闲时期的生活,也是庆贺新春的一种重要方式,更是劳动人民们多才多艺的表现。 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结构的多元化,社火这个延续了千百年的民俗文化形式,如今在各地普遍都出现了表演形式简单化、道具老化、文化品味和传统韵味流失,以及参与人员的积极性降低、观看者和演出人数锐减的现象。 青海汉族大都是历代从内地迁徙而来的,也把内地传统的社火带到了青海,同时又吸取了兄弟民族特别是藏族舞剧的传统,于是出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社火节目。春天,是中国人的狂欢节,而正月社火,则把每年的迎春活动推向高潮。 从正月初七开始,社火就闹开了。社火的名目很多,什么耍龙、狮子、花鼓、太平鼓、八大光棍、拉花姐、高跷、罗汉、秧歌、高台。打外场的还报儿、官老爷、大哑巴、卖膏药、胖婆娘、傻公子等。每一位"身子"都尽情表演,城乡笼罩在欢乐之中。 社火队出发了,敲锣打鼓吹拉琴,披红挂彩好不热闹。最先出发的是报儿,


    IP属地:青海2楼2013-03-09 19:42
    回复
      头戴没有顶的草帽,反穿皮袄,用牙膏沫了眉和胡须,再戴一架用萝卜做成的"眼镜",骑马上边走边溜:"报儿报得好,明年柴垛高";"报儿报响,钱财万两。"报儿走了,灯官老爷满脸黑,头戴乌纱帽,身着红袍,倒骑在牛背上,高喊一声"伙计们开始!" 开场打道的还有哑巴、胖婆娘、卖膏药等。哑巴头戴烂了顶的破草帽,反穿皮袄,脸用锅灰大油抹得油黑,赤着脚,腰间系着铃铛;胖婆娘头上戴绿手帕,身着红衣服,屁股上垫一个枕头,肚子上垫一个枕头,看起来又大又胖又丑。胖婆娘扭来扭去,冷不防还要拿针刺人。卖膏药挑着担子,边走边嚷。 场子打开,表演开始。十二个汉子一条青龙,十二个汉子一条黄龙,时而盘旋,时而腾飞。两名手持银剑的少年领着狮子,那狮子动着绣球。船姑娘抬着纱船,和着音乐的节拍摇呵摇呵。花鼓、太平鼓响起来了,秧歌队别具一格,少男少女踏着青春舞步走来。红绸一落一起,宛如天上的彩虹,还有高台表演,以千户营高台、通海高台最为出名。高跷是最常见的,人们踩着长度不同的跷子,美美地走一回,美美地扭一回。到了晚上,一些地方还有“黑社火”。人们舞船、滚灯笼。直到晚上二点种,人们还兴致未尽。 总之,青海社火,是在高原上流传了千百年的艺术奇葩。它在延续过程中,糅合了青海各民族的一些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且独具高原特色的社火艺术,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和演唱小调在青海各民族中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年正月,在“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锣鼓不响,庄稼不长”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各地的社火演出队浩浩荡荡,将欢腾的正月气氛渲染得异常热闹红火,将春节变成了一个热闹非凡的“狂欢节”。


      IP属地:青海4楼2013-03-09 19:43
      回复
        以上是 青海社火的简介、、


        IP属地:青海5楼2013-03-09 19:44
        回复


          IP属地:青海6楼2013-06-07 13:53
          回复
            涨知识


            7楼2018-08-26 14:34
            回复
              bv v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20-02-10 19: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