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千晨吧 关注:48贴子:3,198
  • 9回复贴,共1

桥是墙的倒影
落叶是树的风险
流浪是猫的方向
     ——写给猫


IP属地:江西1楼2013-03-09 21:21回复
    向下弄堂里的童年,潮湿晦暗。左邻右舍街坊邻居黑压压地拥挤在一条道儿上,柴米油盐烟熏火燎,外婆说大伙都一个模子里的生活气。弄堂很长,童年时候拉着蹒跚学步的小屁孩丫头片子们,满巷子乱跑,弄堂似乎是永无止境的黑暗甬道,吞噬吸食掉我们的嬉戏喧闹。
    坊间流传巷底住着一位寡妇,离群索居十几年唯有一只黑猫伴随左右。
    巷底沦为我们心照不宣的禁忌。
    在巷间除了鸡鸭这等家禽,猫狗亦随地可见。但凡淘气的娃,幼年总有被狗叼过一口或被猫戏弄的经历。每逢初春,气温回暖,南方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慵懒水汽中,万物复苏,百废待兴,大人们口中嚷嚷着“春困”昏昏欲睡,春天的村子是万籁俱寂的:不经意间,远近三三两两凄厉惨烈的猫叫,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鸣叫在夜深人静的午夜,犹如一道道不合时宜的闪电声声入耳,刺痛耳膜。
    劳累了一整天的壮汉妇人沉沉入睡,剩下神经衰弱的老人和精力充沛的我们,直直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担惊受怕。童年的印象里,猫是属于黑夜的动物,瞳孔在墨黑的夜色中流露出光怪陆离的诡异;猫也是凄惨痛苦的动物,那时的我不明白为什么猫叫得那么彻头彻尾,寒彻人心。
    在弄堂里奔来跑去时,猫会从屋顶、电线杆上冷不防窜出,结结实实吓你一大跳,它们的肉垫足,落到地上也只是沉闷轻微的一声“咚”,眯着眼惊觉地左顾右盼一番,径直逃走……
    过了十几年,那一声声“咚”,穿梭漫漫时空竟也尾随而至,在记忆里反复回荡,短促有力。
    五岁那年,弄堂里误打误撞来了一只陌生的猫,毛发肮脏,眼神疏离。小妹淘气地牵出家里的狼狗“大黄”,猫见势,狼狈逃窜。我们忘乎所以地奔跑在弄堂里,围观猫狗大战。不知不觉到了弄堂底,四周的景状皆是陌生而未知。慌不择路的猫“咚”的窜上房顶,震落一片青瓦,啪啦碎在地上,午后的村庄偃旗息鼓,全村只有隐隐约约的鼻息鼾声,这一碎,惊醒了冥冥中的什么。小妹的狼狗被狗链牵制,焦急地做攀爬状,直勾勾地盯着房顶上惊魂甫定的猫;猫浑身战栗,警惕地反观张牙舞爪的“大黄”。针尖对麦芒在动物界里,以直接粗暴的犬吠和战栗呈现,我们是一群无知又不单纯的看客,隔岸观火,幸灾乐祸。
    这时,木头房门洞开,流言中不合群的寡妇抱着相依为命的黑猫,暴露在天光下。寡/妇一脸平静的直视,黑猫蜷缩在怀里虎视眈眈,我们噤若寒蝉,小妹手一松,“大黄”哧溜扭头就跑。
    寡妇拿出里屋的扫帚,清理掉碎瓦砾,抱着黑猫回屋,自始自终不发一言。黑猫偌大的瞳孔在日光下折射着幽幽绿光,看得我们脊背发凉。
    小妹哇啦放声大哭,接着我也缓过神,拉过小妹夺路狂奔,从弄堂底外逃,一刻不停。
    那以后再听了两年的猫叫,我们举家搬到了城里,与寡妇的一面之缘烙印在心底,挥之不去。黑猫那对硕大的瞳孔一开一合,倏忽之间在城里落脚逾十载,当初挂着鼻涕的小屁孩与吮着手指的丫头片子们跟着白驹过隙长成了愤青,愣头青
    多年后,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疯妇的描写让我想起小村庄弄堂底那位行踪神秘的寡/妇,养着一只黑猫共处一室。童年的弄堂好比成长这一程无可复制的经历:黑暗的甬道倾尽所有热情好奇反复游走,心有豪情,心存畏惧,直到探得尽头深处关于那一只猫的传闻流言……


    IP属地:江西2楼2013-03-09 21: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幸好这篇文去年打过。幸好幸好


      IP属地:江西3楼2013-03-09 21:25
      回复

        叶落知秋,
        伤心桥下春波绿
        流浪的猫继续出走
              ——写给猫猫


        IP属地:江西4楼2013-03-09 21:25
        回复
          城市被冠以“石头森林”,久而久之生了龃龉,在芸芸众生之间滋长了隔膜。城市里最多的飞禽走兽就是人,人心冷漠的人、冷暖自知的人……
          抬头见由北南下的雁群,变着队形,时而S,时而B,装点着灰蒙蒙的苍穹。
          除了花鸟市场、菜市场、屠宰场,有血有肉的家禽动物们已经久未照面。单元格子的住房,囚居其中的人们,俯瞰着脚下远处灯火阑珊声色犬马,欲望盘根虬枝暗地里滋长丛生。
          夜幕低垂,流浪狗退回各自窝点,猫群开始出动。它们惧怕日光、惧怕曝光、惧怕生人,他们没有狗群天生的利齿獠牙、洪亮如钟的犬吠……它们没有抗衡的资本,只得缱绻蛰伏于黑暗深处,伺机而动,它们有很好的耐心、很好的观察力,以及耐力。
          有人说,驴是最隐忍的动物,日复一日任劳任怨地原地终此一生。其实猫何尝不是?它们深居简出,神出鬼没,如同异类。
          从前的村庄,代代相传,沿袭着童年生活:掏鸟蛋,扎猛子……我们是这么走过来的,父辈们是如此,爷爷的爷爷还是这般……而今住在城里,偶然看见天边飞过一只风筝,孤孤单单地在天空中顾影自怜、翩翩起舞,末了打在高压线上,饱经风霜,成了时间蝉蜕。
          猫游走于城市的根基墙脚下,像村里的庄稼汉们,头拱地一辈子和土地联姻。猫熟悉每一条道上的尘土味儿,熟知哪一只垃圾桶里有最多的残羹冷炙,猫和土地打一辈子交道,尽管这个城市的土地越来越少,高架桥替代了彩虹,一道道横亘在头顶,水泥地、柏油路密密匝匝覆盖了黄土黑地……猫还能找寻那些遗落的气味吗?
          四季迁徙的雁群飞鸟以俯瞰的高姿态,巡视着地上的芸芸众生;安于稳定的猫们以仰视的卑微姿势洞察着人间冷暖。我们生活在其中,忙着喜怒哀乐,忙着生存死亡。“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偶尔瞥一眼这些脚下的猫,猫从胯/下打量整个人世……
          流光溢彩的夜,总有猫踽踽独行的背影。两者无法交相辉映地水乳啊交融,猫们被生硬地拒之门外,与这些热闹欢愉进步文明格格不入……
          其实猫最大的满足在于有鱼吃有鼠抓,假如幻化人形再跳一段《Macavity》惊艳世人,直接登顶艺术殿堂。无怪有人说,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简简单单,各司其职,按部就班也是一种自知的幸福……
          这是猫告诉我们的,听见了吗?


          IP属地:江西5楼2013-03-09 21:28
          回复

            晚安


            IP属地:江西6楼2013-03-09 21:30
            回复
              文字恐惧症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3-11 18: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