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不法商贩真是太没有良心了,你说这吃的东西掺杂使假,要是把人吃坏了可咋办?”近日,太康县板桥乡一位读者张先生向本报电话反映,他在乡里的集市上买了一箱“伊利”优酸乳,没想到回家打开后竟是假冒产品。据张先生说,现在农村市场上假冒的商品很多,从吃的穿的到用的应有尽有,假冒伪劣商品的横行给农民群众的安全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11月28日,记者在太康县板桥乡张先生的家里见到了假冒的“伊利”优酸乳,从包装箱的外表看,假冒的产品的包装制作很精美,与真正产品在外观上几乎没什么两样,但是,箱内的产品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假冒的“伊利”优酸乳包装盒印刷粗糙,模糊不清,其生产地址标注为邯郸市南107国道518公里处,联系电话却为北京的,显然是自相矛盾。此外,正规的产品净含量为250毫升,而假冒的包装盒上标明的含量却是200毫升,假冒的产品用的是粗劣的白色塑料瓶装的透明的水一样液体,味道刺鼻,根本不像乳饮料那样乳白色且散发出宜人的香味。
张先生告诉记者,这箱假冒的饮料是他花了19元钱在乡里的集市上购买的,没想到却买到了假货,幸亏小孩子没喝,不然不知会出现什么后果。据张先生说,乡里的集市上卖的许多东西质量都没有保证,假冒伪劣商品太多太滥,农民缺乏识别真假商品的知识,经常出现花钱买假货的情况。
根据张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板桥乡街市上了解情况,果然,多家零售摊位上出售的食品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厂家生产的,有些知名的品牌明显地仿冒产品,一问价格与真正的该产品价格相差很大。在一个销售“伊利”优酸乳的摊位前,记者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提出要买一箱该产品,摊主要价20元,记者嫌价格太贵,说能否便宜点,摊主说可以,最低17元,记者问会不会是假的,摊主拍着箱子说绝对假不了,喝不坏人,记者提出开箱检查一下,摊主一听,十分不乐意地说,你到底买不买?不开箱,不买拉倒,十几块钱想买真的,可能吗?
一连观察了好多家,记者发现大部分摊位上都有类似的假冒产品,在乡里的一家超市里,记者终于找到了真正的“伊利”优酸乳,售货员要价35元,而且还价不卖。记者开玩笑地说人家外面都卖十几元钱,你这里怎么卖这么高啊!售货员非常直接地说,外面卖的都是假货,真的价格都在30多元以上,自己喝就买真的。在和售货员的交谈中,记者得知,在乡里的集市上,很少能买到真正的纯牛奶及奶饮料,因为真正的产品价格远远高于假冒产品,农民不愿意买,结果好多人贪图便宜就买了假货,在农村市场上,饮料、火腿肠、烟、酒、服装这些东西,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可是,由于假货价格便宜,反而比真货还畅销。
记者就此情况与伊利集团取得了联系,该集团客服人员告诉记者,该厂产品每盒净含量均为250毫升,根本没有200毫升包装的,集团在河北邯郸更没有设立分厂,记者所说的产品一定是假冒伪劣产品。客服人员说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向当地的12358热线投诉,请求工商等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厂家也会协助消费者进行**。随后,客服人员说会尽快将记者反映的问题反馈给集团驻周口地区的负责人,让其具体处理有关事宜。不一会儿,伊利集团周口市场的负责人耿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这种事情确实发生了很多次,厂家打假人员近期将专门派人会同当地有关执法部门开展集中打假行动,有关打假的结果届时将会向记者及时通报。
那么,假冒伪劣产品明目张胆地公开销售,有关监管部门难道会不知道吗?据当地的一位知情人透露说,一些监管部门对这些情况十分了解,也进行过查处,但是收效甚微,有的仅仅是罚款了事,根本治标不治本。据这位知情人说,因为都在一块地面上,彼此都很脸熟,执法部门在查处过程中,马上就会有说情者,于是很多查处行动也就是走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