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提到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比如说,我婆婆看到我脸色不好(A),如果我认为她讨厌我(B),我会觉得难过(C);但是如果我认为她当时心情不好(B),我会很中立地和她互动(C);如果我认为她是因为身体不舒服(B),我会心疼地对她格外好一些(C)。所以不同的B造成不同的C
看完这一段,也许我应该明白,很多事情重要在自己怎么看,怎么想,然后才有的不同的结果,作者张老师一直在让我们往善意的一方想,往好的一方想,但是事情很多时候不是这样子的。遇见事情是主要靠心灵感受,但是我们不能毋逆事实。如果婆婆亲口告诉她我就是不喜欢你,看见她脸色不太好,那我们还能怎么去想呢,怎么去善意的安慰自己呢???如果我们好心扶摔倒的老太太而被污蔑是我们推倒的,那我们是不是还要安慰自己“不,老太太也许是没有钱付医药费吧”?
求解,谢谢!
看完这一段,也许我应该明白,很多事情重要在自己怎么看,怎么想,然后才有的不同的结果,作者张老师一直在让我们往善意的一方想,往好的一方想,但是事情很多时候不是这样子的。遇见事情是主要靠心灵感受,但是我们不能毋逆事实。如果婆婆亲口告诉她我就是不喜欢你,看见她脸色不太好,那我们还能怎么去想呢,怎么去善意的安慰自己呢???如果我们好心扶摔倒的老太太而被污蔑是我们推倒的,那我们是不是还要安慰自己“不,老太太也许是没有钱付医药费吧”?
求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