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求道道成魔。这句话提在第一句。以下是正文。
首先,修道只有一些关口栈道,而且每一条路途的关口栈道不是完全相同,绝没有“必须先修什么必须后修什么”“必须选择哪一条路途”“必须具备法财侣地等条件”的限制。要看看自己适合哪一种,有些人适合先行道后得道,但也有些人适合先得道后行道,如果是适合先得道后行道的话,一定要清除掉先行道后得道的这类路途的影响。有些人如果自己走了先行道后得道的路、却不明白别人的天赋适合哪条路的话,千万不要妄断别人。既不是必须先修性命中的“命”,也不是必须先修“福”,也不是必须具备“法财侣地”,这些只是先行道后得道的这类人的辅助、只是辅助不是必须条件,而且如果是适合先得道后行道的人的话连这些都不用具备,如果公众人物这样说,外道无疑。记得曾经我在回答贴吧朋友的问题时当时心境还不充足,对自己的路途认识不够深故此还没有完全清除先行道后得道的那类路途的影响,故此没有说清楚很多东西不是必要条件,在这里向大家道歉。甚至,一般的关口栈道也并不是必备条件,最关键的问题是在“自己的障在什么地方”。再有一些天赋特殊的人直接认识到无极之上不可言者,那么一念顿超的话,这些都不用了,但是这里的一念顿超绝对不是禅宗或出阴神的那种情况,而是因为无极之上不可言者实在太大了,有非同寻常的精神力的人可以直接到这个层面。但是,不能理解这句话的人不要胡乱猜想,把这句话略过去不看,如果胡乱猜想是有极大危害的。这句话的根本目的,在于修道不能执于一途,不能把天赋适合其他路途的人拉到自己的路途。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有心求道道成魔,千万注意这一句。有心求道,道即成魔。
另外的关键问题是有一种信仰、最适合自己且自己在其中进步最快且对自己来说最平坦的信仰,并完全承认及尽量遵行其戒律,否认任何一条戒律都不成。“道”是永恒的必经之路或者说内核,“教” 只是外衣,但是,有“教”的戒律的保护,才能够勘别正误、尽量减少魔障的迷惑、不停滞在某一境界不动,“道”的证悟到了最终境界的时候仍然与“教”的戒律相合,虽然途中可能因为饮仙酒的陶醉出现一些似乎反常的体验,但是,过了这个境界要回归到“教”的戒律上。那种没有信仰的修炼、多种信仰拿来就用混合的修炼(“道”的层面各宗教在一定程度之前一致,在“道”的层面运用不同语言不为混合,但是每一步骤用不同的宗教的方法修炼就是混合大忌)、特别是气功当中及实证当中不少法门,到了一定境界基本都旁落在邪旁门当中。这其中的心境有两种,一种是“每一种宗教当中的那一点真种子都可以得道,不可非议任何一种宗教”,另一种是在或有较高境界或先得道的情况下“除了自己的宗教之外,其他宗教都失在邪旁门”,这两种心境都会出现,但两种心境出现的先后顺序对于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好好体会一下,这两句话在表面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其实走到一定程度的话就通达了这两句话的意思。
以上如果有说错的问题,请求大家指正并原谅。
首先,修道只有一些关口栈道,而且每一条路途的关口栈道不是完全相同,绝没有“必须先修什么必须后修什么”“必须选择哪一条路途”“必须具备法财侣地等条件”的限制。要看看自己适合哪一种,有些人适合先行道后得道,但也有些人适合先得道后行道,如果是适合先得道后行道的话,一定要清除掉先行道后得道的这类路途的影响。有些人如果自己走了先行道后得道的路、却不明白别人的天赋适合哪条路的话,千万不要妄断别人。既不是必须先修性命中的“命”,也不是必须先修“福”,也不是必须具备“法财侣地”,这些只是先行道后得道的这类人的辅助、只是辅助不是必须条件,而且如果是适合先得道后行道的人的话连这些都不用具备,如果公众人物这样说,外道无疑。记得曾经我在回答贴吧朋友的问题时当时心境还不充足,对自己的路途认识不够深故此还没有完全清除先行道后得道的那类路途的影响,故此没有说清楚很多东西不是必要条件,在这里向大家道歉。甚至,一般的关口栈道也并不是必备条件,最关键的问题是在“自己的障在什么地方”。再有一些天赋特殊的人直接认识到无极之上不可言者,那么一念顿超的话,这些都不用了,但是这里的一念顿超绝对不是禅宗或出阴神的那种情况,而是因为无极之上不可言者实在太大了,有非同寻常的精神力的人可以直接到这个层面。但是,不能理解这句话的人不要胡乱猜想,把这句话略过去不看,如果胡乱猜想是有极大危害的。这句话的根本目的,在于修道不能执于一途,不能把天赋适合其他路途的人拉到自己的路途。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有心求道道成魔,千万注意这一句。有心求道,道即成魔。
另外的关键问题是有一种信仰、最适合自己且自己在其中进步最快且对自己来说最平坦的信仰,并完全承认及尽量遵行其戒律,否认任何一条戒律都不成。“道”是永恒的必经之路或者说内核,“教” 只是外衣,但是,有“教”的戒律的保护,才能够勘别正误、尽量减少魔障的迷惑、不停滞在某一境界不动,“道”的证悟到了最终境界的时候仍然与“教”的戒律相合,虽然途中可能因为饮仙酒的陶醉出现一些似乎反常的体验,但是,过了这个境界要回归到“教”的戒律上。那种没有信仰的修炼、多种信仰拿来就用混合的修炼(“道”的层面各宗教在一定程度之前一致,在“道”的层面运用不同语言不为混合,但是每一步骤用不同的宗教的方法修炼就是混合大忌)、特别是气功当中及实证当中不少法门,到了一定境界基本都旁落在邪旁门当中。这其中的心境有两种,一种是“每一种宗教当中的那一点真种子都可以得道,不可非议任何一种宗教”,另一种是在或有较高境界或先得道的情况下“除了自己的宗教之外,其他宗教都失在邪旁门”,这两种心境都会出现,但两种心境出现的先后顺序对于不同的人是不同的。好好体会一下,这两句话在表面看起来是矛盾的,但其实走到一定程度的话就通达了这两句话的意思。
以上如果有说错的问题,请求大家指正并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