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炎之家吧 关注:8贴子:930

《西游记》之七大圣全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从天涯网上找到的,看完感觉太给力了


IP属地:天津1楼2013-03-17 19:20回复
    序言
    前些日子为了写《圣诞大礼 从西游记看青狮白象迦楼罗》,仔细阅读了西游记的若干回目。其实这是继中学时代看《西游记》以来,我第一次细读这部名著。不读不要紧,又发现了很多此前没注意的问题和地方,感觉既有趣又深邃。因此写完了《圣诞大礼》,颇感意犹未尽,还想再写点东西。那么从何写起呢,偶然间我发现【七大圣】这个题目,似乎无人挖掘,既如此,何不从此入手呢?
       也许有人会问,【七大圣】是个神马东西,莫非是取经路上的七个妖怪吗?我的回答是:是也不是。《西游记》《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提到,猴哥从东海夺得如意金箍棒之后,在花果山啸聚山林,俨然成了一方诸侯,并广为结交,【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犭禺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此时他们七人的头衔是【王】或【魔王】,基本上属于黑社会性质,最多是占山为王的强盗,并未公开打出反旗,从事***活动。
    到了第四回,猴哥自称齐天大圣,并战胜了托塔天王父子的围剿之后。【那七十二洞妖王与那六弟兄,俱来贺喜。在洞天福地,饮乐无比。他却对六弟兄说:“小弟既称齐天大圣,你们亦可以大圣称之。”内有牛魔王忽然高叫道:“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蛟魔王道:“我称做复海大圣。”鹏魔王道:“我称混天大圣。”狮犭它王道:“我称移山大圣。”猕猴王道:“我称通风大圣。”犭禺狨王道:“我称驱神大圣。”此时七大圣自作自为,自称自号】。从此,七个魔王以大圣自称,公开扯起反旗,从事颠覆天庭政权的***暴力活动。
    根据后来猴哥在西天路上的自述,这七大王或七大圣,当年斩鸡头喝血酒结义拜了把子,排行顺序是按身材来排的,【惟有老孙身小】,故而排在最后,做了老七(我想起张玉宁了),他们是:
    1. 大哥,平天大圣—牛魔王;
      2. 二哥,复海大圣—蛟魔王;
      3. 三哥,混天大圣—大鹏魔王;
      4. 四哥,移山大圣—狮驼王;
      5. 五哥,通风大圣—猕猴王;
      6. 六哥,驱神大圣—犭禺狨王;
      7. 老七,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
    虽然书中并未详细阐述他们的籍贯、本领,不过从猴哥与牛魔王的能力和脾气来看,这七大圣肯定是个顶个的身怀绝技的顶级武林高手,随便拉个门派结个绺子,都是宗师级别的人物,否则如何能与猴哥、牛魔王并称呢?七大圣的组合,无疑是书中最顶级的一大团伙,至今思之,依然令人神往。不幸的是,自从猴哥被天庭招安,并最终被镇反,关押在五行山监狱服刑后,七大圣再也没有团聚过。除了老七猴哥、大哥牛魔王之外,其余5位都不知去向,行踪全无。那么七大圣真的被作者忽略了,抑或湮没在芸芸众生中了吗?
    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书中通过明写、暗笔,都或多或少的对他们做了交代。本文要做的,就是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查出他们的前世今生,给大家一个交代。
    为了提高悬念,本文按照七大圣的倒叙来写。由于老七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事太多,本文就不再写他了,而是从六哥驱神大圣—犭禺狨王写起。


    IP属地:天津2楼2013-03-17 19:20
    回复
       第一章 扑朔迷离的驱神大圣—禺狨王
        禺狨王是七大圣当中,最令人感到破朔迷离的一位,关于他的资料是最少的,相信我下面的论述,会引来很大的争议。首先他的名字,如果不查字典的话,恐怕认识的人就不太多,至少我第一次看到他的名字,是读不出来的。其次,他的名字也是七大圣中最古怪的,其他6位大圣,都很容易识别是什么动物变的,只有禺狨王让人不知所谓。最后,他的头衔【驱神】更让人莫名奇妙。所以,若要探知禺狨王的身世之谜,就不得不从他的名字谈起。
      眼尖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我在序言中称本章主角为【犭禺狨王】,到了这里怎么变成【禺狨王】了呢?这事说来话长了,本朝立国之后搞了汉字简化,一方面简化了一些造型繁复的字,另一方面将一些同音字合并同类项了。例如古典启蒙读物《千字文》中的一千个字本来是没有重复的,汉字简化之后就不同了,文中的【周发殷汤】、【盖此身发】有重字【发】,究其原因,前一个【发】是动词;后一个【发】是名词,本来是【髪】,专门指头发,汉字简化之后合并成了一个【发】。【犭禺】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它被合并到【禺】里面了,因此【禺】就是【犭禺】。关于【禺】字,笔者从小就听说过著名戏剧家曹禺,当时长辈们将【禺】读作【yǔ】。这次为了探究禺狨王,笔者查询了1980年版的《辞海—语词分册》,《辞海》说【禺】有三个读音:yú、yù、ǒu,根本没有【yǔ】这个音,由此可见曹禺的【禺】应该读作【yú】。
      ===== 禺 =====


      IP属地:天津3楼2013-03-17 19:23
      回复
          禺狨王的本领,至少不在猴哥之下,加之猴哥在五行山服刑500年,此时获释不久,武艺本领自然不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禺狨王,故而【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不过禺狨王的目的是给猴哥难堪,不想也不必亲自动手。如果猴哥动粗,只能说明他恼羞成怒,猴哥越生气,禺狨王就越开心,禺狨王根本不需要出手,蒙在鼓里的唐僧就会主动念紧箍咒教训猴哥,禺狨王正好高踞乌巢之上看热闹。眼看文斗、武斗都不是对手,猴哥无可奈何,只能强行咽下这口恶气,打落门牙和血吞,【行者见莲花祥雾,近那巢边,只得请师父上马,下山往西而去。那一去——管教清福人间少,致使灾魔山里多。毕竟不知前程端的如何】。
        事实上,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的元末明初时代,西藏萨迦派喇嘛索南坚赞,编写了一部重要史书《西藏王统记》。这部书第七章记载:【观自在菩萨,为一灵异神猴授具足戒,令其往雪域藏地修行 …… 尔时忽有宿缘所定之岩山罗刹,来至其前,作种种媚态蛊惑诱引。继而女魔又变为盛装妇人,谓猕猴言:“我等二人可结伉俪。”猴言:“我乃圣观自在菩萨之持戒弟子,若作汝夫,破我戒律。”女魔答言:“汝若不作我夫,我当自尽。”】后经怒纹佛母和救度佛母二位尊者同意,神猴与岩魔结为夫妇,【即有六道有情死后前来投胎,产生六猴婴】。之后,6只幼猴们吃到神猴养殖的青稞、小麦、豆、荞、大麦,【毛亦渐短,尾亦渐缩,更能语言,遂变成为人类】,它们就是藏人的祖先。由此可见,吴老爷子写在乌斯藏修行的乌巢禅师时,借用了这段记载,如此,乌巢禅师为禺狨王之说,有了更为坚实的依据。
        至于禺狨王在目送取经团远去之后,还有什么做为举动,就不是本文能考证出的了。最后,笔者只能感慨,如果当年七大圣能同心协力,不要说夺取灵霄宝殿,打到如来、拿下雷音宝刹都不在话下,大好的***形势,就断送在天庭的【招安】二字之下,天庭这万年老店能屹立不倒,绝非侥幸。
        ========================= 本章结束,谢谢观赏 =========================


        IP属地:天津9楼2013-03-17 19:34
        回复

          如来策划和实施的取经工程启动后,猴哥被观音菩萨拉进取经团,并得到了【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的承诺。这一切,都让无家可归的猕猴王羡慕不已。岂料天有不测风云,猴哥一气打死白骨夫人的三个阿凡达,惹恼了大慈大悲的唐三藏。这位【人妖颠倒是非淆】的和尚,开除了猴哥的教籍,还白纸黑字的写下了【贬书】。猴哥见无可挽回,就回了花果山,又打起了【重修花果山复整水帘洞齐天大圣】的旗号。不过,此时猴哥不再有与天庭叫板的心气,只是致力于置办安乐窝。事实上,由于猴哥曾经叛卖***,他的信用已经耗尽,不可能再聚起当年造反的人气了。之后的日子里,【他的人情又大,手段又高,便去四海龙王,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后种松楠,桃李枣梅,无所不备。逍遥自在,乐业安居不题】。曾经荒废的花果山,又焕发了青春。其后不久,唐僧又遇到了麻烦,感激唐僧厚恩的猴哥,抛下山青水秀的花果山,再作冯妇又踏上了取经路。猴哥这一去,给了到处流浪的猕猴王一个好机会,他变作猴哥模样,李代桃僵做了花果山之主。虽说终于有了落脚之地,可花果山毕竟不是他的地盘,做个山大王也并非长久之计,早晚是被剿灭的下场。他从事过反天庭活动,自然进不了南天门。虽说他的师父燃灯古佛与如来不合,毕竟大家客客气气的没有翻脸,所以进入西天体制内,是洗白的唯一出路。为了达到目的,一个宏伟计划,逐渐在猕猴王的脑海中成形。
            话说桀骜不驯的猴哥又因为打死强盗,被唐僧革除教籍。猴哥这次被逐,与上次有本质不同,区别在于唐僧没有写【贬书】,空口无凭,并没把事情做绝,所以猴哥没回花果山,而是以【松箍】为名,到南海找观音菩萨去也,观音是何等聪明之人,半哄半骗将猴哥留在身边,坐观待变。一直在监听取经团动向的猕猴王同样认为机会来了,利用唐僧口渴难忍的机会,变成猴哥模样献上一杯凉水,希望就此混入取经团。没想到唐僧余怒未消,声称【我不吃你的水!立地渴死,我当任命!不要你了!你去罢】。猕猴王本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哪受过这种恶气,此时人在矮檐下,只好强压怒火,【道:“无我你去不得西天也。”三藏道:“去得去不得,不干你事!泼猢狲!只管来缠我做甚!”】别看猴哥桀骜不驯,但相比于常年独来独往的猕猴王,猴哥的耐心都赶上活菩萨了。【那行者变了脸,发怒生嗔,喝骂长老道:“你这个狠心的泼秃,十分贱我!”轮铁棒,丢了磁杯,望长老脊背上砑了一下,那长老昏晕在地,不能言语,被他把两个青毡包袱,提在手中,驾筋斗云,不知去向】。


          IP属地:天津14楼2013-03-17 20:09
          回复
              猕猴王该狠的时候不狠,该善的时候不善,空有一身本领,却不是个成大事的料,是个智商高、情商低的韩信式人物。再看看人家沙僧,虽然能耐不大,可立场坚定斗志强,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站队正确,只凭这个立场,就决定了他日后能做【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而总发牢骚其实多次出生入死的八戒只能做【职正果,做净坛使者】,无论是职称还是职务,都比晚参加革命的老沙差一大截。
            离开花果山的沙僧,转而去南海找观音菩萨告状或告密。在观音驾前,沙僧忽见猴哥在场,便不由分说抡起禅杖就打。整个取经路上,老沙这样的勇敢行为,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原因很简单,菩萨在场,猴哥不敢放肆,同时也正是在领导面前表现的天赐良机。听说有个猴子冒充自己,还占据老巢了花果山,猴哥不出意料的勃然大怒,想赶快回花果山看看究竟。这时老沙又展现了缜密、老练的一面,他拉住猴哥说;【大哥不必这等藏头露尾,先去安根,待小弟与你一同走】。由于老沙的速度太慢,从老沙离开花果山,到他和猴哥再度到达花果山,用了整整2个昼夜,48小时。直到此时,猕猴王居然还在磨蹭,根本没有动身上路,在那坐等猴哥打上门来,仿佛是《水浒传》中,接到宋江告警却还磨磨蹭蹭的晁盖。从事后来看,猕猴王是在等死,他犯的错误实在太多了。
            之后两位脾气火爆的猴王,自然要打得你死我活,从天上到地下,从唐僧到观音,没人能识别谁是真假猴哥,甚至唐僧暗念紧箍咒,猕猴王也一样痛得【叫苦】。只有地藏菩萨的宠物【谛听】,听出了一些端倪,却又不敢说破。看到这里,读者们可能发现3个问题:
              1. 两位老哥们是否识别出了对方?如果识别出了,为何不揭穿对方?
              猕猴王肯定认出了猴哥,原因很简单,他本来就是假扮冒充猴哥。另一方面,猴哥却没有识别出对方,原因也不复杂,猴哥的火眼金睛,吹嘘的成分居多,本就经常走眼,日后牛魔王曾变作猪八戒,猴哥就没认出来。何况连玉帝、观音、李天王的照妖镜都认不出猕猴王,猴哥的眼力自然更是不济。
              2. 唐僧念紧箍咒时,猕猴王是真疼还是装相?
              首先,以猕猴王的听力,早在远方听过唐僧念这咒语无数遍了,唐僧只要出声,猕猴王就能听见,进而可以装疼。
              其次,猕猴王固然可以装疼,可紧箍是个可变大小的声控装置,唐僧念咒时,它必须要动,这玩意的工艺难度比较大。但是别忘了,猕猴王头戴的假紧箍可能是太上老君的高仿品。甚至真品也可能是如来从老李那定做的,这么算的话,猕猴王头戴的紧箍,就是正经的 A 货,而不是仿品。
              3. 为何【谛听】能看出端倪?原因在于别人都是用眼睛或照妖镜来看影像;而【谛听】【俯伏在地】,靠残留在地下的声音记录来判断真假,自然不会被视觉假象所蒙蔽。
            既然大家都无法识别,这官司只能打到如来面前。要不咋说如来是领导呢,没有两把刷子确实不行。显然如来早就关注燃灯古佛师徒了,他老人家先故弄玄虚一番,随即指出假猴哥其实是六耳猕猴。见如来看破了自己,猕猴王立马沉不住气了,【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其实如来佛的法力虽高,但肉搏能力很差,如果猕猴王真拉下脸来抡起棒子与如来拼命,如来还真不好对付,当年如来制服猴哥,其实是耍了诡计,以打赌为名诱使猴哥进入他的手掌,然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猴哥压在手掌下。如来法力无边的名气,很大程度上是炒作出来的,年头越久,信的人越多,如来的对手面对如来时信心越差,如来的胜算自然越大,整个一【马太效应】。
              包括猴哥在内的很多妖精,见了如来先矮了三分,没有信心与如来较劲。猕猴王也是如此,见如来说的很像那么回事,首先想的是逃跑。他【往上便飞】,而不是往远处飞,八成是想去找【宝阁上】的燃灯古佛寻求庇护,然则事到如今,即使燃灯古佛也救不了他了。更要命的是,你逃就逃吧,非要变成没有反抗能力的蜜蜂,这样如来就很容易对付他了。【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


            IP属地:天津16楼2013-03-17 20:17
            回复

              别看如来又【不忍】又【善哉】的,其实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下,如果如来真想饶猕猴王不死,猴哥又如何能动得了手。像猕猴王这样的阶级异己份子,历史、现行双重***,是决不能容留的,借猴哥之手将猕猴王正法,正合如来的心思,做领导的,肯定不能脏了自己的手。至于猴哥,此时已经认出猕猴王的本相,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500年前的老交情,本来就剩的不多;双方打了一路,上天入地费了这么大劲,早就撕破了面皮,没什么可说的了。何况在佛祖面前,正是表现立场和决心的绝好机会,沙僧能在观音面前对自己动手,猴哥自然要在如来面前大义灭亲,谁比谁傻呀。为啥猴哥之外的6大圣,只有猕猴王死于非命,倒也不完全是猴哥心狠手黑、不念旧情,而是佛祖面前,身不由己。
                猕猴王送了性命,【六耳猕猴】这一珍稀物种就此绝种。行文至此,事还没完,因为猴哥已经被唐僧革除教籍,赶出取经团,不再是佛门中人了。猴哥跟猕猴王拼命,本质上是因为对方冒充自己,按说猕猴王死了,猴哥就该回花果山。于是借此机会试探如来:【上告如来得知,那师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却不又劳一番神思!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猴哥的话,入情入理,丝丝入扣,唐僧都不要我了,我还上杆子给人家当徒弟,不是犯贱吗?如来是何等人物,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对此,我们不妨好好解读一下。
                1. 你休乱想,切莫放刁。
                你猴哥被革除教籍,本质上是你的不对,唐僧没错;但是,你和唐僧只是人民内部矛盾,所谓的分歧其实是工作方法问题,你还是好同志,组织上信任你,【休乱想】,放下思想包袱、开动机器,好好投入火热的取经工作中去吧。
                2. 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
                既然唐僧开除你的教籍没错,唐僧自然没理由收回成命。所以我派观音去为你说情,怎么样,给你猴哥好大面子了吧。
                3. 好生保护他去。
                明确你的职责,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里已经有威胁意味了。
                4. 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这是如来抛出的胡萝卜,或曰封官许愿。此前,观音菩萨给猴哥的许诺是:【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观音虽是西天的实权人物,但毕竟不是一把手,说话留有余地,伸缩性很大,至少表面上看并不光鲜。猴哥答应加入取经团,其实是为了从五行山监狱出狱,之后多次流露出离开取经团的意思。而这次,如来以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在西天最高权力机构雷音寺,当着众多佛、菩萨的面亲口承诺,只要你猴哥保唐僧平安到达西天,就是【坐莲台】的待遇,少说是个菩萨,与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王等人,是同一级别。这份承诺的分量,可想而知,事实上,如来不仅没有食言,反而给了猴哥更大的惊喜,封猴哥为佛,在西天的排名,仅次于其师父唐僧,在老上级观音菩萨之上。最终的座次是【…… 南无旃檀功德佛(唐僧)。南无斗战胜佛(猴哥)。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文殊菩萨。南无普贤菩萨 ……】


              IP属地:天津17楼2013-03-17 20:17
              回复
                 第三章 温驯可欺的移山大圣—狮狏王
                如同解读禺狨王一样,搞清移山大圣的底细,也要从他的名字谈起。首先他的名字就很乱,网上的多个《西游记》版本中,他的名字常见写法有3种:【狮犭它】、【狮狔】(犭尼, nǐ, 读‘你’)、【狮驼】。【狮驼】是【狮犭它】的讹误,肯定是错的,下面只讨论【狮犭它】和【狮狔】究竟哪个正确,或者更正确。

                 ===== 简体纸质《西游记》《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的片段截图 =====
                在简体版纸质《西游记》中,写作【犭它】。这是个死字,现在写作【狏】(tuó, 读‘驼’),包括《康熙字典》在内的古籍,都说【狏】是一种动物,却都没说是什么样的动物,笔者孤陋寡闻,只能考证到这里了。

                  ===== 【犭它】现在写作【狏】 =====


                IP属地:天津19楼2013-03-17 20:55
                回复
                    说完狮狏王的名字,再看他的绰号或者头衔【移山大圣】。七大圣的头衔,可以按时态分为两种:
                  1. 现在时,说明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如通风大圣、驱神大圣。
                  2. 将来时,表明我的理想,如齐天大圣,【齐】意为齐平,齐天大圣意为我要与天庭或玉帝等量齐观,说白了就是要造反。牛魔王的【平天大圣】更猛,【平】可以理解为齐平,则平天大圣与齐天大圣是同一涵义;也可理解为动词,意为【铲平、荡平】,则平天大圣的境界比齐天大圣高得多,不是与天庭平起平坐,而是要彻底荡平天庭,另立山头。
                  狮狏王的【移山】,显然是现在时,表明我有这个能力。在《西游记》中,【移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法术,典型的高科技,又叫【遣山】,全称叫【移山倒海】。《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中,太上老君的仆人银角大王就对猴哥使用过,当时银角变成一个腿受伤而无法走路的道士,骗取唐僧让猴哥背他。待爬上了了猴哥的后背,银角【就使移山倒海的法术,就在行者背上捻诀,念动真言,把一座须弥山遣在空中,劈头来压行者。这大圣慌的把头偏一偏,压在左肩背上,笑道:“我的儿,你使什么重身法来压老孙哩?这个倒也不怕,只是正担好挑,偏担儿难挨。”那魔道:“一座山压他不住!”却又念咒语,把一座峨眉山遣在空中来压。行者又把头偏一偏,压在右肩背上。看他挑着两座大山,飞星来赶师父!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道:“他却会担山!”又整性情,把真言念动,将一座泰山遣在空中,劈头压住行者】。其结果是猴哥被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在整部书中,猴哥被抓住的次数很多,但被抓之后基本都能毫发无伤的脱身,唯有这次,猴哥不仅逃不掉,而且七窍流血,是最接近送命的一次。

                   ===== 狻猊,龙生九子之一 =====
                  别看银角大王是老君的仆人,只是【看银炉的童子】,但别忘了【宰相门前三品官】,他在下凡的神佛仆人中,是本事是最高的,日后弥勒佛的仆人黄眉老佛,本事非常稀松,全靠从主人那里偷来的后天袋撑门面。实际上给老君烧炉子的人,多是藏龙卧虎之辈。《第三十一回 孙行者智降妖怪》中,私自下凡的黄袍怪奎木狼,受到的处分,就是被玉帝【贬他去兜率宫与太上老君烧火】。金角、银角下凡,其实是老李接受观音的再三请求,派人下凡考验取经团的,金角、银角是老李的得意门生,功力自然不凡。在整部《西游记》中,除了银角,勉强算拥有【移山】法术的,还有【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的如来佛祖,但如来的五行山威力不够,不仅没让猴哥吐血,猴哥还差点钻出来,如来只能又写下六字真言才完全将猴哥压制住。因此拥有移山法术的狮狏王,是猴哥的克星。从食性上看,狮子是陆生食肉动物,更是猕猴王、禺狨王、猴哥这三只猴子的天敌,所以三位猴子出身的大圣,屈居狮狏王之下,是理所应当的。
                    了解了狮狏王的基本背景、头衔由来之后,下一个问题就是狮狏王的出身。在《西游记》中,本相为狮子或接近狮子的妖精最多,除了一些语焉不详的小角色,比较重要的狮子有10位,从他们中,不难识别出狮狏王是谁,这10位按出场顺序分别是:
                  1. 文殊菩萨的座驾青狮,他曾经下凡两次,分别盘踞在乌鸡国做国王、坐镇狮驼岭做匪首。
                    2. 地藏王菩萨的宠物【谛听】。《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的记载道:【谛听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的一个兽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时,将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蠃虫、麟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鉴善恶,察听贤愚】,当时为了辨认真假猴哥,【那兽奉地藏钧旨,就于森罗庭院之中,俯伏在地】,很快他就发现了真相,但他又不愿说破,建议真假猴哥去西天找如来辨认。谛听的文化背景,是地藏王菩萨的阿凡达新罗王子金乔觉的宠物—一头白犬,在地藏王的塑像、画像中,谛听演化为狮子形状的狗。
                    3. 豹头山虎口洞的CEO—黄狮子。
                    4. 万灵竹节山、九曲盘桓洞的CEO—九灵元圣,他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座驾—九头狮子,也是黄狮子的干爷爷。
                    5. 九灵元圣的6个干孙子,也是黄狮子的兄弟:狻猊、抟象、白泽、伏狸、猱狮、雪狮。
                    这里说一下【伏狸】,【狸】本是指小型猫科动物,通常专指猫,狗是猫的天敌,故而【伏狸】的本意是狗,后常指狮子狗,这里引申为狮子,他与地藏王菩萨的宠物【谛听】相似。
                  在这些狮子或狮子形状动物中,九灵元圣,或曰九头狮子,就是狮狏王。别看九灵元圣只是太乙救苦天尊的座驾,但他与其他诸多下凡的座驾、奴仆相比,可谓超凡脱俗。在这里,我们将狮狏王与文殊的青狮、普贤的白象、观音的金毛犼、寿星老的白鹿、老李的青牛这5头座驾;老李的金角、银角童子,弥勒佛的黄眉童儿这3个仆人,观音的宠物金鱼精,总共9个座驾、仆人、宠物比较一下


                  IP属地:天津21楼2013-03-17 20:58
                  回复
                      按《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和《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的记载,天地人的出现是这样的:【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女娲又有补天的作为,故此笔者认为,天庭是在女娲补天之后出现的,至少玉帝和王母肯定是黎山老母的晚辈。常言道后生可畏,玉帝主管天庭军政,老李主管意识形态,王母主管娱乐和妇女运动,三人联手将黎山老母架空,进而对其冷落乃至迫害,黎山老母的境遇与西天的燃灯古佛相似。为了自保或泄愤,黎山老母只能与西天人士走到一起,其中与她来往最密切的就是观音,原因很简单,观音是一位女性,她们的来往不用避讳男女之嫌。金池长老是观音的信徒,活了270岁,很可能见过黎山老母,故而吴老爷子有意逗漏了一句。之所以黎山老母从来不以本相示人,是因为黎山圣母或女娲,本相是【人头蛇身】,挺吓人的,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被天庭知道其行踪。
                    黎山老母第1次正式出场,是与观音、文殊、普贤去试探、考察取经团。按说取经工程,是西天如来一手策划的,与天庭/道教系统的黎山老母毫无关系,观音、文殊、普贤虽然三缺一,可西天有的是菩萨,两次帮助取经团的灵吉菩萨就很合适,何必找黎山老母呢,只能说黎山老母和西天走的太近,大家知根知底。考察结束后,考察团留下考评语说:【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由此可见,这次考察团,是由观音组织的,黎山老母是被观音请来的,她变成地主婆,三位菩萨变成真真、爱爱、怜怜 3 位小姐,4人考察团的位序高低一目了然,菩萨们承认老母的辈分和能力比自己强。
                    老母第2次正式出场,是提示被蜈蚣精打哭的猴哥,找毗蓝婆菩萨帮忙。如果说观音的性别不详的话,那么毗蓝婆就肯定是女性,与黎山老母之间的走动不少。应该说毗蓝婆是个很有趣的人物,她是西天系统的,儿子昴日鸡却在天庭打工,一家子脚踩两只船,谁都不得罪。娘俩各帮助取经团一次,分别对付琵琶精蝎子、多目怪蜈蚣。显然毗蓝婆这样的人,不可能得到任何一方的完全信任,所以生活得很低调,出家了没有老公、儿子,又没啥社交活动,其实日子过得挺悲凉,这样的人恰好与黎山老母有很多共同语言。制服了蜈蚣精之后,毗蓝婆没有干掉蜈蚣精,而是将其带走当宠物养了,可见老太太多么孤寂。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即蜈蚣精本就是毗蓝婆的宠物,不小心跑出来作恶,一直照应取经团的黎山老母,不好公开出手解决蜈蚣精,只能提示猴哥找毗蓝婆来作弊。
                     应该说黎山老母对天庭是很怨恨的,训练出九灵元圣这个高足,其目的是为了给天庭添堵。这里有个旁证,太乙救苦天尊说九灵元圣【是一个久修得道的真灵:他喊一声,上通三圣,下彻九泉】。【三圣】有多种解释,最常见的三种,都是佛教系统的:
                    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
                      东方三圣: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 西方三圣 =====
                    九泉自然是指地狱,《西游记》中的地狱很有意思,严格的说属于佛教体系,由十殿阎罗王和地藏王菩萨管理,但在行政上受天庭领导、西天的双重领导,猴哥在地狱擅自注销了自己和同类的户口,阎王们上报的对象,不是西天,而是天庭玉帝。
                    3个版本的【三圣】的3佛6菩萨中,在《西游记》中出过场的只有观音、文殊、普贤,所以笔者估么着,这里所说中的三圣,是指观音、文殊、普贤,加上多次出现的地狱中的地藏王菩萨,恰好是中国四大佛教道场供奉的四大菩萨,即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总之九灵元圣狮狏王与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王都很熟。地藏王管地狱,一天到晚忙的要死,不可能脱身去帮观音考察取经团,于是观音就想到了黎山老母,他们四个,恰好是2男2女,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佛道皆有,极具代表性和权威性,外人也不好说闲话。

                     ===== 人面蛇身,采石补天的女娲,中华民族的老祖母 =====


                    IP属地:天津24楼2013-03-17 21:04
                    回复
                         却说黄狮子一气逃到九曲盘桓洞,向狮狏王控诉猴哥的暴行。狮狏王不愧脑袋多,情报处理能力超强,他【闻言,默想片时,笑道:“原来是他。我贤孙,你错惹了他也!”】,立马就搞清了猴哥等人的来历。就本意来说,温驯可人的狮狏王只想低调做妖,属于【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的人,并不想招惹取经团,他既不想吃唐僧肉,也不想与唐僧交配。到此时为止,黄狮子偷窃猴哥等人的武器确实不对,但说到底也只是盗窃罪,他没有前科,肯定罪不至死。猴哥打上门去,得理不让人,杀害黄狮子全家还烧了房子,着实过分。这时狮狏王面临的选择有两个:一是劝黄狮子,这事算了,毕竟取经团还要继续西行,不会久留,【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事过去就完了,虽然你的家没了,毕竟人还在,经营头脑也在,躲过了风头,好日子照过;二是为黄狮子出气,与取经团翻脸。狮狏王选择了第二条路,一念之差,注定了狮子们的悲惨结局。于是狮狏王带着7个干孙子,去玉华县找猴哥复仇,事实证明,狮狏王这一去,便是万劫不复的不归路。
                      到了玉华县,黄狮子使四明铲、猱狮轮一根铁蒺藜,雪狮使一条三楞简,狻猊使闷棍,白泽使铜锤,抟象使钢枪,伏狸使钺斧,7头狮子对猴哥3兄弟,打得难解难分。狮子们除了抟象使钢枪之外,其余使用的都是力量型武器,足见狮子帮都是力量型选手。老猪首先战败,被雪狮、猱狮活捉。猴哥、沙僧本来抵挡不住,幸好猴哥洒出毫毛变成小猴实施群殴,不仅反败为胜,还擒获狻猊、白泽。见天色已晚,双方各自收兵,这边八戒被俘,那边雪狮、猱狮被俘,基本扯平。
                      说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奇怪,为何猴哥与狮狏王没有相认。其实原因不复杂:
                        首先,狮狏王是猴哥遇到的6大圣中的最后一个,猴哥与其他5个都翻脸了,现在杀了黄狮子全家、烧了黄狮子的房子,双方还有啥可说的。
                        其次,经过漫漫征程,此地已是天竺国境界,距离灵山雷音寺近在咫尺,眼看即将大功告成,再和身为历史***的老哥们叙旧,岂不是前功尽弃。对方越是老相识,越是表现自我、接受组织考验的好机会,猴哥的下手越狠。
                        第三,此时的猴哥,经过十多年的历练,已经完全死心塌地的成了取经团的一员,其思想和立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大闹天宫的反贼。
                        最后,狮狏王听到黄狮子的控诉后,【默想片时】就知道是猴哥干的,他不仅知道猴哥大闹天宫之类的光辉业绩,还深知猴哥的性格:【他专意寻人的,他便就是个搜山揭海、破洞攻城、闯祸的个都头!你怎么惹他?】能把猴哥了解的这么透彻,说明他认识猴哥,至少打过交道。
                        总之,双方一个是一心进步的积极分子,一个是体制外的黑社会头子,根本无话可说。
                         次日天明,狮狏王命剩下的5头狮子来战猴哥和沙僧,狮狏王【他九个头就有九张口,一口噙着唐僧,一口噙着八戒,一口噙着老王,一口噙着大王子,一口噙着二王子,一口噙着三王子,六口噙着六人,还空了三张口,发声喊叫道:“我先去也!”】,随即带着6个战俘回九曲盘桓洞,直到此时狮狏王依然想息事宁人,希望用6个战俘换取狻猊、白泽。本来狮狏王已经大获全胜,可他的5个孙子得理不让人,非要和猴哥、沙僧拼命,结果黄狮子被击毙,其余的猱狮、雪狮、抟象、伏狸全部被俘。
                      回到洞府的狮狏王见5个孙子迟迟不归,心中一算,知道黄狮子阵亡,其余的都被俘获。鼻子一酸,【吊下泪来】,哎!过安生日子咋就这么难呢?要说狮狏王真是善良又多情,《西游记》中的妖精中,为同伙之死而落泪的,仅有狮狏王。就在这时,猴哥与沙僧追打到洞门口,无奈又愤恨之下,狮狏王亲自上阵,随后就是猴哥一生中输的最惨的一仗,狮狏王【身无披挂,手不拈兵,大踏步走到前边,只闻得孙行者吆喝哩。他就大开了洞门,不答话,径奔行者。行者使铁棒当头支住,沙僧轮宝杖就打。那老妖把头摇一摇,左右八个头,一齐张开口,把行者、沙僧轻轻的又衔于洞内】。猴哥活了一辈子,从未输的如此干脆。
                      虽然取经团全部被擒,狮狏王依然不像其他妖精那样,企图吃唐僧肉,他的想法是用取经团换他的6个孙子,虽然如此,为了解杀猴哥杀黄狮子之恨,他命人痛打猴哥等人。到了夜里,猴哥如同往常一样逃脱,在土地们的提示下,他去东极妙岩宫向太乙救苦天尊求助。太乙闻言,立刻带上狮奴去找狮狏王算账。待太乙救苦天尊见到狮狏王,先是一通咒语,待狮狏王【不敢展挣,四只脚伏之于地,只是磕头】,狮奴立刻跑过去,按着狮狏王一通暴打,直到【打得手困,方才住了】,可怜一代狮王落得如此下场,实在可悲可叹。
                      被俘的6头狮子的结局同样极为悲惨,【行者又叫屠子来,把那六个活狮子杀了,共那黄狮子都剥了皮,将肉安排将来受用。殿下十分欢喜,即命杀了,把一个留在本府内外人用,一个与王府长史等官分用,把五个都剁做一二两重的块子,差校尉散给州城内外军民人等,各吃些须,一则尝尝滋味,二则押押惊恐】。猴哥的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根本原因不是狮子们有多恶,而是狮狏王与自己有旧,必须用狮子们的血,来证明自己对西天的忠心。若评选《西游记》中最令人同情的妖怪,我会选狮狏王一家8口。其实,如果不是狮子们盗取取经团的武器,进而与取经团作对,太乙救苦天尊未必敢在灵山脚下的天竺国玉华县动武,但狮狏王过于溺爱他的孙子们了,与取经团撕破脸皮。取经工程是如来亲自策划、操作的政绩工程,无论任何人来阻拦,都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下场,狮狏王先得罪天庭,后得罪西天,注定是个灭族之灾,到了这时候,即使是黎山老母亲自出面都无法保住这个倒霉徒弟了。
                      之后取经团继续西行取经不提,被押回东极妙岩宫的狮狏王,等待他的必然是更屈辱、残酷的对待,笔者无法想象,这种生不如死的生活,会持续到哪一天。
                        ========================= 本章结束,谢谢观赏 =========================


                      IP属地:天津27楼2013-03-17 21:10
                      回复
                        第四章 桀骜不驯的混天大圣—鹏魔王
                          在猴哥与牛魔王之外的5大圣中,鹏魔王的身份是最容易鉴别的,他就是第74回中,狮驼集团的三大王—云程万里鹏,也叫大鹏金翅雕。之所以笔者如此肯定,有这么几个原因:
                        1. 在《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猴哥与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套近乎,说当年猴哥我与另外6个魔王结拜为兄弟,其中【你令尊叫做牛魔王,称为平天大圣,与我老孙结为七弟兄,让他做了大哥;还有个蛟魔王,称为复海大圣,做了二哥;又有个大鹏魔王,称为混天大圣,做了三哥 ……】。混天大圣的全名有4个字,叫做【大鹏魔王】,这在7位大圣中独一无二。
                        2. 在《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狮驼岭的小妖小钻风,说大鹏来自狮驼国,大鹏在【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今尽是些妖怪】。大鹏占据狮驼国的时间,恰好与七大圣结义,以及猴哥在500年前被镇反的时间一致。应该是猴哥二次造反前后,大鹏对于***事业另有想法,离开花果山***根据地,到狮驼国自立为王的。
                        3. 在整部《西游记》中,鹏这种动物,只出现过一只。佛教中的大鹏,其实是【护法八部众】中的迦楼罗,而迦楼罗是八部众当中,唯一单个存在的人或动物,其他7部,都是由多个成员组成的。换句话说,大鹏这种生物,有且只有一只,是珍稀物种,与被猴哥打死的六耳猕猴相同。
                        4. 狮驼国的大鹏,最大的特点是善飞,故而号称【云程万里鹏】。他一拍翅膀,就能飞出9万里,虽说比猴哥筋斗云的10.8万里略短,但是鸟类拍翅膀的速度远远快于猴子翻跟头,所以后来猴哥驾筋斗云逃跑的时候,大鹏轻轻拍打两下翅膀,就毫无悬念的轻松捉住了猴哥。七大圣中的大鹏魔王号称【混天大圣】,说明他也善于飞翔,这个属性与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一致。
                        5. 最重要的,是狮驼国的大鹏认识猴哥。笔者将在后文中谈到,此处按下不表。
                        为了便于叙述,下文中统一使用【大鹏】做为混天大圣的称呼。关于大鹏的身世,如来佛祖在《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中说:【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按如来的说法,孔雀勉强可算作如来的母亲,大鹏又是孔雀的弟弟,所以大鹏是如来的舅舅。
                        在西天所有佛、菩萨等人之中,地位比如来高的有4位。从血统上来说,有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在宗教地位上,根据最后一回的诸佛名单,排在如来之前的有2位—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既然大鹏有这么高的身份,为啥要与猴哥混在一块,号称什么不伦不类的混天大圣,从事***活动呢?
                          说来这也是大鹏被西天给逼的,大鹏虽说【血统】高贵、本领高强,不要说没受到重用,连和尚都不是。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业游民、流氓无产者一个。他东游西逛,一不小心与猴哥等人勾搭在一起。在《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啸聚花果山的猴哥,【遍游海角天涯,四大部洲,无方不到。那时节,专慕豪杰】,与自号鹏魔王的大鹏等人气味相投,成了酒肉朋友,吃吃喝喝之余,正所谓【酒越喝越厚】,他们总共有7个人,结义做了兄弟。这个阶段,可以叫【七大王】时代,特点是七人都称王,其实是妖精头子。
                        别看【王】这个头衔挺吓人的,其实在人间称王的妖精多如牛毛,例如猴哥遇到的第一个对手,就是【混世魔王】,别看名头唬人,这厮的本领非常稀松,被猴哥赤手空拳就打死了,连本相是啥都不清楚。西天路上称王、君、公主的就更多了,诸如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圣婴大王红孩儿、灵感大王金鱼精、南山大王金钱豹、辟寒暑尘三个犀牛大王、百眼魔君蜈蚣精、铁扇公主罗刹女、从未正面出场的牛魔王的已故老丈人—万岁狐王等等。本质上说,包括七大王在内的众多妖精王,都属于黑社会组织,有的暴力一点,以吃人为生,有的亲民一些,例如黄狮子及其党徒。在天庭看来,这些妖精只是能力本领高强一些的人类而已,人类能吃猪羊,凭什么不能被妖精吃,妖精无非是本领高的猪羊,他们与人类形成良性互动,够成一个完美的食物环,有什么不对呢。黑社会的存在虽然不合法,却很合理,太上老君就曰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庭对于黑社会性质的妖精,一向是睁一眼闭一眼,如果是妖精就去围剿,天庭就不用干别的了。神仙们费了老鼻子劲跻身仙班,图的是长生、富贵、享乐,不是为地上的人类服务的。
                        七大王时代的花果山,相当于王伦时代的梁山,属于黑社会组织。这时的他们不仅吃人,而且不满足于下山强抢、掠夺活人上山,还要玩出各种花样。《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中,猴哥在唐僧面前,深情回忆了当年吃人的快乐生涯:【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要不咋说猴哥才是取经团的核心人物呢,所有妖精的吃人伎俩,猴哥都玩过,妖精们遇到他,算是小偷遇到了贼爷爷,不服输都不行。相比之下,老猪、沙僧也当过妖精、吃过人,却从来没玩出猴哥的花样年华。


                        IP属地:天津28楼2013-03-17 21:19
                        回复
                             6大圣中的混天大圣大鹏,离开东胜神洲的花果山,选择了去西牛贺州的狮驼国发展。狮驼国是个大国,从东到西约有千里之遥,首都叫做狮驼城。狮驼国的东面,是荒无人烟的八百里狮驼岭,西面则是另一个大国—比丘国。如果评选最残忍或者最能吃人的妖精的话,我会投大鹏一票。大鹏到了狮驼国狮驼城,【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按一座城市有1万居民来计算,大鹏吃了1万人。如果评选最善于治理国家的妖精,我也会投大鹏一票,因为大鹏做了狮驼国国王,首都狮驼城的居民虽被吃光,可并未荒废,大鹏将这个城市变成了一个完整、完善的城邦。根据日后猴哥的亲眼目击,狮驼城的市民都是妖怪,而且分工很细很明确,让我们分析一下,括号里面是我的解读:
                          攒攒簇簇妖魔怪,四门都是狼精灵。(全城市民都是妖精,而且人口众多)
                            斑斓老虎为都管,白面雄彪作总兵。(国防部,军队)
                            丫叉角鹿传文引,伶俐狐狸当道行。(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文传、电信)
                            千尺大蟒围城走,万丈长蛇占路程。(外交通商部)
                            楼下苍狼呼令使,台前花豹作人声。(娱乐城)
                            摇旗擂鼓皆妖怪,巡更坐铺尽山精。(**部、国安部)
                            狡兔开门弄买卖,野猪挑担干营生。(工商业)
                            先年原是***国,如今翻作虎狼城。(综述,全城市民都是妖精,曾经是个大国,即***国)
                          在这个城市里面,除了教科文卫部门外,一个城市或者首都应该具有的职能部门或社会分工都有了。看到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解答。
                            1. 大鹏是一次性吃掉狮驼城的所有市民吗?
                            2. 狮驼城是个城市,没有第一产业,即农业,妖精市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
                            3. 日后大鹏被如来镇压时,他理直气壮的说:【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看样子大鹏经常吃人,如果他把市民们都吃光了,他还去哪里找人吃?
                            对这3个问题,笔者做个综合回答,虽然猜测成分居多:
                            1. 大鹏不可能一次性吃掉所有市民,如果这样的话,他就要一次性吃掉1万人左右,笔者不相信他不会有这么大的饭量。
                            2. 大鹏吃市民的过程,应该是吃一些人的同时,再补充一些妖精做市民,实现平滑过渡,直到城中的人类都被吃光,只有妖精。
                            3. 狮驼国肯定不止狮驼城一个城市,除了城市,还有广大农村,大鹏只是吃光了狮驼城的市民,并未吃掉农村和其他城市的人类居民。
                            4. 狮驼城的妖精市民,主要以人类生产的粮食和牲畜为食。豹头山虎口洞的黄狮子及其喽啰,就是这么活的。
                            5. 大鹏吃人属于细水长流,吃完首都市民之后,改为向狮驼国其他城市和农村征用活人做食物。其流程与通天河的金鱼精大致相同,金鱼精要求河边的居民,每年贡献一对童男童女给他吃,其代价是金鱼精保证附近地区风调雨顺。
                            6. 狮驼国东面是狮驼岭,没有足够的人类吃。西面的比丘国有人类,但是比丘国的国丈是白鹿精,不大可能允许大鹏去比丘国吃人。即使大鹏的法力比白鹿精高明,妖精也是有地盘划分的,在道上混,就得守道上的规矩。
                            7. 大鹏这国王治理得相当好,外人甚至不知道这里当政是妖怪。唐僧取经结束后,他的通关文牒上有狮驼国的花押。这能说明3件事,一是狮驼城中还在使用国玺。二是外人不知狮驼国的国王是妖精,途经狮驼国的旅客,都盖了狮驼国的花押。三是狮驼国的信誉很好,不骚扰过往客商,否则客商们很快就会把狮驼国的恶名传播出去。
                            8. 取经团离开大唐之后,路过了12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大鹏、乌鸡国的假国王青狮之外,都是人类,在这些国王当中,大鹏即使不是干的最好的,也是干得相当出色的。
                            9. 大鹏治理的是国家,而不是军队。绝大多数妖精,包括猴哥的洞府,本质上都是军队,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洞主其实是军队司令。军队本质上是消费部门,除了黄狮子、三个犀牛精、玉面狐狸之外,绝大多数妖精都很穷。狮驼国是个真正的国家,独立运营,且经济状况良好。


                          IP属地:天津30楼2013-03-17 21:23
                          回复
                             孔雀糊里糊涂做了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绝非出自他的本意。做了和尚,即不能吃人,也不能搞女人,对于孔雀这样的妖怪,不见得是好事。后来天庭第一次招安猴哥时,太白金星说了一番关于招安好处的大道理,我看用在如来和孔雀身上很合适:【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两相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如来对孔雀,与玉帝对猴哥差不多。都是拉入体制内,用教法、天条来约束,一旦有违法乱纪行为,可以名正言顺的给予制裁。猴哥的弼马温是个【不入流】的官衔,而听起来挺唬人的【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在西天的体制内也是个【不入流】的东东,连单列的资格都没有。
                            所谓爱屋及乌,恨屋也及乌,大鹏的舅舅身份来自孔雀,孔雀的地位都如此寒酸,如来对大鹏自然不会有好脸色,不给任何行政待遇,轰出灵山了事。对于如来与孔雀的关系,西天的顶级佛、菩萨们,自然心知肚明。别看孔雀的名义地位低,但是观音这个级别的菩萨,都很清楚孔雀的学术、神通能力。
                              回顾了孔雀的身世,并不能让孔雀身上的迷雾完全消散,朱紫国落凤坡事件依然扑朔迷离。孔雀在吃人的时候,肯定还是个妖精,如来钻出孔雀的身体后,被如来强行封为菩萨,就是出家做了和尚。那么孔雀为何还有一儿一女呢?也许有人会说,孔雀在当和尚之前就有孩子了,当了和尚总不能抛弃孩子,但是观音亲口说,孔雀的孩子是两个【雀雏】,否则不会挨上一箭而没有反抗能力。这说明孔雀的孩子年龄并不大,应当是孔雀出家之后与某个女性生下的,那么这位女性是谁呢,其中又有什么奥秘,西天的第一家族,到底还有多少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开?
                            《西游记》的妖精中,本相为鸟类的只有大鹏。神佛当中,除了孔雀,曾经出场的鸟类还有一位,就是在《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中出场的昴日星官,本相是一只【双冠子大公鸡】,因此也叫【昴日鸡】,住址是【东天门里光明宫】,属于天庭的正式公务员编制。当时取经团被毒敌山琵琶洞的蝎子精搞得晕头转向,在观音菩萨的提示下,猴哥去天庭找来昴日鸡帮忙,这位星官的肖像是:
                            冠簪五岳金光彩,笏执山河玉色琼。袍挂七星云叆叇,腰围八极宝环明。
                              叮当佩响如敲韵,迅速风声似摆铃。翠羽扇开来昴宿,天香飘袭满门庭。


                            IP属地:天津39楼2013-03-17 21:46
                            回复
                               昴日鸡制服蝎子精的过程非常有戏剧性,他见了蝎子精,叫了一声,蝎子精立马现了本象;昴日鸡又叫了一声,蝎子精【浑身酥软,死在坡前】。合着昴日鸡只是叫了两声,蝎子精就挂了,这般本领实在高的骇人听闻。大家别以为这只蝎子容易对付,她当年在西天灵山雷音寺听如来讲法,就因为没交学费,如来亲自动手赶她出课堂,这时蝎子精【转过钩子,把如来左手中拇指上扎了一下,如来也疼难禁】,能让佛祖很受伤的妖精、神佛,在《西游记》中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如来什么时候这么丢过脸呀,命令金刚将其逮捕法办。可是金刚们不仅没能捉住她,反而让她从容逃出灵山,一口气逃到毒敌山做了女王。不仅如此,观音说蝎子精的本领高强到【我也是近他不得】,只能由蝎子精的天敌昴日鸡来摆平。
                              这段关于蝎子精和昴日鸡的记载的疑点相当多,笔者归纳一下:
                                1. 蝎子精的法力显然来自学习佛法,属于自学成才。本领极高,毒极强大,扎得如来疼痛难忍,并从容逃出灵山,金刚、观音都对她无可奈何。问题是灵山是什么地方,可能吗?
                                2. 昴日鸡即二十八星宿中的【昴】,是西方白虎7宿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之一,为什么会住在【东天门里光明宫】,应该住在西天门附近才对。当年猴哥还在天上做齐天大圣时,大闹蟠桃会、从老李那里偷来金丹之后,就是从西天门叛逃出天庭的。
                                3. 昴日鸡只是一位星官,虽说鸡是蝎子的天敌,也不该胜利的如此痛快呀。在妖怪们中间,有天敌关系的不少,但当上妖精之后,天敌的关系就不那么明显了。例如车迟国的三个大仙,分别是老虎、鹿、羊,大家称兄道弟,相处融洽。黄风怪是金毛貂鼠,其实就是黄鼠狼,他手下有一个虎先锋,他们俩相处也不错。狮驼岭的老大是青狮,老二是白象,从牛魔王与猴哥斗变化的过程来看,象比狮子强。故而谁强谁弱与本相即使有关,也关系不大,主要还要看各自的法力。

                               昴日鸡制服蝎子精的过程非常有戏剧性,他见了蝎子精,叫了一声,蝎子精立马现了本象;昴日鸡又叫了一声,蝎子精【浑身酥软,死在坡前】。合着昴日鸡只是叫了两声,蝎子精就挂了,这般本领实在高的骇人听闻。大家别以为这只蝎子容易对付,她当年在西天灵山雷音寺听如来讲法,就因为没交学费,如来亲自动手赶她出课堂,这时蝎子精【转过钩子,把如来左手中拇指上扎了一下,如来也疼难禁】,能让佛祖很受伤的妖精、神佛,在《西游记》中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如来什么时候这么丢过脸呀,命令金刚将其逮捕法办。可是金刚们不仅没能捉住她,反而让她从容逃出灵山,一口气逃到毒敌山做了女王。不仅如此,观音说蝎子精的本领高强到【我也是近他不得】,只能由蝎子精的天敌昴日鸡来摆平。
                              这段关于蝎子精和昴日鸡的记载的疑点相当多,笔者归纳一下:
                                1. 蝎子精的法力显然来自学习佛法,属于自学成才。本领极高,毒极强大,扎得如来疼痛难忍,并从容逃出灵山,金刚、观音都对她无可奈何。问题是灵山是什么地方,可能吗?
                                2. 昴日鸡即二十八星宿中的【昴】,是西方白虎7宿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之一,为什么会住在【东天门里光明宫】,应该住在西天门附近才对。当年猴哥还在天上做齐天大圣时,大闹蟠桃会、从老李那里偷来金丹之后,就是从西天门叛逃出天庭的。
                                3. 昴日鸡只是一位星官,虽说鸡是蝎子的天敌,也不该胜利的如此痛快呀。在妖怪们中间,有天敌关系的不少,但当上妖精之后,天敌的关系就不那么明显了。例如车迟国的三个大仙,分别是老虎、鹿、羊,大家称兄道弟,相处融洽。黄风怪是金毛貂鼠,其实就是黄鼠狼,他手下有一个虎先锋,他们俩相处也不错。狮驼岭的老大是青狮,老二是白象,从牛魔王与猴哥斗变化的过程来看,象比狮子强。故而谁强谁弱与本相即使有关,也关系不大,主要还要看各自的法力。


                              IP属地:天津40楼2013-03-17 21: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