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天下吧 关注:259,753贴子:15,799,730

回复:<写意天下0318>【 阿微】818历史上很彪悍的公主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60楼2013-03-19 21:15
回复
    宁国公主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唐肃宗李亨是唐朝的第九代皇帝,原名李玙,系唐玄宗李隆基之子)的女儿,老妈不祥。开始的时候封为宁国公主。下嫁给郑巽,然后又再嫁薛康衡。就是这么一个悲催的公主,嫁了两次,老公没多久就挂掉了(难不成气场太强大,老公天天担惊受怕搞出三高挂了?唐朝的公主彪悍的居多,所以士族一般不愿意娶公主)。自己也做了寡妇。后来老爸为了答谢回纥族帮助平定安史之乱,又把她当做礼物一样送给黄土埋脖子的老可汗做老婆。
    她的老爸唐肃宗,是个严肃的皇帝,对女儿们管教很严。他在安史之乱中即位,全心全意地收拾大唐这个乱摊子。其当务之急就是打败安禄山的叛军。大唐军队军心涣散,唯一忠心能战的就是大将郭子仪,郭子仪建议求助于回纥,组成联合部队。回纥人非常仗义,立刻派了精兵四千人日夜兼程赶来,郭子仪安排接风,让回纥兵大宴三天,再上战场,回纥兵说:“我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吃饭的,哪儿有时间吃什么饭?走啊!冲啊!” 回纥人是维吾尔人的祖先,和大唐的贸易往来非常密切,在京城里逛,时常看到街上走着一些轮廓鲜明,体格健壮的中亚细亚来的商人。回纥兵游牧出身,骑兵骁勇善战,最终帮助郭子仪的部队收复了长安,回纥兵有功,在长安好好地抢掠玩乐了一番,才走。回纥王又提出很多不平等贸易条件,大有狠狠地宰一下大唐的意图。唐肃宗为了长久地笼络回纥人,就将寡居的宁国公主拿出来,献给回纥王,当可敦(王后)。唐肃宗亲自设宴送行,想到女儿此番是标准的牺牲品,他十分难过,但外表还保持着父亲和君主的庄严,准备将打好了腹稿的家国道理宣讲一番。诸如“你这次去,是当可敦,当可敦要有当可敦的样子,努力做个好可敦,让他们看看大唐来的可敦是多么地……”宁国公主打断说:“父皇,不要说了!国家不太平,我这就去,死了也不会怨你!(国方多事,死不恨!)” 宁国公主嫁的老可汗,本来就病重得要死,宁国公主嫁去不到半年,老可汗就挂掉了。按照回纥人风俗,未亡人是要殉葬的。宁国公主不愧是大唐出来的正宗皇女,大唐公主全都个性自由,深受女权思想影响,哪里肯去为老家伙殉葬? 回纥人说:“这个,入乡随俗嘛,你就按我们的风俗死一下下!”宁国公主说:“随俗也要看哪个风俗先进哪个风俗落后。你们回纥人,仰慕大唐风俗,才忙不迭地往长安来,把我娶到手,为的是让我们的先进文化影响你们(这些野蛮人)。要是你们的风俗好,何必不远万里跟大唐结亲?不如就地娶一个就好了!你们谁喜欢殉葬谁就去殉葬,我是不干的!” 但是,她毕竟被“野蛮人”包围,弱女子在外邦,敌不过一群大汉。宁国公主只能选择折中,拿刀划破脸,自毁容貌,用来替代殉葬。她扔了刀子,想到自己好不容易保留下残败不堪的生命,不禁痛哭失声。 第二年,在宁国公主的万般恳求下,唐肃宗派人接她回到京城。不过,她的陪嫁中有皇室宗亲的女儿,称“小宁国公主”,给老可汗做妃。回纥人不放她走。老可汗死后,按照汉族人不齿的回纥“风俗”,又改嫁给老可汗的儿子。再说这个可怜的宁国公主,破相了不说后来回到唐朝,被改封为萧国公主,先后又两次嫁人。
    其时的大诗人杜甫还曾赋诗一首《即事》诗以描述这位可歌可泣的奇女子: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如此一位令人动容的大唐公主,其声名却在后世远逊于获得史家高度评价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人,不禁不令人扼腕长叹!


    61楼2013-03-19 21:40
    回复


      62楼2013-03-19 21:45
      回复
        果断的,用手机更的话太累了,所以,人家还是晚上回家更,而且,人家感冒了ˇ^ˇ


        来自手机贴吧65楼2013-03-20 14:29
        回复
          千金公主宇文芳是北周武帝的弟弟、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北周虽然是鲜卑人建立的国家,但生活习惯和文化思想都已相当汉化,千金公主的母亲就是一位汉族女子,她父亲也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精通诗书,尤其能作一手好画。因受家庭的熏陶,宇文芳自幼爱好读书写字,对于经史、诗文、书画、政治、工艺,甚至建筑都有相当程度的造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历代和亲远嫁番邦的都是汉族公主,唯独千金公主是鲜卑族善人后裔;而每一个出塞和亲的女子,都是十分忠诚地执行着朝廷赋予的安邦任务,独有千金公主特别,怀有仇恨和壮志,一心要击败中原的皇朝,实现自己酝酿已久的复国梦。这个梦最终虽然烟消云散,但这位雄心可嘉的公主已在历史上写下了悲壮亮丽的一页。[1]


          67楼2013-03-20 20:04
          回复


            68楼2013-03-20 20:05
            回复
              监国公主
              中国历史上强势的公主不少,如唐代的太平公主,但是说到最彪悍的,则非成吉思汗的第三女阿剌海别莫属了。
                监国公主,虽然在成吉思汗的女儿中排行第三,但是从成吉思汗其它妻子的出身来看,她应该是孛儿台兀真皇后的嫡出女儿。——因为铁木真其它的金帐大妃,几乎都是铁木真从被他打败甚至灭族灭国的对手那里抢来的——塔塔儿人也干、也遂;泰赤乌人合安答、乃蛮部歌璧、蔑儿乞人忽兰、以及金宣宗岐国公主。因此就连生的儿子都不能得到封疆称王。何况是让她们生的女儿监国,蒙古铁骑兵们岂能服得了气?——不过,即使是对嫡妃的女儿服气,那也还是不容易啊。
                孛儿台真是不简单,不但生出了一群骁勇善战好斗敢杀的儿子,还生出了能够代成吉思汗治理国家的女儿。她自己对成吉思汗更是有相当的影响力,常常参与战事安排。
              成吉思汗率大军出征之时,将帝国事务都交给木华黎管理。与此同时,他任命自己的三女儿阿剌海别为“监国公主”,木华黎所做一切决策、军国大事,都必须与监国公主商议,并经由监国公主的许可,方能得以实施。
               史书上这样评价阿剌海别:“公主明睿有智略,车驾征伐四出,尝使留守,军国大政,咨禀
               阿剌海别这个“监国公主”,可不是养在深宫(哦,不,深帐篷)里足不出户的挂名“监国”。在成吉思汗出征的时候(这老爷子,一辈子有八成九的时间都花在出征上头了,留在家里的时间屈指可数,偶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看不见鲜血他活得没意思),她代替父亲操持国务,而且还经常率领人马,巡视领土。 而后行。师出无内顾之忧,公主之力居多。”
              阿剌海别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女中英雄。遗憾的是,历史上并没有流传下她的图像,我们只能在想象中刻画她的模样了。


              69楼2013-03-20 20:48
              回复


                70楼2013-03-20 20:51
                回复
                   文成公主,和亲吐蕃;雪域高原,佳话千古。西藏之历史熠熠生辉,拉萨之古迹脉脉倾诉。美丽公主深情边陲,冰山雪莲绽放幽香;黄河文明涓涓流向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水交映黄河长江。
                    文成公主,和平使者。公元7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完成吐蕃部族统一大业,仰慕唐朝文化,派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访问。并向唐朝求亲,唐太宗不允。吐蕃使者恐无功谎称:唐天子将允公主嫁,吐谷浑王求亲而不决。松赞干布因怨吐谷浑,发兵二十万驱之。侵唐松州,以武求亲。太宗谴侯君集将兵反击,松赞干布乃求和。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再派使者,备黄金珍宝厚礼,到长安去求亲。太宗应允。翌年,文成公主动身前往吐蕃。华夏边疆平和宁静,炎黄儿女幸福安康。
                    文成公主,身世不详。唐高祖李渊有女儿19,太宗李世民有女儿21,除早夭者,均嫁有名本朝之臣。文献记载,文成公主为“唐宗室女”,当为李姓。按惯例。亲王之女亦会有史籍注明,若以宗室女身份出嫁,或许与宗亲关系较远,其父爵位不会太高。或许“和亲”事关重大,破格封之为公主。尽管如此,文成公主出嫁规格较高,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至吐蕃。松赞干布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松赞干布不疑有他,“自以其先未有婚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
                    文成公主,美名边疆。传说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命名为“惹萨”,即现今之大昭寺。“惹萨”藏语意为“山羊背上”。最来,“惹萨”被译为“逻些”,又演变成为“拉萨”,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与“神圣之地”。相传布达拉宫乃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是普陀罗之译音,意为菩萨居住之宫殿。如今,西藏大昭寺与布达拉宫,仍供奉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之塑像。
                    文成公主离故乡,中原文明融边疆。
                    古往吐蕃唐沟通,今来追忆弱女芳。


                  71楼2013-03-20 20:55
                  回复


                    72楼2013-03-20 20:58
                    回复
                      中国的彪悍公主暂时就这些了 可能有些公主彪悍的领域太冷门 所以就没得8了
                      接下来 诶
                      想不想看看外国有哪些彪悍的公主呢


                      77楼2013-03-21 21:10
                      回复


                        87楼2013-03-23 22:48
                        回复
                          血腥玛丽的原型为玛丽一世
                          (Mary I,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理论上她是从1553年7月6日, 实际上从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时)。 她是都铎王朝的第四任君主,极其虔诚的天主教徒。 她的主要事迹是曾经努力把英国从新教恢复到罗马天主教(1555年)。 为此,她曾处决了差不多三百个反对者。而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从此以后,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丽莎白一世所颠覆。


                          88楼2013-03-23 22:52
                          回复
                            克里奥佩特拉七世——埃及艳后
                            埃及艳后的统治时期是埃及的鼎盛时期。作为一个传奇的政治家,克里奥佩特拉在十七岁的时候就登上了王位,她是埃及的最后一个法老,也是最后一个女王。 但不久,年轻的女王与自己的弟弟/丈夫托勒密十三世开始争夺王位。为了把大权收归己有,她决定与恺撒结盟。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曾亲眼目睹恺撒打败庞培。虽然后人都称颂克里奥佩特拉为埃及艳后,但她其实并不是个美人。有一枚流传下来的古币上刻着她的肖像,她的鼻子长而鹰钩,五官很有男子气概。尽管如此,她仍然非常迷人,尤其是声音,极其悦耳动听。她的超凡魅力大部分归功于她的聪明智慧。她会说九种语言,而且是个非常精明的政治家 -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她能令恺撒一见钟情。当恺撒于公元前48年离开罗马前往亚历山大的时候,他收到了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件礼物:一条东方地毯,22岁的埃及艳后藏身其间。她要依靠恺撒的支持赶走托勒密十三世。她的计划成功了。罗马的援军在她和恺撒订下盟约之后迅速赶到,经过几场战事,托勒密十三世大败并被杀。 公元前47年的夏季,克里奥佩特拉与她的弟弟托勒密十四世结婚。


                            89楼2013-03-23 22:57
                            回复


                              90楼2013-03-23 2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