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公主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唐肃宗李亨是唐朝的第九代皇帝,原名李玙,系唐玄宗李隆基之子)的女儿,老妈不祥。开始的时候封为宁国公主。下嫁给郑巽,然后又再嫁薛康衡。就是这么一个悲催的公主,嫁了两次,老公没多久就挂掉了(难不成气场太强大,老公天天担惊受怕搞出三高挂了?唐朝的公主彪悍的居多,所以士族一般不愿意娶公主)。自己也做了寡妇。后来老爸为了答谢回纥族帮助平定安史之乱,又把她当做礼物一样送给黄土埋脖子的老可汗做老婆。
她的老爸唐肃宗,是个严肃的皇帝,对女儿们管教很严。他在安史之乱中即位,全心全意地收拾大唐这个乱摊子。其当务之急就是打败安禄山的叛军。大唐军队军心涣散,唯一忠心能战的就是大将郭子仪,郭子仪建议求助于回纥,组成联合部队。回纥人非常仗义,立刻派了精兵四千人日夜兼程赶来,郭子仪安排接风,让回纥兵大宴三天,再上战场,回纥兵说:“我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吃饭的,哪儿有时间吃什么饭?走啊!冲啊!” 回纥人是维吾尔人的祖先,和大唐的贸易往来非常密切,在京城里逛,时常看到街上走着一些轮廓鲜明,体格健壮的中亚细亚来的商人。回纥兵游牧出身,骑兵骁勇善战,最终帮助郭子仪的部队收复了长安,回纥兵有功,在长安好好地抢掠玩乐了一番,才走。回纥王又提出很多不平等贸易条件,大有狠狠地宰一下大唐的意图。唐肃宗为了长久地笼络回纥人,就将寡居的宁国公主拿出来,献给回纥王,当可敦(王后)。唐肃宗亲自设宴送行,想到女儿此番是标准的牺牲品,他十分难过,但外表还保持着父亲和君主的庄严,准备将打好了腹稿的家国道理宣讲一番。诸如“你这次去,是当可敦,当可敦要有当可敦的样子,努力做个好可敦,让他们看看大唐来的可敦是多么地……”宁国公主打断说:“父皇,不要说了!国家不太平,我这就去,死了也不会怨你!(国方多事,死不恨!)” 宁国公主嫁的老可汗,本来就病重得要死,宁国公主嫁去不到半年,老可汗就挂掉了。按照回纥人风俗,未亡人是要殉葬的。宁国公主不愧是大唐出来的正宗皇女,大唐公主全都个性自由,深受女权思想影响,哪里肯去为老家伙殉葬? 回纥人说:“这个,入乡随俗嘛,你就按我们的风俗死一下下!”宁国公主说:“随俗也要看哪个风俗先进哪个风俗落后。你们回纥人,仰慕大唐风俗,才忙不迭地往长安来,把我娶到手,为的是让我们的先进文化影响你们(这些野蛮人)。要是你们的风俗好,何必不远万里跟大唐结亲?不如就地娶一个就好了!你们谁喜欢殉葬谁就去殉葬,我是不干的!” 但是,她毕竟被“野蛮人”包围,弱女子在外邦,敌不过一群大汉。宁国公主只能选择折中,拿刀划破脸,自毁容貌,用来替代殉葬。她扔了刀子,想到自己好不容易保留下残败不堪的生命,不禁痛哭失声。 第二年,在宁国公主的万般恳求下,唐肃宗派人接她回到京城。不过,她的陪嫁中有皇室宗亲的女儿,称“小宁国公主”,给老可汗做妃。回纥人不放她走。老可汗死后,按照汉族人不齿的回纥“风俗”,又改嫁给老可汗的儿子。再说这个可怜的宁国公主,破相了不说后来回到唐朝,被改封为萧国公主,先后又两次嫁人。
其时的大诗人杜甫还曾赋诗一首《即事》诗以描述这位可歌可泣的奇女子:
闻道花门破,和亲事却非。人怜汉公主,生得渡河归。
秋思抛云髻,腰支胜宝衣。群凶犹索战,回首意多违。
如此一位令人动容的大唐公主,其声名却在后世远逊于获得史家高度评价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等人,不禁不令人扼腕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