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沉默地看着他,忽然开口:“你放心,我不会求死的。若我也死了,天下还有谁敢为你收尸——我只问一句,你辛苦一世,冤不冤?”
和珅微微地扯开唇角,竟摇了摇头:“大清开国以来,新帝登基都有杀先朝权臣以立威之例,如熙朝敖拜,雍朝年羹尧,乾朝纳亲——用以重振乾坤再开新局——我和珅也愿做一回‘良弓走狗’!以顶戴性命为乾隆盛世做最后祭奠!”
他侃侃而谈,仿佛千载浊世,独他一人,享尽繁华,悼尽繁华。
行刑官已布置好了一切,白绫飘扬间,一道高亢欲断的叫声:“伺候和中堂上路——”
长安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缓缓地跪下,却舍不得移开半分视线,仿佛要将他最后绝然的身姿,刻入骨血之中。
他扬起脖子,任那白绫绕颈——窗外远远望去,似乎还能看见流杯亭一角飞檐,恍然间,那个人音容笑貌又宛在眼前。
瑶林,今生无缘,来世再聚——
唯愿你我,不再一世为臣。
——题记 。摘自《一世为臣》第五十五章
看云暮的《一世为臣》之时,我正为我小说的瓶颈而苦恼,十分焦头烂额。百无聊赖关了文档想寻一些有意思的文来看,却不知怎么,就翻看到了这篇。随手滑动滚轴,映入眼帘的,是洋洋洒洒的寒冬暮雪,旧衣少年。却见那名为善宝的兴许就是记忆中的善保了,不由心内新奇,就看了下去。谁料,只这一眼……只这一眼!以至于那无数赞叹,悲伤,无数佩服,无数钦叹便就这样充斥满了我这整整几天。几日来,若得了空的闲暇,我便会如痴醉般细细翻阅,生怕错过一字。生怕错过一丝与致斋相连的一切……
【珅者,拆字来看一人顶天立地立于君王之右,由妙语连珠才辩无双而闻达于上,再展其经天纬地之才,同样贵不可言。】
——是的,由袁枚之言断定的钮祜禄氏善宝,却实有经天纬地之才!从咸安宫初露锋芒到金川战役,再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从默默无闻到造就一番事业,甚至于往后官拜一等忠襄公任乾隆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堂将,他的才华灼灼奇彩,睿智显耀。权倾朝野之时,那盛极一时的风采定是无人可及。他圆滑处世左右逢源。而乾隆,这个素来风流锐敏不可一世的千古帝王,为那前生有缘今生无份的悲叹和那句“做一双有始有终君臣相契的传奇”的承诺,用胸壑万千有容乃大之姿放心让和珅放手去博!自此乾隆盛世留下的古迹名卷至今都不胜枚举,其千秋彪炳赫赫伟绩,没了和珅,却也谁能?可是纵使如此,和珅,这个曾经风光一时,荣耀一世的名臣,却仍是被后来的史官以及现世的杜撰所埋没了……
可是自古煌煌帝国,巍伟盛世,从不缺忠臣与良将。
无论是流芳百世还是贻羞万年,能留名而出,莫不都是有故事,有事迹的。而世人却多重其故事,宁肯以理智之眼仔细钻研其影响几何。却无有一人,去想当年当时,那人所经历,事件所发生时的心情。
云暮却做到。
于是,当《一世为臣》落到我们眼前之时,才能出落得如此动人心魄。
【一世荣辱,如繁华委尽;乾隆盛世,皆水月镜花……】
那段繁华似锦的朝代突然被翻陈出新,满眼新意又满眼怀念。 细细品啧,你便能觉出那每一个人都是活的,至少……他们是活过的!
她,让他们跳脱历史而重生,何尝又不是一种正名呢?
而致斋……和致斋,这几日充盈于我心的名字,每每念起,却都是累心累世的疼。
致斋啊……“机关算尽太聪明”可不说得就是你么。
你一生心比天高,立鸿鹄之志而从不退缩。一世为臣争斗半生。几不曾想当初善良如你,竟一次次被人心所害所累,所伤所废。
从海宁,福长安,到一世英勇的索若木,还有爱你一生却恨你一生的爱新觉罗永炎,你信过,帮过,到头来,却是连眼泪都流不出了。
若真细说与此处,我却并不想斥责那个隐忍而又执鹜的皇子贝勒。永炎,这个从小就被福康安并其他几个皇子压住势头的王子全全没有平常孩子应有的幸福与童真而一直疲于争斗隐忍谋划。少年老成的代价让他如斯阴狠工于心计,对宛如心灵寄托毕生梦想一般的和珅相爱相杀不惜代价,除了让人愤然憎恶,仔细想来,却又是如此悲哀如此可怜。几近病态的执着,爱恨掺杂禁锢专注的恋慕,若无他步步相逼,让这段故事惨烈如撕碎的华美裂帛,让和珅爱憎怨,恨别离,我们也不会如此感动如此地悲恸,如此地心心念念……
而这些伤你害你,累你废你之人里,唯独那一人,也让你恨着恋着,斗着爱着,永世不忘。
福康安——
和珅微微地扯开唇角,竟摇了摇头:“大清开国以来,新帝登基都有杀先朝权臣以立威之例,如熙朝敖拜,雍朝年羹尧,乾朝纳亲——用以重振乾坤再开新局——我和珅也愿做一回‘良弓走狗’!以顶戴性命为乾隆盛世做最后祭奠!”
他侃侃而谈,仿佛千载浊世,独他一人,享尽繁华,悼尽繁华。
行刑官已布置好了一切,白绫飘扬间,一道高亢欲断的叫声:“伺候和中堂上路——”
长安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缓缓地跪下,却舍不得移开半分视线,仿佛要将他最后绝然的身姿,刻入骨血之中。
他扬起脖子,任那白绫绕颈——窗外远远望去,似乎还能看见流杯亭一角飞檐,恍然间,那个人音容笑貌又宛在眼前。
瑶林,今生无缘,来世再聚——
唯愿你我,不再一世为臣。
——题记 。摘自《一世为臣》第五十五章
看云暮的《一世为臣》之时,我正为我小说的瓶颈而苦恼,十分焦头烂额。百无聊赖关了文档想寻一些有意思的文来看,却不知怎么,就翻看到了这篇。随手滑动滚轴,映入眼帘的,是洋洋洒洒的寒冬暮雪,旧衣少年。却见那名为善宝的兴许就是记忆中的善保了,不由心内新奇,就看了下去。谁料,只这一眼……只这一眼!以至于那无数赞叹,悲伤,无数佩服,无数钦叹便就这样充斥满了我这整整几天。几日来,若得了空的闲暇,我便会如痴醉般细细翻阅,生怕错过一字。生怕错过一丝与致斋相连的一切……
【珅者,拆字来看一人顶天立地立于君王之右,由妙语连珠才辩无双而闻达于上,再展其经天纬地之才,同样贵不可言。】
——是的,由袁枚之言断定的钮祜禄氏善宝,却实有经天纬地之才!从咸安宫初露锋芒到金川战役,再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从默默无闻到造就一番事业,甚至于往后官拜一等忠襄公任乾隆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堂将,他的才华灼灼奇彩,睿智显耀。权倾朝野之时,那盛极一时的风采定是无人可及。他圆滑处世左右逢源。而乾隆,这个素来风流锐敏不可一世的千古帝王,为那前生有缘今生无份的悲叹和那句“做一双有始有终君臣相契的传奇”的承诺,用胸壑万千有容乃大之姿放心让和珅放手去博!自此乾隆盛世留下的古迹名卷至今都不胜枚举,其千秋彪炳赫赫伟绩,没了和珅,却也谁能?可是纵使如此,和珅,这个曾经风光一时,荣耀一世的名臣,却仍是被后来的史官以及现世的杜撰所埋没了……
可是自古煌煌帝国,巍伟盛世,从不缺忠臣与良将。
无论是流芳百世还是贻羞万年,能留名而出,莫不都是有故事,有事迹的。而世人却多重其故事,宁肯以理智之眼仔细钻研其影响几何。却无有一人,去想当年当时,那人所经历,事件所发生时的心情。
云暮却做到。
于是,当《一世为臣》落到我们眼前之时,才能出落得如此动人心魄。
【一世荣辱,如繁华委尽;乾隆盛世,皆水月镜花……】
那段繁华似锦的朝代突然被翻陈出新,满眼新意又满眼怀念。 细细品啧,你便能觉出那每一个人都是活的,至少……他们是活过的!
她,让他们跳脱历史而重生,何尝又不是一种正名呢?
而致斋……和致斋,这几日充盈于我心的名字,每每念起,却都是累心累世的疼。
致斋啊……“机关算尽太聪明”可不说得就是你么。
你一生心比天高,立鸿鹄之志而从不退缩。一世为臣争斗半生。几不曾想当初善良如你,竟一次次被人心所害所累,所伤所废。
从海宁,福长安,到一世英勇的索若木,还有爱你一生却恨你一生的爱新觉罗永炎,你信过,帮过,到头来,却是连眼泪都流不出了。
若真细说与此处,我却并不想斥责那个隐忍而又执鹜的皇子贝勒。永炎,这个从小就被福康安并其他几个皇子压住势头的王子全全没有平常孩子应有的幸福与童真而一直疲于争斗隐忍谋划。少年老成的代价让他如斯阴狠工于心计,对宛如心灵寄托毕生梦想一般的和珅相爱相杀不惜代价,除了让人愤然憎恶,仔细想来,却又是如此悲哀如此可怜。几近病态的执着,爱恨掺杂禁锢专注的恋慕,若无他步步相逼,让这段故事惨烈如撕碎的华美裂帛,让和珅爱憎怨,恨别离,我们也不会如此感动如此地悲恸,如此地心心念念……
而这些伤你害你,累你废你之人里,唯独那一人,也让你恨着恋着,斗着爱着,永世不忘。
福康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