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猫吧 关注:27贴子:779
  • 3回复贴,共1

【原创】免教生死作相思——评《一世为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留拜


IP属地:辽宁1楼2013-03-18 14:13回复
    安沉默地看着他,忽然开口:“你放心,我不会求死的。若我也死了,天下还有谁敢为你收尸——我只问一句,你辛苦一世,冤不冤?”
      和珅微微地扯开唇角,竟摇了摇头:“大清开国以来,新帝登基都有杀先朝权臣以立威之例,如熙朝敖拜,雍朝年羹尧,乾朝纳亲——用以重振乾坤再开新局——我和珅也愿做一回‘良弓走狗’!以顶戴性命为乾隆盛世做最后祭奠!”
    他侃侃而谈,仿佛千载浊世,独他一人,享尽繁华,悼尽繁华。
    行刑官已布置好了一切,白绫飘扬间,一道高亢欲断的叫声:“伺候和中堂上路——”
    长安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缓缓地跪下,却舍不得移开半分视线,仿佛要将他最后绝然的身姿,刻入骨血之中。
    他扬起脖子,任那白绫绕颈——窗外远远望去,似乎还能看见流杯亭一角飞檐,恍然间,那个人音容笑貌又宛在眼前。
      瑶林,今生无缘,来世再聚——
    唯愿你我,不再一世为臣。
    ——题记 。摘自《一世为臣》第五十五章
    看云暮的《一世为臣》之时,我正为我小说的瓶颈而苦恼,十分焦头烂额。百无聊赖关了文档想寻一些有意思的文来看,却不知怎么,就翻看到了这篇。随手滑动滚轴,映入眼帘的,是洋洋洒洒的寒冬暮雪,旧衣少年。却见那名为善宝的兴许就是记忆中的善保了,不由心内新奇,就看了下去。谁料,只这一眼……只这一眼!以至于那无数赞叹,悲伤,无数佩服,无数钦叹便就这样充斥满了我这整整几天。几日来,若得了空的闲暇,我便会如痴醉般细细翻阅,生怕错过一字。生怕错过一丝与致斋相连的一切……
    【珅者,拆字来看一人顶天立地立于君王之右,由妙语连珠才辩无双而闻达于上,再展其经天纬地之才,同样贵不可言。】
    ——是的,由袁枚之言断定的钮祜禄氏善宝,却实有经天纬地之才!从咸安宫初露锋芒到金川战役,再从江湖之远到庙堂之高,从默默无闻到造就一番事业,甚至于往后官拜一等忠襄公任乾隆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堂将,他的才华灼灼奇彩,睿智显耀。权倾朝野之时,那盛极一时的风采定是无人可及。他圆滑处世左右逢源。而乾隆,这个素来风流锐敏不可一世的千古帝王,为那前生有缘今生无份的悲叹和那句“做一双有始有终君臣相契的传奇”的承诺,用胸壑万千有容乃大之姿放心让和珅放手去博!自此乾隆盛世留下的古迹名卷至今都不胜枚举,其千秋彪炳赫赫伟绩,没了和珅,却也谁能?可是纵使如此,和珅,这个曾经风光一时,荣耀一世的名臣,却仍是被后来的史官以及现世的杜撰所埋没了……
    可是自古煌煌帝国,巍伟盛世,从不缺忠臣与良将。
    无论是流芳百世还是贻羞万年,能留名而出,莫不都是有故事,有事迹的。而世人却多重其故事,宁肯以理智之眼仔细钻研其影响几何。却无有一人,去想当年当时,那人所经历,事件所发生时的心情。
    云暮却做到。
    于是,当《一世为臣》落到我们眼前之时,才能出落得如此动人心魄。
    【一世荣辱,如繁华委尽;乾隆盛世,皆水月镜花……】
    那段繁华似锦的朝代突然被翻陈出新,满眼新意又满眼怀念。 细细品啧,你便能觉出那每一个人都是活的,至少……他们是活过的!
    她,让他们跳脱历史而重生,何尝又不是一种正名呢?
    而致斋……和致斋,这几日充盈于我心的名字,每每念起,却都是累心累世的疼。
    致斋啊……“机关算尽太聪明”可不说得就是你么。
    你一生心比天高,立鸿鹄之志而从不退缩。一世为臣争斗半生。几不曾想当初善良如你,竟一次次被人心所害所累,所伤所废。
    从海宁,福长安,到一世英勇的索若木,还有爱你一生却恨你一生的爱新觉罗永炎,你信过,帮过,到头来,却是连眼泪都流不出了。
    若真细说与此处,我却并不想斥责那个隐忍而又执鹜的皇子贝勒。永炎,这个从小就被福康安并其他几个皇子压住势头的王子全全没有平常孩子应有的幸福与童真而一直疲于争斗隐忍谋划。少年老成的代价让他如斯阴狠工于心计,对宛如心灵寄托毕生梦想一般的和珅相爱相杀不惜代价,除了让人愤然憎恶,仔细想来,却又是如此悲哀如此可怜。几近病态的执着,爱恨掺杂禁锢专注的恋慕,若无他步步相逼,让这段故事惨烈如撕碎的华美裂帛,让和珅爱憎怨,恨别离,我们也不会如此感动如此地悲恸,如此地心心念念……
    而这些伤你害你,累你废你之人里,唯独那一人,也让你恨着恋着,斗着爱着,永世不忘。
    福康安——


    IP属地:辽宁2楼2013-03-18 14:13
    回复
      察家一门贵盛,父亲坐镇中枢手持国柄;长兄福灵安出守云南,封疆大吏起居八座;次兄隆安乾隆三十二年尚和硕和嘉格格,受封多罗额附;三兄康安,自幼被乾隆养在深宫,与众阿哥一体看待,乾隆爷曾亲赞“吾家千里驹”,将来之飞黄腾达只在时日……】
      福康安,这个历史上饱受争议却又赫赫有名的战神。曾是如此地威风如此地耀眼!他身披铠甲封疆四野,起居八座威风凛凛,出兵放马平藏定襄,光耀千秋不可一世!生前天潢贵胄死后封王拜将,傅家党纵横朝野,兵权在握一呼万应气势不二何等风光定是当仁不让!
      但那风光背后,却是同等分量的阴暗和不为人知的悲伤。
      从傅恒手里接下的重担是何等分量他必比谁都清楚,光耀门楣,振兴富察家!这如山一般的重量让他举步维艰却仍是要拼死前行!他从一介英武神威的少年贵胄一点点长成能顶天立地支撑起整个富察家的将军伯爵。但和珅!这区区二字十六笔,俨然已经成了一道咒,固缚了他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
      ——那年青衣玄马初遇他。
      名耀煊赫之下的俊颜怒马,注定了的一世纠缠。
      他们一个,是满心宏志的清朗少年,一个,是名满京师承载浩荡皇恩的天之骄子。
      那年,他出名大志胸怀天下。不管家道中落也要心比天高,吃了苦,受过罪,却终是动摇不了他势要比天的决心和野心。
      那年,他意气风发少年轻狂义薄云天,骏驰飞扬顾盼见,全是不可一世的骄傲与前程似锦的辉煌。
      命运交错于他二人之间,似是机缘巧合,却又天命注定。
      他和他,就如是相遇。
      可是命运又是这样充满诡数而如斯弄人。落在他们二人身上,是何其讽刺,又何其多情。那残酷如荆棘一般的命运将那二人捆绑一生,从相遇,相知,到相爱,相离,而后相恨,相杀,相妒,相挤!
      相杀相恨机关算尽却终是不抵天命,千难万险却终斗不过人心,更逃不过那区区的“相思”二字。
      以至后来【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生生演绎出这样一场旷日绝世的爱恨情仇,倾城绝恋。
      【“为什么……还要回来。”和珅终于放下自己的手,呢喃地开口。
      “我放不下。十年征战十年彷徨,生死一线依旧一念难忘,你却叫我怎么办……”福康安没有转回头,低垂的眉目笼罩在模糊的阴霾之下,“我何曾没想过试着去忘记,可我做不到……当年错过一次,今朝我不想错过一世——” 】
      想忘而忘不了。
      想得,却得不到。
      于是一晃神,就是二十五年身。
      从未放下而在一直是所求不得,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痛,一种苦,一种说不清,又道不明的——爱……
      从相遇起,他的骄傲,他的骄纵,他的显赫,他的冰冷,他的轻狂,他的忧伤,他的不信,他的目光,他的一切一切都融成了一把锋利的剑,伤得那人遍体鳞伤,体无完肤!
      可是福康安啊福康安,那一句对不起,岂能就此弥补的了他前半生为你所受之苦和蒙受之冤!?
      诚然,你要背负整个富察家的兴衰荣辱,真是累了,又倦了!
      可是纵使你身负山一般的命运与责任,纵使你掌管大清煌煌兵马重任,那年那时,你怎么就听不出和珅他的声音受损如老翁般嘶哑,你怎么就只关心他胸前红花,而就这样……放开了他?
      你怎么舍得放开他……
      而后,他踏着尸体努力站在人臣之巅。可他所受所苦和一心所愿,你却从来不懂。
      你只同世人一样,只道他为权谋得一身肮脏,身满骂名。
      你却何曾看见他被你母逼吞鸦片时的可怖模样!
      你们一次又一次地错过彼此,你的每一次远征,他都心急如焚,生怕你有不测。而每次你凯旋而归,一身煊赫,你怎么就看不见他眼里的眷恋,还有深刻的痛楚?
      而每每此时,我都会心如刀绞!
      我不禁一次又一次地想问!和致斋啊和致斋,半生戎马半生臣,半世争斗半世春。有生之年你尝尽人间苦,即使身后位及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看尽繁华,悼尽繁华。你,又可曾真正快乐过呢?


      IP属地:辽宁3楼2013-03-18 14:14
      回复
        他瑶林心碎一生,却只消得到过片刻温存。你,可曾有过后悔,有过不甘?和致斋!你终是到死,都是不得善终呵……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是啊,我每次拿这诗出来看,总也想着与君决绝,不负相思,也免去今日这般牵肠挂肚百转千回的爱恨纠缠!”和珅一下一下地摇着头,泪水打湿了福康安的衣襟,渗进他的肌肤,带出一星炽热,“若我忘的了……早忘了——遇见你,这一生我不悔,下一世,我再不愿了!】
        好……我懂了……
        人生何其苦短,一转眼,便是二十五年。尔曹身与名俱灭。二十五年后,直到你成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乾隆朝第一权臣”,他成为“有清一代勇冠天下的封王之帅”。待你一心谋权机关算尽,等回望血腥又晦暗的来路,你终是这才发觉此生此命,此爱此景,竟全是他一人啊……
        即使满手血污一身泥泞遭万人磬却登上云端位极人臣,你仍是他的和致斋,从来都没有变过!
        纵使尘满脸鬓满霜,纵使不再是当年那个长街怒马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他福康安爱着和致斋的心,幸好没有变。
        而对于福康安,何德何幸!能有你和致斋这样懂他之人!
        ——幸好,他是理解他的。
        从当年被他母强逼生吞鸦片之时,他就理解他了。不,或许更早,抑或,没那么早。但是归根结底他终是这世上最懂他的人,懂他懂得,比福康安懂和珅要深刻得多得多。
        刚烈如他,永炎一夜,他便能不畏强权撕破脸。可是对他的每一次亲近,却都能让他扭捏,让他飞红了脸……他,竟是如此可爱又专著。
        可是……
        可是江南绵延十里的桃花开了又凋,漠北塞上绿了又枯了多少季原草?待到发满霜华尘埃纷乱下,你,却睡在苗疆蛮荒之地泣血而悠长,而他竟再也不能抽身。
        因为,你不在了,他也死了。
        从此,他开始给他这苍茫半生的命运和嘉庆的摆布最后一击!这也是这个故事里最悲恸最快慰人心最让人感叹的结局!
        魏长生死了。
        一曲《长生殿》,除了让乾隆警醒让乾隆心惊,更是和珅他对你经年爱恋的怀念。
        乾隆重掌新政两年,最终也逃不了天命耗尽,驾崩于天。
        他知道嘉庆重生之日,便是他的丧命之时。可是这又有何妨?和珅已经死了。
        死在那天接到八百里加急的信笺前,死在了日日呕血的病榻上。死在了福康安的身边,死在了辉煌大清,乾隆盛世明媚耀眼的日光下。老参吊命,只是在保持他的肉身不腐。他只是为了等待那天,等待为你,为大清,为乾隆,为煌煌帝国央央盛世来做最后祭奠!
        从此苍茫江山,日暮黄昏,愁云惨淡抑或艳阳高照,都不干他一丝一毫!
        这些时日,我陪着致斋哭,陪着致斋笑,跟致斋一起心疼,跟致斋一起前行。他受苦,我的心里是相帮而无能的恨;他幸福,我便会觉得这一切都是他应该的,应得的。
        短短几日,致斋,这个温柔却刚强,美好却又破碎的男子已然跃然眼前。他穿过浩淼且悠远的历史长河,我几可看见他轻衫布裳掩映下的绝美笑靥……而他身后,却是一片,比风雨飘摇时更加可怖的凄风冷雨,摧城黑云……
        而这些所有且由云暮笔下婉转而出,轻急徐缓,侃侃而谈,却又字字泣血,看得人心伤得难受又无奈,酣畅又淋漓。后世多畏人言,如今那段历史,早已无人得知。
        关于和珅,历史上究竟是忠是奸,我等也只能凭臆断来猜测。
        可是同是作者,我承认,我是这样嫉妒又钦佩云暮。
        《一世为臣》,无论是从史实还是杜撰,每一句,每一笔,都可见其充满了深厚的功底和十足的心思。那些为人知的,不为人知的过往在她的笔下生出幻象,将我带回那个满目辉煌又极度黑暗的朝代。
        于是我更愿意相信心中和珅,便就是那满腹经纶又身世忐忑的清俊郎君了,伤痕累累,却让人从此过目不忘,终生不忘。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免教生死做相思……这首六世班禅的情诗最动人之言,我本将它作为我自己新文的题目,我曾是这样喜爱又珍惜着,却终是忍不住,也将这名,配了这篇评。
        我是真的被打动了。
        半生戎马半生臣,
        半世争斗半世春。
        不将清名垂青史,
        只做东风送故人。
        如此,不如,就将这故事,化作一杯浊酒,管他身前身后与谁同,值此就你我共饮,就让我,与尔,同消这盘亘了万古的闲愁罢!
        闫楚歌
        癸巳年二月初六感


        IP属地:辽宁4楼2013-03-18 1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