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应怜屐齿印苍苔”【教学研究】
【242343】宁国中溪中心小学 高维公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前些日子,去山中探望一位老友。可是老友外出了,我打算回头,不料老友的家人怎么也要留我吃顿饭。说是既然来了,怎么也得对得起你的那双脚。朋友家人的盛情顿时驱走了刚才的那份遗憾!重拾这首《游园不值》,不是因为诗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千古绝唱的感慨,而是由此启发对诗中 “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理解。
“应”该怎么读?怎么解释?“怜”怎么解释?“应”有两种读音:第一声和第四声。 “怜”应该为爱惜,和现代的“可怜”有明显地区别。《教参》上很清楚地写着:“应”,应该;《备课手册》上这样写着:一是“应该”,二是“大概是” 。不同的教材版本说法不一。一般都将“游园不值”做了如下解释:诗人轻轻的敲了很久的门都不见主人来开门,诗人猜测原因是主人担心入园人的屐齿踩踏青苔,留下印痕。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但仔细思考,总觉得有些不对劲,有人认为这种猜测风趣,但我总觉得,这种说法幽而不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