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吉县,有两个名词很重要,一个是中国排名第二的壶口瀑布,一个是山西土皇帝阎锡山苦心修建的克难城。
三月的日子虽是步至春天,仍旧有阵阵的寒流侵袭,时好时坏的天气如同走一步退两步的裹足老太太。一日无所事事,几人闲谈,同伴偶尔提起壶口瀑布,心中却是一动,当即应诺张罗。三月九日,聚集同伴五位,驱车进发,共赴吉县。
驾车两个小时余,路边便看见早已等候的吉县吧友。一阵寒暄之后,引领我们于一条蜿蜒的公路,片刻,到达壶口瀑布景区。
先前看过有关壶口瀑布的照片,想来差别不大,进入景区才知观景时机不佳。三月的壶口,正值冰凌解冻期,既没有晶莹剔透的狮子冰挂,也非有十月的气势磅礴,心中逐生悔意,暗自责怪没有提前了解此地实况,顿时神色泱泱,没精打采。
吉县的吧友看出端倪,笑着劝人:四季观景,各有不同。有舍有得,有得有舍。大凡观景,在乎心境。何苦拘泥于澎湃之势,而忽略小处尤佳呢?当下,心中释然,步随亦紧。
此时的壶口瀑布近处,大部分为冰凌所覆盖。冰凌已经由封冻期转入解冻期,隆起的的固定岸冰开始融化为水,滴滴答答。虽是逢春,再生的岸冰急切间无法一时半刻化为河水,流动的黄河水中依然有内冰暗藏,两边的河道依旧雍塞不堪,原本瓷实的冰凌由于部分融化的缘故,高度逐渐下降。砌堆的冰块里带有黄河水性质的泥沙,色泽泛黄,不甚透亮。本地的朋友忠告:切勿走踏,以防冰层塌陷误及性命。因而,我们小心翼翼,不敢造次。
未近瀑布,沉闷的击水声从秦晋大峡谷传来,震聋发聩,逢山回应,连绵不绝。游龙一般的黄色河水至此突降,展开四十米的身躯,跌落三十米落差的深潭底部,奔腾怒吼,惊天动地,排山倒海。淡黄色的流水在潭底迂回,激起浪花就势跃出几十米的落差端,腾入空中,细洒如雨,徐徐而下。靠近瀑布的看客悉数淋湿,无一幸免。本来拿了相机,探身正欲拍下气吞山河场景的看客,刹那间叫苦不迭,相机镜头水珠密布,再也无法施展功能,大多一笑了之,悻悻作罢。
由于冰凌汛期并未解除,位于壶口瀑布北部的观瀑洞业已堵塞,因而未能下到瀑布底部进行细致察看,引为憾事。“千米龙槽”、“水里冒烟”、“长虹卧波”等景色只能心中猜测,至于“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涛撼孟门”唯有稍稍领略,别无奢想了。
嬉笑之际,眼瞅身后一团白色晃来,仔细看时,却见一个头扎白羊肚手巾,身着老羊皮袄和大裆裤,内着白褂子、红腰带缠身的老汉拉着一头小毛驴走来,仔细打量老汉,黢黑的肤色特别明显、高挺的鼻梁尤其突出、深邃的目光难以见底,暗红的嘴唇棱角分明,身子骨凸显精瘦而结实。开口说话鼻音显得厚重,手持一长柄烟袋,带有典型的陕北风格。再看身后那头默不作声的毛驴,眼部、口唇、肚底灰白,其余棕褐,在毛驴的头部和鞍部别出心裁的系上了富有喜庆的大红花,真叫一个吉祥。原来,这是壶口瀑布景区北属吉县,南部却是陕北洛川,随着景区游客的不断增多,常常有陕北的村民百姓度过黄河大桥进入晋南,将一身地方特色的装扮变换出一个生金赚银的路子。这不,人家准备了一套行头,你要乔装一下拍个有地域特色的照片呢,好说,付费十元!呵呵,同伴穿上试一试,还真带有一股陕北味道,拍摄几张照片也是心满意足,乐想事成。
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过去。游玩正兴时机,秦晋大峡谷一道狂风袭来,夹杂了黄土高原特有的黄尘飞扬高空,刹那间,空中与河道如两条黄龙贴身交缠,抱团恶斗。先前的太阳转眼遁隐,轮廓几乎不能辨别,唯见一片青白。四周望去,十米开外难以看清人影,观光游客纷纷弯腰提衣遮脸,以防沙尘扑面眯眼钻鼻。部分游人迅即退出,躲避岸边静观其变。
兼做导游的本地吧友见此情景,提议到另外一个妙处游玩,这个地方,就是克难城。
在我们观光的目的地中,并没有这个所在,记忆里也未曾有这样的名词进入脑海。踌躇之间,朋友介绍:这个克难城是近几年修葺整理而成,所以知晓此地的游客不是很多,但绝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想当年,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在此枉费了多少心血才得以完工,名气虽小,却是大有可观,大有可观啊!
三月的日子虽是步至春天,仍旧有阵阵的寒流侵袭,时好时坏的天气如同走一步退两步的裹足老太太。一日无所事事,几人闲谈,同伴偶尔提起壶口瀑布,心中却是一动,当即应诺张罗。三月九日,聚集同伴五位,驱车进发,共赴吉县。
驾车两个小时余,路边便看见早已等候的吉县吧友。一阵寒暄之后,引领我们于一条蜿蜒的公路,片刻,到达壶口瀑布景区。
先前看过有关壶口瀑布的照片,想来差别不大,进入景区才知观景时机不佳。三月的壶口,正值冰凌解冻期,既没有晶莹剔透的狮子冰挂,也非有十月的气势磅礴,心中逐生悔意,暗自责怪没有提前了解此地实况,顿时神色泱泱,没精打采。
吉县的吧友看出端倪,笑着劝人:四季观景,各有不同。有舍有得,有得有舍。大凡观景,在乎心境。何苦拘泥于澎湃之势,而忽略小处尤佳呢?当下,心中释然,步随亦紧。
此时的壶口瀑布近处,大部分为冰凌所覆盖。冰凌已经由封冻期转入解冻期,隆起的的固定岸冰开始融化为水,滴滴答答。虽是逢春,再生的岸冰急切间无法一时半刻化为河水,流动的黄河水中依然有内冰暗藏,两边的河道依旧雍塞不堪,原本瓷实的冰凌由于部分融化的缘故,高度逐渐下降。砌堆的冰块里带有黄河水性质的泥沙,色泽泛黄,不甚透亮。本地的朋友忠告:切勿走踏,以防冰层塌陷误及性命。因而,我们小心翼翼,不敢造次。
未近瀑布,沉闷的击水声从秦晋大峡谷传来,震聋发聩,逢山回应,连绵不绝。游龙一般的黄色河水至此突降,展开四十米的身躯,跌落三十米落差的深潭底部,奔腾怒吼,惊天动地,排山倒海。淡黄色的流水在潭底迂回,激起浪花就势跃出几十米的落差端,腾入空中,细洒如雨,徐徐而下。靠近瀑布的看客悉数淋湿,无一幸免。本来拿了相机,探身正欲拍下气吞山河场景的看客,刹那间叫苦不迭,相机镜头水珠密布,再也无法施展功能,大多一笑了之,悻悻作罢。
由于冰凌汛期并未解除,位于壶口瀑布北部的观瀑洞业已堵塞,因而未能下到瀑布底部进行细致察看,引为憾事。“千米龙槽”、“水里冒烟”、“长虹卧波”等景色只能心中猜测,至于“四时雾雨迷壶口,两岸波涛撼孟门”唯有稍稍领略,别无奢想了。
嬉笑之际,眼瞅身后一团白色晃来,仔细看时,却见一个头扎白羊肚手巾,身着老羊皮袄和大裆裤,内着白褂子、红腰带缠身的老汉拉着一头小毛驴走来,仔细打量老汉,黢黑的肤色特别明显、高挺的鼻梁尤其突出、深邃的目光难以见底,暗红的嘴唇棱角分明,身子骨凸显精瘦而结实。开口说话鼻音显得厚重,手持一长柄烟袋,带有典型的陕北风格。再看身后那头默不作声的毛驴,眼部、口唇、肚底灰白,其余棕褐,在毛驴的头部和鞍部别出心裁的系上了富有喜庆的大红花,真叫一个吉祥。原来,这是壶口瀑布景区北属吉县,南部却是陕北洛川,随着景区游客的不断增多,常常有陕北的村民百姓度过黄河大桥进入晋南,将一身地方特色的装扮变换出一个生金赚银的路子。这不,人家准备了一套行头,你要乔装一下拍个有地域特色的照片呢,好说,付费十元!呵呵,同伴穿上试一试,还真带有一股陕北味道,拍摄几张照片也是心满意足,乐想事成。
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过去。游玩正兴时机,秦晋大峡谷一道狂风袭来,夹杂了黄土高原特有的黄尘飞扬高空,刹那间,空中与河道如两条黄龙贴身交缠,抱团恶斗。先前的太阳转眼遁隐,轮廓几乎不能辨别,唯见一片青白。四周望去,十米开外难以看清人影,观光游客纷纷弯腰提衣遮脸,以防沙尘扑面眯眼钻鼻。部分游人迅即退出,躲避岸边静观其变。
兼做导游的本地吧友见此情景,提议到另外一个妙处游玩,这个地方,就是克难城。
在我们观光的目的地中,并没有这个所在,记忆里也未曾有这样的名词进入脑海。踌躇之间,朋友介绍:这个克难城是近几年修葺整理而成,所以知晓此地的游客不是很多,但绝对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好地方,想当年,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在此枉费了多少心血才得以完工,名气虽小,却是大有可观,大有可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