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68,745贴子:14,633,705
  • 4回复贴,共1

【转】我愿重回汉唐 再奏角徵宫商 着我汉家衣裳 兴我礼仪之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1楼2013-03-23 21:31回复
    原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p/1283272757
    原帖作者:张系师


    2楼2013-03-23 21:32
    回复
      华夏泱泱
      何谓“华夏”?《左传》有云“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
      我们自诩有五千年优良文化传统的文明国,可是章服之美在哪里?是指那种改良自满清旗人服制的长袍马褂?还是源自旗人妇女并加入西式剪裁方式改良而成的旗袍?还是为迎接APEC会议专门设计(设计之初连名字都没有)的“唐装”?论礼仪,我们不及日本人(我们甚至嘲笑日本猥琐繁复的鞠躬),我们只知道见面握手或说声“你好”“HELLO”,滥用下跪磕头。没有服装与礼仪,何谓华夏?
      许多汉族人都以为汉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穿民族服装是少数民族的特权。也有人认为汉族的民族服装是旗袍(却忘了旗袍只有女装)。我们说不清楚汉族的民族特色是什么,汉族的传统礼仪是什么,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一个模糊的空间概念。
      汉族,是一个患有严重失忆症的民族。
      2003年,中国民间自发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汉服复兴运动,为了复兴汉族传统文化与礼制(注意,不是复古),各地汉服团体总会在汉族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穿起传统礼服并集会,举行传统仪式。他们怀着炙热赤子之心,欣然接受路人异样的冷眼。
      突出的事例是20余家知名网站联合发布倡议书,建议北京2008年奥运会采用我国传统的服饰礼仪——“深衣”作为北京奥运会礼仪服饰,并将汉族传统服饰汉服作为中国代表团汉族成员的参会服饰;以及北京大学即将确立的汉式学位服。无论是褒是贬,汉服复兴运动正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中原大地蔓延开来。
      那是一种自觉的民族文化的回归,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那是沉睡在我们汉族人血液之中灵魂深处最华美最惨痛的记忆,这段记忆被放逐得太远太远,遥远到令我们感觉那是另一个世界的美好。而汉族是有着如此强大凝聚力的民族,这种民族感情一旦被唤醒,势必像冉冉东升的旭日绽放万丈雄光一样冲破笼罩在国人心中三百年间奴性思想和封建迷信的疑雾。
      日晷东方滚烫意志正在酝酿,汉服复兴的光芒是我们该遵循的方向。


      4楼2013-03-23 21:33
      回复
        汉服情殇
        初次接触汉服的人都会以为那是汉朝的服饰,其实不是
        汉服是华夏民族的主体——汉民族的民族服饰。我们不可否认少数民族对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所做出的贡献,可是在充分尊重和强调少数民族的时候,我们又置本民族于什么地位了呢?中国古文明的主体毕竟是汉族,我们所谓的古人,也多指汉人,而古人的服装也理所当然应该是我们汉民族的服装
        汉服是最能体现华夏美学与汉人宽广胸襟的文化载体,她不仅仅是古装或某一朝代的服装,而是记载了整个华夏民族演化轨迹的丹青,常被汉服复兴者们穿着的汉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圆领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其最基本的样式:交领、右衽、隐扣、博带,是不同于紧身和服的宽袍广袖。
        其中汉服深衣创始于周代,流行于战国期间。“深衣”者,“深意”也。此衣名的由来是因为穿着时能拥蔽全身,将人体掩蔽严实的缘故。《五经正义》中认为:“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且具体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极深的含意。如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深衣的下裳以十二幅度裁片缝合,以应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这是古人崇敬天时意识的反映。采用圆袖方领,以示规矩,意为行事要合乎准则;垂直的背线以示做人要正直;水平的下摆线以示处要公平(以上摘自百度汉服吧)。
        易书有云,“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自黄帝发明了华夏衣冠,华夏先民就结束了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居的漂泊流浪,开始进入先进的农耕文明时代。经过夏商西周奴隶社会的更迭,又迎来春秋战国波澜壮阔的群雄争霸,诸子百家在乱世中纷纷展开自己旗帜,游侠谋士纵横捭阖在烽火连绵的赤县神州。然而混乱中的中华民族始终趋于大一统,直至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他的伟岸使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华夏民族绚烂恢宏的华章由此继续铺拓。
        汉唐的辉煌使中原汉人保持着天朝上国的民族优越感,华夏文明辐射着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他们不必用特别的词汇来区别自己的服装,不必称其为“汉服”,这是与我们完全不相同的历史背景。我们的汉族衣冠已经剥落了362年,没落汉族文化正面临着西方文化和日韩文化的冲击。我们的脑中早已植入西方的文化及价值观念,我们用西方人带有偏见的眼光看待中国古代貌似神秘的阴阳五行,淳朴本质的天人之道,存象忘意,并统统称之为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
        明朝在开创了大航海时代之后错误选择了放弃,八股取士束缚了越来越多文人的思想。工业大变革的前夜,历史没有留给中国足够的时间,如果没有满清的存在……


        5楼2013-03-23 21:33
        回复
          魂魄的挽歌
          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是复兴而不是复古。“中国现在所切要的是一种新的自由与新的节制,去建造中国的新文明,也就是复兴千年前的旧文明”,这是先驱周作人在二十世纪之初就发出的号令(详情请见周作人《生活之艺术》)。而鲁迅先生批判的国民劣根性之一——奴性思想也是源于满洲贵族的残酷压迫。周氏兄弟走着完全相反的道路,但他们奔赴的却始终是同一个终点,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终点,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起点——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事实上,近代百年屈辱的血泪史里,许许多多地位不同立场不同的仁人志士都是在为同样的信念而奋斗,他们走的都是一条殊途同归的道路。
          我们复兴汉服,并不是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穿着古人服装的全面复古,而是以此为依托,深入探寻本民族文化的渊源,回归华夏先民纯朴的农耕文明所衍生中庸之道,与盛世汉唐悠远博大的宽广胸襟。那是世世代代流传自汉族人血脉里从容傲岸的风骨,是经历千秋万代的更迭也斩不断的血缘的维系。汉服是连结每个汉人再次心手相连的纽带,身着汉服,我们与先祖同在,这是在汉族文明断裂362年之后我们与他们灵魂真正清晰的对话。
          他们用长江黄河日日夜夜奔流不息的庄严与肃穆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灵魂,必须经历旷世苦难的长久浸泡才能得以升华。然而并不是每个苦难的民族都能迎来真正的辉煌,只有寻回那段遗失的记忆与那断裂在屠刀下的文明,只有重新拾起一个民族不屈的尊严,我们才能够从苦难的阴霾与迷雾中觉醒。我相信阅读此文的每一个汉族公民,诸君也一定不希望自己的民族就这样在苦难中麻木地沦丧吧?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要复兴汉服,我可以坚定地回答——
          为了连接流逝已久的过去和不再遥远的未来,承先启后,我为此存在。


          6楼2013-03-23 2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