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1,864贴子:11,361,995

回复:《诗词初级入门讲解》【献给初学者,还望批评指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非常感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6楼2013-10-14 12:49
收起回复
    顶啊!


    来自手机贴吧197楼2013-10-14 13:04
    收起回复
      学习了ps:先留下记号日后慢慢品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8楼2013-10-15 18:41
      收起回复
        我来帮你盖一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9楼2013-10-15 20:35
        收起回复
          看君一篇贴,胜读十年书啊!!好东西,珍藏了,好好研习,琢磨哈,好好,也谢谢大神,辛苦您啦!顶起!


          201楼2013-10-19 09:51
          收起回复
            新人,看不懂..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202楼2013-10-21 04:45
            收起回复
              顶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3楼2013-10-24 15:05
              收起回复
                楼主大触……


                204楼2013-10-24 15:20
                收起回复
                  @贝克街丶小探 好帖子,来学习吧。


                  205楼2013-10-24 18:35
                  收起回复
                    先感谢楼主普及知识,方便大家学习。但是对于新韵我的看法不一样。
                    a.平水韵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体系,不可只图一时简便而废弃。
                    ——————————————————————
                    平水韵是历史悠久,但这一条作为不能废弃的理由不免有点“倚老卖老”的感觉。比如文言文也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作为汉文化重要的部分,从圣旨到考试选拔,从来都是用文言文,岂能贪图一时方便而废弃?
                    b.普通话只是当下的官方语言,正如历朝历代都有其特定的官方语言,但历代的文人都一直沿用平水韵。平水韵是作为一种书面语言韵律的存在,不可以为当下口语所左右。
                    ——————————————————————
                    历朝历代的官方语言不同,有很大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官方语言不够普及,除了繁华的大都市,方言在各地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每当朝代更迭,官方语言多是由前朝官方语言和都城所在地的方言融合体。
                    可是现在,普通话的普及已经严重冲击到方言。即便是再经历朝代更迭,也很难再重新设定语言标准了吧?除非我们亡国给外国人被逼着学外语。
                    c.我们汉语中有大量的词汇、典故、成语,都是历代文人按照原始的声韵结构或者说书面语言韵律而创作的。片面的声韵改革,则会使我们的语音体系逐渐走向简单化,古代文学也将从此没落。
                    —————————————————————
                    【古代的词汇、典故、成语按照原始声韵结构和书面语言韵律创作的】请问这是说我们用现代的音韵就难以把握这些字在诗中的平仄么?恐怕不然吧。何况诗词中本来就很少有直接放四个字四个字的典故成语的,多是化用,甚至古人写诗也不免为了平仄而颠倒字词前后顺序。
                    【片面的声韵改革,则会使我们的语音体系逐渐走向简单化,古代文学也将从此没落。】我想说,读《离骚》的时候,我们不会楚语是不是就影响我们对它的理解呢?我们用普通话读文言文读了这么多年,影响了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传承能力了么?何以语音体系改变,古代文学就从此没落了?
                    另外,从整体上来看,除非普通话标准依据古代的中原雅音而改变,才可能完成古诗词和现在音韵的统一,可是,我个人并不认为这是可能完成的壮举,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一个地区有纯粹的“中原正音”了,而古代音韵研究专家只怕还得为好多字的发音打架,更不可能给我们一个标准。发音的改变已经无可逆转。


                    206楼2013-10-24 19:06
                    回复
                      按照平水韵还是新韵写诗,和诗的质量并无关系。如果可以用平水韵写诗能写的惊天地泣鬼神,怎么会不能用新韵写得登峰造极呢?用新韵写的好就不能用旧韵写的好了?这也是误解。新韵,无非是用现代普通话里押韵的字去写诗,平水韵,无非用韵表里明确写的押韵的字去写诗。并没有什么区别。当然,新韵韵表分类少,相对来说押韵选择的范围大一点点。
                      再者,很多人写诗,也都知道押韵和平仄存在的意义。音律美,节奏美,这是格律诗的特点,必然当遵循,不可废止。那么,如果我们都不能用古音读诗的情况下,用古代押韵现在读起来不押韵的字去写去读还有音律美的实质意义么?用古音里的平现在的仄,或者古音的仄,现在的平去写诗,还能体现出节奏美的实质意义么?
                      我觉得,习惯了用平水韵的可以继续用,但是没必要死守平水韵。因为现在用着普通话读诗,却用平水韵写诗,相当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而用新韵,更能阐释古人追求节奏美和音韵美的格律的本质。


                      207楼2013-10-24 19:29
                      收起回复
                        非常感谢师姐逐句用心的批点,实在是太看得起我了。那我也不妨表达一下我的看法吧。
                        [按照平水韵还是新韵写诗,和诗的质量并无关系。如果可以用平水韵写诗能写的惊天地泣鬼神,怎么会不能用新韵写得登峰造极呢?用新韵写的好就不能用旧韵写的好了?这也是误解。新韵,无非是用现代普通话里押韵的字去写诗,平水韵,无非用韵表里明确写的押韵的字去写诗。并没有什么区别。当然,新韵韵表分类少,相对来说押韵选择的范围大一点点。]
                        --------------------------------------------------
                        首先,关于新韵和平水韵的问题,我没有赘述太多,个人没有否定新韵,也没有说新韵写诗就不行了,然否?【按照平水韵还是新韵写诗,和诗的质量并无关系。】这句话我是相当赞同的,别说是用新韵了,真正是写的惊天地泣鬼神,韵律又算什么呢,韵律是规范但不是束缚,韵律是为了美而存在的。
                        [再者,很多人写诗,也都知道押韵和平仄存在的意义。音律美,节奏美,这是格律诗的特点,必然当遵循,不可废止。那么,如果我们都不能用古音读诗的情况下,用古代押韵现在读起来不押韵的字去写去读还有音律美的实质意义么?用古音里的平现在的仄,或者古音的仄,现在的平去写诗,还能体现出节奏美的实质意义么?]
                        --------------------------------------------------
                        这个道理我明白,但我又不完全这么觉得。师姐说的很在理,韵律本就是为了吟诵时候的美,所以用普通话去读平水韵写的诗,确实起到了相反作用。
                        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我所说的【a.平水韵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体系,不可只图一时简便而废弃。】并非只是所谓倚老卖老的意思,这和【c.我们汉语中有大量的词汇、典故、成语,都是历代文人按照原始的声韵结构或者说书面语言韵律而创作的。片面的声韵改革,则会使我们的语音体系逐渐走向简单化,古代文学也将从此没落。】是否有共通之处?
                        简单说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用平水韵写诗,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古典文化,保留尚存的一点古文化精韵。不可否认,用新韵写诗有很多好处。但有没有想过也许会形成这样一种现象:当新韵完全取代平水韵的时候,当我们的后辈们只知道平水韵是一种过去之后,试问他们用什么来理解前人在诗词中的平仄和谐、怎么去考究前人的诗词?
                        也许有人会说,研究前人诗词的时候,我们参照平水韵就行了。没错,那样累不累?那样是否费时费力?结果呢?还是要去了解平水韵、要去学习平水韵。这不是回到起点了么?我们已然否认不了,古典诗词的最高水准,是在用平水韵的时候。我们当下的人必须去了解,既然要了解,用平水韵来写诗,不正是一种熟悉的过程吗?
                        [我觉得,习惯了用平水韵的可以继续用,但是没必要死守平水韵。因为现在用着普通话读诗,却用平水韵写诗,相当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而用新韵,更能阐释古人追求节奏美和音韵美的格律的本质。]
                        --------------------------------------------------
                        我个人以为,学习诗词,平水韵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而用新韵,更能阐释古人追求节奏美和音韵美的格律的本质。】这个我也表示赞同,只是以为时候未到罢了。
                        我在文中讲过,我有新韵的作品,但会向平水韵靠拢,因为我还处于学习的过程,而当下的我也是远远达不到阐述节奏美和音韵美的境界的。
                        不知我如此讲,师姐可明白?


                        IP属地:浙江208楼2013-10-26 12:57
                        回复
                          当新韵完全取代平水韵的时候,当我们的后辈们只知道平水韵是一种过去之后,试问他们用什么来理解前人在诗词中的平仄和谐、怎么去考究前人的诗词?
                          ——————————————————————————————————————
                          亲,非常感谢你温文尔雅的答复。
                          但是我感觉似乎你并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所以我再解释一下吧。
                          平水韵,不是诗词的附属品,也不是诗词的不可剥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说押韵的问题,是单纯说平水韵这个韵表)。
                          它和诗词的关系,和现在的普通话和文学的关系是一样的。如果国家的标准要我们把“血”全读为“xue”,不能读“xie”,我们都要跟着念“xue”,但是并不影响“血”这个字的意义,不影响我们写作文时的使用。
                          你说的平水韵的历史意义,应当是语言学家的事情,应当由他们来传承平水韵的知识和文化。
                          你认为平水韵会成为过去,我表示不然。很多地区方言里保留着大量的平上去入,这都是和古人定下的平水韵是有亲属关系的。只能说现在的普通话标准太不合理,让我们复杂的发音都简单化了。没有了入声,和旧时的中原正音差距太大。
                          这是无奈的事情,大概国家对普通话的标准的设立也很头疼。太复杂的话让全国不同方言区的人都去学,是很困难的事情。有的少数民族地区对于这么简单化的发音都不能够把普通话说好了,更何况复杂的?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这种感觉,反正我学泰语的时候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和广西朋友的差距。人家学起来很容易,但是我却丝毫不能辨别相近的两个音的区别,更别提发音了。
                          让南方的朋友去学我们家的方言必然也是痛苦的事情。就拿“索”和“锁”来说,你翻翻《广韵》就知道古时发音是不一样的,不在同一个韵表里。我们家乡还保留着这种区别。可是教给我的朋友好多遍,她也不能发得准确。
                          如果恢复平水韵,我也是很开心的,因为我一直觉得平水韵和我们家乡的方言很像。可是这样对于其他地区的人必然是头疼的。这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平水韵的发音现在的专家也不能准确的发出来,如何能作为标准呢?
                          如果真的要改革普通话标准,使之和当年的平水韵相近,必然是个任重道远的工作,而不是我们一时半会去辨认下哪个字是平是仄就完了的。
                          真的学会和传承平水韵应该是会发出古音古声,不是背会哪个平哪个仄。“平上去入”只是平水韵统计的数据化的东西,最多也只能算上皮毛,而不是真的平水韵的精髓。
                          所以我说,平水韵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我们现在写作绝不可丢弃的东西。


                          209楼2013-10-26 2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