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作者 chenEEcd8002 俺只是转载了。。。
切尔诺贝利
在乌克兰,一个不能不提到的话题便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于此相连的参观地点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基辅市内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纪念馆,另一个则是切尔诺贝利电站原址。我的行程是先参观了基辅市内的切尔诺贝利纪念馆,尔后第二天则去了切尔诺贝利电站。
基辅市内的切尔诺贝利纪念馆位于其老城区的一个原消防站内,建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六周年。该博物馆颇为国际化,提供英文解说机出租服务,实在是太棒了。
进入博物馆,首先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图画,核事故的灾难游荡在乌克兰的土地上
被废弃的居民点的铭牌
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拯救人民生命的“天使”,他们中大部分是红军士兵及其预备役人员,消防员。仔细看后面布帘上所帖的,当年参与抢险救灾人员的照片,可以发现有人的照片上贴的有辐射警告标志,这就意味这他受到了大剂量地辐射。
事故反应堆的模型,该模型是可以进行电子演示的,去的时候前往不要忘记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打开进行操作。
该反应堆建成于1983年,但其安全性较差,比建造时间更早的福岛电站反应堆还有所不如,仅以非专业的眼光从模型上看,至少其存在有下面的三个问题:
(1)高纯度石墨减速剂在高温有氧条件下是很容易燃烧的,而在事故中,确实有严重的石墨火;
(2)反应堆以单一保护层方式修建;
(3)没有二回路设计,冷却水从反应堆出来后直接被用于推动汽轮机做工,所以1991年2号机组用于发电的汽轮机发生大火,又是让欧洲各国一阵紧张。
从模型上看不来的反应堆设计缺陷还有:
(4)设计不当导致反应堆在特定参数下出现正反馈,即温度越高,链式裂变反应越剧烈,而大家都知道,反应越剧烈,温度越高;
(5)中子吸收控制棒设计不当。控制棒的尖端由石墨与充满水的空腔组成,而石墨与水都是中子减速剂,会增加反应程度。也就是说,在中子吸收控制棒刚插入的时候,不仅不会吸收中子降低反应程度,反而还会增加反应程度。而在1986年事故那个晚上,当操作员按下紧急停堆按钮,放下控制棒后,由于此时反应堆温度已经较高,控制棒受热变形,只有最前端的1/3**入反应堆。
较小的问题还包括冷却水管道垂直地穿过炉心,而非水平穿过,导致温度梯度效应,降低了冷却效率等。
在现在看来,一个合理的计算机模型与设计全面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至少应当能发现上面的(4),(5)两个问题,而它们正是设计方面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操作人员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天为了检验在电力不足情形下反应堆能否紧急启动发出充足的电能供给反应堆的安全系统,特别是用于驱动冷却水的水泵(也就是避免类似于福岛那样的事故),留在反应堆中的中子吸收控制棒不足安全规程所规定的最少下限的一半。
第一批参加救火工作的消防员,他们都受到了大剂量的辐射,到2006年(核事故20周年),当年那些18,20岁的小伙子,健在的已不足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