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侯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节选自 范晔《后汉书·酷吏传》
————————————————————————————————————
棰:杖刑
这个故事其实是前些日子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文章里想突出的并不是董宣,而是汉光武帝刘秀那句“天子不与白衣同”。刘秀认为,个人行为应随身份而改变,可我认为这不过终究是表面罢了,若只是为了颜面而故作刚正不阿之态,说到底与白衣之时又有了那些变化呢?杂志文章中,作者大赞刘秀后来悟性之高,品行之优良。但他到底是真心悔改,还是拘泥于“天子”身份所作的一场戏,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节选自 范晔《后汉书·酷吏传》
————————————————————————————————————
棰:杖刑
这个故事其实是前些日子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文章里想突出的并不是董宣,而是汉光武帝刘秀那句“天子不与白衣同”。刘秀认为,个人行为应随身份而改变,可我认为这不过终究是表面罢了,若只是为了颜面而故作刚正不阿之态,说到底与白衣之时又有了那些变化呢?杂志文章中,作者大赞刘秀后来悟性之高,品行之优良。但他到底是真心悔改,还是拘泥于“天子”身份所作的一场戏,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