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市场上存在的常见骗局有以下几个:
以小排量充大排量。由于不少车系都提供了不同排量的发动机供消费者选择,所以在购车的时候,需要注意自己看上的的二手车,搭载的是否就是自己看上的那一版发动机。曾经出现过消费者购买了一辆奇瑞QQ,本以为自己买的是1.1升的四缸版QQ,但是去店里保养的时候才发现是0.8排量的三缸版。而上市不久的索纳塔八代也出现过类似的事情,车行当着笔者的面将2.0的索八当做2.4的推销给消费者。虽然最终由于价格没谈拢未能成交,但是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
规避方法:消费者在购车之前,需要仔细核对的不仅是车况,还有行驶本、购车发票、绿本以及镶嵌在车身上的铭牌等。消费者只看车不看手续,再加上免费的一条龙代办的服务。
规避方法:查验二手车的所有手续,如果相关手续经过了洗底,导致消费者无法判明初次上牌的城市,可以记录相关号码去查寻这辆车原来进行保养的4S店所在城市。
谎报上牌年份。二手车市场上,二手车初次上牌的年份至关重要,所以选购一辆心意的二手车时,不要只听车行的一面之词。笔者已经很多次遇到车行所说的二手车登记年份比实际上牌登记年份晚的事情。这种现象会直接影响到二手车的价值。
规避方法:直接查勘行驶本、发票等相关手续以判明初次上牌的具体年月。
修改行驶里程。更改里程表的二手车在市场上太多见了,以至于笔者的朋友问我他看上了某款公里数很少价格又便宜的二手车,值不值的出手时,我是无法依照朋友所说的行驶里程回答这样的问题。行驶里程对于车辆成交价至关重要,但是不能以二手车里程表为依据。笔者在挑选二手车的时候,就曾经吃过这方面的亏,与行驶里程相关的部件都已经做过了翻新和更换,仅仅从车况是无法看出实际行驶里程与里程表不符的。
规避方法:签订合同的时候,注明购车时的行驶里程,如果发现这辆二手车调过行驶里程,车行将赔偿给消费者的惩罚条款。车行不愿写明这些事项的话,这辆二手车不建议购买。有条件的消费者可以记录相关号码去4S店查验保养记录,然后据此分析实际行驶里程,进而判断是否值得购买。
隐瞒重大事故。很多车行都会在消费者看车时,信誓旦旦的承诺无事故,保你看上的这辆车如何的好,哪怕是前杠歪着、车门色差明显,也会脸不变色心不跳的口若悬河。对于二手车而言,没有过刮刮蹭蹭的实在是稀有。所以要区分对待,如果仅仅是小面积剐蹭导致的钣金修复喷漆,或是划痕导致的漆面修补,这些对于车况倒也无妨。如果是车头撞掉了,向厂家订购了发动机、变速箱,然后再重新装上一个新车头,这样的事故就无法接受了。
规避方法:签订合同的时候,写明A、B、C柱,发动机舱两侧翼子板、后备箱两侧翼子板、水箱等部位是否发生过碰撞,也可以在交易合同中注明“隐瞒重大事故或维修记录的,无条件全额退车”,以保障自己的权益。此外,记下该车的车架号和发动机号,然后到4S店免费查阅车辆维修记录也是个可行的方法。
加装配置冒充高配车。对于中高档车而言,车辆的配置直接影响到成交价格,像老宝来的座椅是否为真皮、方向盘是三幅式还是四幅式、1.8T是否装备了ESP等,都会影响到车辆的成交价格。而进口的豪华车在配置分辨上是个相当见功夫的环节,例如奔驰S级的夜视系统并不是V6版本的全系标配,而陆地巡洋舰的后排双液晶屏就更需要检查线路的改动了,特别是进口的陆地巡洋舰和普拉多,很多配置都是国内加装然后当做高配销售的。如果不是对某一车型非常熟悉的话,还是要先做足功课在进行购买。
规避方法:购买低配版本比较稳妥,喜欢高配的二手豪车,最好提前研究好这款车的所有配置,购买时在合同中写明所购买的版本,配置是否为原厂安
前任事故带来高昂保费。购买二手车并不意味着可以省去车险的费用,因为二手车行里的二手车99%就剩下交强险了,所以侃价时如果车行说这辆二手车的车险还上着呢,您买回去可以省不少钱。消费者最好看一下保单,是不是省下的就是几百块的交强险?如果前任车主发生过多次理赔事故,新车主续保的时候还将面临高昂的保费。
规避方法:买车前,应先查出险记录,必要时到4S店查维修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