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文史吧 关注:66贴子:275
  • 0回复贴,共1

宋村乡简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宋村乡是一个纯农业乡镇,地处长子县与长治市的结合部,是长子县东部对外的重要窗口和门户,被称为长子县的“东大门”。
建置沿革
位置境域与建置沿革
宋村乡位于长子县东部,北纬36°6′至36°11′东经112°54′至112°59′。东距长治市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13.5公里,总面积64平方公里。1956年废区立乡,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到1984年恢复乡建制,2000年原谷村乡并入宋村乡,现辖宋村、薛家庄、北李末、小庄、西堡、东堡、王郭、东郭、西郭、西王内、前小郭、后小郭、前辛庄、后辛庄、段家庄、连家庄、陶唐、高家洼、李收、谷村、鲍村、小关、常村、南李庄、北李庄、岚河庄、西河村、东河村、西大关、东大关、董村共计31个行政村。
环境资源
自然环境与资源
该乡地处上党盆地,有岚河和澭河两条河流流经,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年平均气温 9.2 ℃,年平均降水量 615.3 毫米左右。
人口耕地
全乡2010年9041户,34335人,以汉族为主,耕地面积58861亩,农业人口人均1.7亩。
交通
该乡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长治—长子一级公路、长临公路贯通全乡,乡内在2003年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经济发展
宋村乡地平水浅,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全县粮菜禽畜产品的重要产区。至2010年,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资上项,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全乡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2.77亿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为6379元。
农牧业
宋村乡传统的种植业以玉米为主。至2010年,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至2010年,全乡发展50亩以上大棚园区17个,日光大棚种植面积达到5800亩,移动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100亩,露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全乡形成方兴中心大棚园区、潞汇大棚园区和北片露片蔬菜种植三大专业蔬菜种植区。2010年,蔬菜总产量达到1.3亿公斤,成为全乡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畜禽养殖业上,相继建成以标准化养殖为代表的瑞强禽业、三羊融泰、万成生态园、腾达养殖场等一批养殖基地和以规模养殖为代表的王郭、小庄、董村、常村、李收、西大关等6个养殖小区,全乡鸡存栏2010年达到30万只,猪羊饲养量达到8万只(头),成为全县畜禽养殖基地乡。全乡农业园区化、规模化、科技化水平走在全县前列,农业产业化势头强劲,现代化农业雏形基本形成。同时,建成一批种、养、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包括方兴农业生态园、瑞强禽业、三羊融泰、浩润食品、馥宏脱水蔬菜、四星公司,全乡基本形成龙头—基地—农户,生产—销售—深加工的农业产业链,多次接受中央、省、市领导及各地市的考察和观摩,并获得好评。
工业园区经济
至2010年,宋村乡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创优发展环境,招商引资,以宋村乡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和平台,相继引进康宝集团、棕钢玉冶炼、诚建商砼等工业企业,并储备了高河坑口电厂、重型机械制造、LED延伸等一批大型高新技术项目,全乡工业企业的数量、投资规模、科技含量以及效益逐年增加和提高。宋村工业园区完成了规划编制的制定、道路等基础设施设计、地形图测绘等工作,为下一步“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社会状况
新农村建设
2010年,全乡3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通水、通电、通公路、通有线电视、通宽带,80%村通自来水。涌现出园林村建设典型2个,示范村建设典型2个,整治村和推进村11个。
教育
辖区内有初中2所,其中私立初中1所,普通小学19所。至2010年,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协调整合教育资源,圆满完成校舍安全及建设工程,教育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卫生医疗
乡内有中心卫生院1所,分院1所,医护人员20名,病床60张,设有急诊、内科、外科、妇幼、口腔、化验室、放射科,能开展普外、妇科的常规手术。全乡建成新农村卫生所26个,并已全部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6%,计划免疫儿童卫生保健普及率达90%。
文化体育
全乡有“八音会”2家,新建起宋村乡综合文化站,40%的村组建了秧歌队和锣鼓队。多次参加全县农民运动会、千人舞蹈展示、元宵节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并获奖。全乡31个行政村都建设了篮球场、羽毛球场,有的村还安装了乒乓球台,健身器材随处可见,全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和提高。


1楼2013-03-28 21:4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