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张拳吧 关注:143贴子:278
  • 28回复贴,共1

绵掌与绵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做人首先要弄清的,也是一个拳种所要弄清的。


1楼2013-03-29 01:04回复

    网上有朋友一再告诫,石家是“绵掌”,不是“绵张”,与张氏短打没有关系。
    然而我不敢苟同。
    查明代武论,只有“绵张”,没有“绵掌”。
    戚继光说:“吕洪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这已尽人皆知,唐顺之说的绵张护胸、设套,引用的人也不少。还有一家高论未见有人引用,可能怕得罪人,那就是明代著名武术家程冲斗说的:“唯杨家枪、太祖长拳、绵张短打、孙家阴手棍、少林兼枪带棒,乃五家正传,苟能习练精熟,得其心印,余可敝帚弃之矣!”这里面拳术只有两家:太祖长拳和绵张短打,其他的都可以像破扫帚扔掉,虽然是指当时那些拳,但这话说得也太绝对了。明朝人没见到现在的拳种,不必跟他计较。


    2楼2013-03-29 01:06
    收起回复
      查清代武论,还是只有“绵张”,没有“绵掌”。这时有了两本绵张拳的专著,就是《张氏短打拳》和《拳经拳法备要》,仍然见不到“绵掌”这个词。
      “绵掌”这个词的出现当在二十世纪。
      河北高阳的短拳,也叫“绵掌”。据1988年高阳武协出版的《短拳》一书称:“短拳,在明代称为绵张短打。”“绵张是二姓氏,传说绵张短打为二姓氏祖先始创,故又称绵张拳。”(说成一个姓绵,一个姓张,可见当时国人对“绵”、“张”二字实在无法理解)
      据说清乾隆十五年间江苏武举苏凤进京应试,途经高阳西柳村,传下此拳。
      北京乔秀川一支与高阳短拳一脉相承,称“绵掌翻子拳”。据介绍,绵掌翻子拳属翻子拳的一支,又称“短拳”, 创始人绵张、浙江金华人。(现在我们知道,这个金华人叫章瑞)
      此拳徒手套路有绵掌、随手翻子,头、二、三、四趟、八卦引子、八卦拳。因为第一路叫“绵掌”,所以整个拳派也叫成了“绵掌”,这就是“绵掌”这个词的来历。(至于这个“掌”是不是“张”的口误也很难说,因为这一路用的基本都是拳,很少用掌)
      山西也有“绵掌”。据介绍,绵掌亦称连环绵掌,手法以掌为主。也说是威继光《纪效新书》“吕红八下虽则末及绵张短打” 中之“绵张”即绵掌。山西省文水县孝子渠村人左昌德,生于清嘉庆十三年(1809年)绰号叫左二把。十七岁随父到北京做生意。得河北沧州人外号叫长眉老道的张德茂所传绵掌。
      此外,武当山还有“太乙绵掌”,等等。


      3楼2013-03-29 01:08
      回复
        但是,不论是何支脉的“绵掌”,都说自己就是戚继光说的“绵张”,可见,“绵掌”就是“绵张”,是各派绵掌的共同语言。说“绵掌”不是“绵张”,“绵掌”与“绵张”没有关系的高论可以休矣。


        4楼2013-03-29 01:09
        收起回复
          石家拳也曾叫过“绵掌”,老一代的石家弟子现在还习惯的叫“绵掌”,这也是事实。但石泽先师早就意识到,应该叫“绵张”,并把弟子们叫到一起说过此事,这是石家掌门石建义先生亲口对我说的。
          但是,石家绵张与现在的各种“绵掌”究竟有多少基因相同呢?我看没有多少相同。首先从步法说,石家只有“梅花步”、“之玄步”、“通怀步”、“连枝步”“三角步”等等,根本没有弓步、马步、扑步等等。从架子上看差别就更大。
          我看乔秀川先生的视频,谈到一种握拳法,食指伸出来,与石家相似,但石家食指是弯的,只露一个尖,他是直的。再就是他讲道破抓腰带那个拳法,石家第六趟有,叫“砸手”。
          与其他派别的绵掌相同之处就更少了。
          我也曾经困惑,差别如此之大,孰是孰非,石家绵张的源头在哪里?
          自从见到《张氏短打拳》这本书,我豁然明白,石家绵张的源头就在这里。完全相同的步法,完全相同的拳理,每一个技击动作都称作某某手,里外死手在石家八路拳法里或者名字完全一样,或者名字虽异,但动作相同,有的死手不在套路里,但在八大手、24小手里若隐若现。在石家二十四句秘诀里,豁然写着“里外死手要精炼”!这么多相同的基因告诉我,他就是你的根,你就是他的传人。


          5楼2013-03-29 01:11
          收起回复
            不知道张横秋与章瑞是什么关系,那是学者们要考证的事。
            知道了从哪里来,当然要考虑到哪里去?
            首先,要回到张横秋那里去,完成“否定之否定”第一个螺旋圈。
            应当像考古工作者那样,把张横秋留下的好东西,一件一件挖掘出来,理解吃透。把它用现代语言解释出来,做成视频,与天下共享。
            要宣传普及张横秋的现代遗存版:石家绵张拳。在这里,把“秘传”二字去掉了,因为石家掌门石建义先生已经决定把《石家秘传绵张拳》一书出版,从此天下共知。
            张横秋与他的现代版碰撞在一起,会激发出朵朵火花,丢掉的又捡回来,缺失的又补完善,石家绵张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张横秋的灵魂从故纸堆里升腾起来,又回到神州大地,吾辈之愿也。
            这不是一个人所不能办到的。
            绵张拳这样一个五大真传之一,响当当的拳种,沦落到现在不为人知,几近失传的地步,原因是多方面的。套路尚花,表演须好看,其一也。社会不需要打打杀杀,其二也。过于保密,其三也。振兴绵张拳,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好在已经开始。


            6楼2013-03-29 01:13
            回复
              当然,石家绵张拳在历史的长河中又融进了枪法、刀法,吸收了其他拳派之长,这些新鲜血液应当保存发展。如果把绵张拳放在当代拳坛考察,它又面临世界搏击的挑战,需要吸收全世界的营养,才能上升到更高的台阶。“否定之否定”不是在原地转圈,而是螺旋上升。
              还要说说网上传的《张氏短打拳》那本书。
              据说是源自一本“手抄本”,从网上看到了那个手抄本。这没什么关系,何松雪当初刊印此书的兰本也是手抄本,而且“错字数千,难以卒读”。
              据说这是个“残本”,这要看丢掉的是什么。手抄本最后一页注有“拳图枪棍势,无心抄录”。我们来看这本书的“总序”,最后一段写到:“余尝录拳经数百首,并附诸械百法,编成一帙,实吾师陈松泉翁,少具侠气,重携金资,遨游海内,遍访名家,描摹巧而成之者也”。通过“总序”可知,原书除了“拳经数百首”之外,还有“诸械百法”,手抄本只抄了“张氏短打拳”而无心抄录其他的“拳图枪棍势”,这也无关紧要,我们关心的是绵张拳,不关心器械。再者,从何松雪的“校堪记”来看,这套书主要是绵张拳,其他“诸械百法”有也不会太多。
              从一套书来说,不全,总是一种遗憾。苏东坡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唐僧取的经也是残缺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何用多哉!
              真要感谢那位翟青山先生,是他1984年抄录了这本拳经,看来他文化并不高,字写得歪歪扭扭,却点灯熬油,抄了那么一大厚本书。
              还要感谢潘家园旧货市场那位老板,把它仿旧做假大量出售,在他主观上为了赚钱,客观上却使这本奇书传遍全中国!


              7楼2013-03-29 01:15
              回复

                石家秘传绵张还加上了石家大枪劲,加上了石家秘传戚氏连拳、岳氏拳一些技法。在手法上向着更简便快捷的方向发展。但石家绵张在套路中、散手中,保留了张氏七十二死手大部分技法,这是最为突出,最难能可贵的!


                8楼2013-03-29 01:18
                收起回复
                  绵张短打就是张松溪拳法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6-18 0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