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达人吧 关注:3贴子:108
  • 0回复贴,共1

拒绝把自己当作弱智处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by 李笑来老师,托福培训名师,艾德睿智留学咨询合伙人
整个中学英语教材,跨越六年的学习时期,却基于貌似合理可实际上荒谬的假设:一个中学生六年之内能够掌握的英语词汇是2500个左右。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把“熟练掌握2500词汇”当作自己的能力上限,按照要求把自己变成了从普通儿童变成了弱智青年。
母语习得过程中,小孩子是先学会听说,后学会读写的。开始学习写第一个字的时候一般大约是四五岁前后——父母教的。上小学,学会读写差不多1000个汉字,大约是在三年级左右(还记得那时候天天背着字典上学么?),而实际上,那个时候已经可以听懂新闻联播,看懂所有的电视剧了(除了大人们咿咿呀呀的感情啊,权术啊什么的——其实也没准)。
如此看来,国内中学的英语教材,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是在强迫中学生完成原本小学三年级就应该完成的任务。直接的后遗症就是大规模的“弱智”(只是在英语方面)。经过本科教育之后,原本小学三年级就应该完成的任务已经彻底变成了“不可能完成之任务”,词汇量要求为4500的四级考试就已经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是难以获得优良成绩的考试了,更不用说词汇量要求为6000的六级考试、8000的TOEFL/IELTS考试、15000的GRE考试了。
大学之后,英语学习变得更难。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大脑中所存在的思想变得更为复杂、丰富,于是,对表达所使用的语言的精度要 求就呈指数级别增加。所以,在大学里,尽管不是绝对,但这个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所谓“口语流利”的学生往往并不是因为所谓的“英语好”,而是因为“头脑 简单”,所以表达起来才那么容易。头脑不简单,却又运气不好所以小的时候没学好的人之中,最终只有少数人通过苦练才能过关。
我上中学的时候,深感自己手里的《语文》教材比较“弱智”。后来发现语文好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几乎不看《语文》教材。几乎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现在是高一、高二的学生,就别把自己限制在《高中英语教材》所圈定的范围内。现在互联网很发达,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原版书籍,拼命读原版书吧。精读任何一本书,都可以(至少)熟练掌握2500以上的词汇量,高一上学期开始连续三个学期, 读上至少十本原版书籍,到了高二下学期,什么TOEFL/SAT考试,几乎都可以稍加准备之后所谓高分就会手到擒来——那就可以到美国享受本科教育。
如果,你早就不是高中生了,已经是大学生了,或者早已经工作许多年了,也完全没必要难过,从今天开始也不晚,从今天开始不把自己当作“弱智”,或者准确地说,跳出人为制造的“弱智标准”——做一个正常人。反正,无论如何都不要觉得“背那么多单词”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因为你不是弱智,你拒绝被当作弱智处理,所以,“竟然没做到学会所有常用词汇”才是不正常的事情。


1楼2013-03-31 13: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