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在晨吧 关注:8贴子:966


IP属地:重庆1楼2013-03-31 22:08回复
    F1赛车是世界上最昂贵、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是商业价值最高,魅力最大,最吸引人观看的体育赛事。包含了以空气动力学为主,加上无线电通讯、电气工程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很多新的科技都是在F1上得以最初的实践的。


    IP属地:重庆2楼2013-03-31 22:09
    回复
      比赛制度
      因为F1比赛的时间不是跨年度的,所以F1使用的是单一年度联赛制度,积累全年积分来决定车手和车队的成绩,以便产生冠军。在F1大赛举办过的所有比赛中(1950年至2010年),其中举办最多的是欧洲,其次是北美洲,最少的是大洋洲只有11次。
      以前的车赛常借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作为赛道,而且比赛规则也不完善,选手也由此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随着专业赛道的出现,而比赛规则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使车手有了更好的发挥。


      IP属地:重庆4楼2013-03-31 22:09
      回复
        2013年赛程
        时间
        地点
        大奖赛名称
        3月17日
        阿尔伯特公园赛道
        澳大利亚大奖赛
        3月24日
        雪邦赛道
        马来西亚大奖赛
        4月14日
        上海国际赛车场
        中国大奖赛
        4月21日
        巴林国际赛车场
        巴林大奖赛
        5月12日
        加泰罗尼亚赛道
        西班牙大奖赛(巴塞罗那(微博 数据) )
        5月26日
        蒙特卡罗赛道
        摩纳哥大奖赛
        6月9日
        维伦纽夫赛道
        加拿大大奖赛
        6月16日
        新泽西赛道
        美国新泽西州大奖赛(纽约)
        6月30日
        银石赛道
        英国大奖赛
        7月14日
        霍根海姆赛道
        德国大奖赛
        7月28日
        布达佩斯赛道
        匈牙利大奖赛
        8月25日
        斯帕赛道
        比利时大奖赛
        9月8日
        蒙扎赛道
        意大利大奖赛
        9月22日
        新加坡街道赛道
        新加坡大奖赛
        10月6日
        灵岩赛道
        韩国大奖赛
        10月13日
        铃鹿赛道
        日本大奖赛
        10月27日
        新德里F1赛道
        印度大奖赛
        11月3日
        亚斯码头赛道
        阿联酋阿布扎比大奖赛
        11月17日
        奥斯汀赛道
        美国大奖赛(奥斯汀)
        11月24日
        英特拉格斯赛道
        巴西大奖赛


        IP属地:重庆6楼2013-03-31 22:10
        回复
          2012年赛程
          以下为2012F1详细赛程:
          站次
          时间
          大奖赛
          01
          3月16-18日
          F1澳大利亚大奖赛
          02
          3月23-25日
          F1马来西亚大奖赛
          03
          4月13-15日
          F1中国大奖赛(上海F1大奖赛)
          04
          4月20-22日
          F1巴林大奖赛
          05
          5月11-13日
          F1西班牙大奖赛
          06
          5月24-27日
          F1摩纳哥大奖赛
          07
          6月8-10日
          F1加拿大大奖赛
          08
          6月22-24日
          F1欧洲大奖赛
          09
          7月6-8日
          F1英国大奖赛
          10
          7月20-22日
          F1德国大奖赛
          11
          7月27-29日
          F1匈牙利大奖赛
          12
          8月31日-9月2日
          F1比利时大奖赛
          13
          9月7-9日
          F1意大利大奖赛
          14
          9月21-23日
          F1新加坡大奖赛
          15
          10月5-7日
          F1日本大奖赛
          16
          10月12-14日
          F1韩国大奖赛
          17
          10月26-28日
          F1印度大奖赛
          18
          11月2-4日
          F1阿布扎比大奖赛
          19
          11月16-18日
          F1美国大奖赛
          20
          11月23-25日
          F1巴西大奖赛


          IP属地:重庆7楼2013-03-31 22:11
          回复
            时间及奖金
            【星期五】
            【第一次练习赛】90分钟 奖金:5万美元
            【第二次练习赛】90分钟 奖金:5万美元
            【星期六】
            【第三次练习赛】60分钟 奖金:5万美元
            【排位赛】
            【第一节排位赛】:20分钟<;淘汰7名车手,他们将从正赛的第18名至第24名发车>;(2006-2007年为15分钟)
            奖金:每人获得3万美元
            【第二节排位赛】:15分钟<;淘汰7名车手,他们将从正赛的第11名至第17名发车>
            奖金:第二节排位赛第一名获得7万美元,后面每人获得5万美元
            【第三节排位赛】:10分钟<;不淘汰车手,他们将从正赛的第1名至第10名发车>
            奖金:杆位10万美元,其他9名车手5万美元
            【星期日】
            【正赛前练习赛】取消/30分钟
            【正赛】FIA规定,每站比赛的正赛的距离不能少于300公里,不能大于310公里(摩纳哥站除外),比赛时间不能大于2小时
            正赛最快圈速奖金:10万美元
            正赛进步最多名次车手奖金:5万美元


            IP属地:重庆9楼2013-03-31 22:12
            回复
              F1总冠军
              F1的年度总冠军分为两种,车手总冠军及车队总冠军。在很多F1专家的眼中,车队总冠军的价值大于车手总冠军。计分方式是采用积分制,车手与车队的积分都是累积的。车队积分则以两位车手积分累加。假如比赛此时尚未完成2圈,车手不会获得积分,并且赛事干事有权要求修复赛车或者使用备用车(如果该年规则允许使用)重新发车。假如比赛在未达全部赛程75%时被迫中止,则积分必须乘上1/2,通过各站赛积累计分,方可决出本年度车手及车队的世界冠军。若最终积分相同,则比较分站冠军数,亚军数,季军数……直到一方比另一方多为止。如果依旧相同,还要比较正赛最快圈速的多少、杆位的多少,终级的方式将通过抽签决定。


              IP属地:重庆10楼2013-03-31 22:13
              回复
                F1积分规则
                F1积分规则共出现3次重大变化,分别如下:
                2010年(至今)
                2003年至2009年[1]
                2003年之前[2]
                第一名
                25分
                10分
                10分
                第二名
                18分
                8分
                6分
                第三名
                15分
                6分
                4分
                第四名
                12分
                5分
                3分
                第五名
                10分
                4分
                2分
                第六名
                8分
                3分
                1分
                第七名
                6分
                2分
                第八名
                4分
                1分
                第九名
                2分
                第十名
                1分
                


                IP属地:重庆11楼2013-03-31 22:13
                回复
                  体能特质
                  F1车手是体魄最强健的运动员之一,因为F1赛车的驾驶方式和车手所必须承受的强大离心力,和驾驶一般车辆有天壤之别,不仅要体能状态优于常人,更要有沉着冷静分析的头脑!
                  观察F1车手你可以发现他们都有看起来几乎与头部同样宽的粗壮颈部,因为在驾驶F1赛车时戴着安全帽的头部是外露于驾驶舱之外的部分,除了在过弯时必须承受4个G的横向离心力之外,在刹车时往前的减速力道更超过5个G,在那样的高离心力状态之下,头部和头盔的重量会变成原来的5倍,约25公斤,因此需要有特别强壮的颈部来抵抗离心力,并保持头部在一定的位置。
                  其次他们的手臂及手腕肌肉是极度发达的,以往操作F1的方向盘需要约30公斤的力量,即使今日的F1可使用动力方向盘来减轻车手负担,但是在高速时空气下压力的作用之下,转动方向盘仍是相当费力,过弯时更需要强壮的手臂来把赛车维持在车手想要的行进路线上,在300公里的比赛过程中,强壮的手臂与手腕是必须的。
                  此外在过弯时强大横向离心力,会让体内血液流向单边,但此时车手仍需有冷静的思考才能面对下一个弯道。而起跑时心跳高达每分钟190下,比赛过程中的心跳都在160下,因此赛车手的心肺功能必须异于常人的强壮。
                  而身体的耐热性对F1车手也是重要的,在凉爽的欧洲地区赛站比赛时,驾驶舱内的温度就可高达摄氏50~60度,虽然不断补充水分,但将近2个小时的比赛下来身体脂肪的消耗及脱水总和将超过4公斤,若是一般人在那样大量脱水的情况会造成休克,而F1车手在下车后却还能谈笑自若。


                  IP属地:重庆12楼2013-03-31 22:15
                  回复
                    F1旗语介绍
                    黄旗

                    黄旗黄旗代表前方车道上有障碍物,比如一辆撞坏的或者出现故障的赛车。提醒车手要小心驾驶。如果障碍赛车停在赛道一侧,或者障碍物不在赛道上,那么黄旗会静止不动。如果障碍物在赛道上,那么黄旗就会来回摇动,以提醒车手做好准备改变方向。如果赛道被彻底堵塞,那么会摇动两面黄旗。出现黄旗的时候不允许超车。如果一名车手没有认真读取黄旗的信息,而仍旧以比赛速度开车来到赛道的事故发生地段,那么这名车手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会被取消比赛资格。
                    红黄竖条纹旗

                    红黄竖条纹旗红黄竖条纹旗代表赛道前方路面有油,或者路面较滑,车手应该小心驾驶,直到信号旗收回为止。如果比赛官员挥动该旗帜,代表着前方不远处有所谓的湿滑地带。
                    白旗

                    白旗当出现白旗的时候,表示前方有慢速行驶的车辆。这可能是一辆救护车,一辆拖车,或者是赛会安全车辆。当看到白旗的时候,车手应该小心驾驶,甚至应该适当减速。
                    红旗

                    红旗红旗表示比赛或者试车因某种原因提前结束或暂停。红旗会在整个赛道各个位置同时出示,这个时候车手应该回到维修站,并在那里原地待命,以得知是否恢复比赛,何时恢复比赛。正式比赛中,赛程超过75%后出示红旗,则比赛结束,比赛最终成绩以挥动红旗前两圈的成绩为准。
                    蓝旗

                    蓝旗蓝旗表示后方有准备套圈的车辆正在接近,并且准备超车。被出示蓝旗的车手应该减速让行,必要时要让出赛车线。如果一名车手被出示挥动蓝旗3个弯内还没能够及时为快车让出线路,这名车手可能受到处罚。
                    绿旗

                    绿旗绿旗表示比赛、排位赛开始或赛道存在的障碍已经得到清除,比赛恢复正常。
                    黑旗

                    黑旗如果车手的号码显示在出发线,同时旁边有黑旗出现,这表示车手在跑完这一圈之后需要向维修站汇报。当一名车手因为比赛行为不当而需要对其进行调查,或者当车手在比赛中犯规的时候,需要向车手出示黑旗。出现该旗帜时,车手被取消比赛资格。
                    黑底红圈

                    黑底红圈旗如果车手的号码显示在出发线,同时旁边有黑底红圈旗出现,这表示车手需要立即与检修站取得联系。当比赛官员怀疑车手的赛车存在机械问题而需要检修的时候,会出示黑底红圈旗帜。
                    黑白方格

                    黑白方格旗当出现黑白方格旗的时候,表示比赛或者练习赛结束了。这个时候所有车手都要返回检修车道或者集中到出发区。从这里车手们需要将他们的赛车开到赛前检录处,赛车在这里需要被检测以确保符合比赛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每次比赛的冠军,将会为他挥舞黑白方格旗;对于冠军之后的车手,黑白方格旗将会静止出示。


                    IP属地:重庆13楼2013-03-31 22:17
                    回复
                      因事故去世
                      1954年7月31日,阿根廷车手奥洛甫·马里蒙(Onofre
                      Marimon)在德国纽伯格林赛道的练习赛中冲出赛道不幸身亡。其职业生涯中参加过三个赛季(1951、1953、1954)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为12次,但是却一次也没有赢得过比赛。【当时效力于玛莎拉蒂】
                      1957年3月14日,意大利车手尤格尼奥·卡斯特罗蒂(Eugenio
                      Castellotti)在意大利摩德那赛道试车时,赛车失控身亡,年仅27岁。其职业生涯中参加过三个赛季(1955~1957)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18次,但是一次也没有赢得过比赛。【当时效力于法拉利】
                      1958年7月6日,意大利车手雷格·穆索(Luigi
                      Musso)在法国兰斯赛道比赛时处于领跑位置,但却不幸在维修站出口的第一个弯道冲出赛道而身亡。其职业生涯中只参加过六个赛季(1953年~1958年)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为26次,赢得过一次大奖赛。【当时效力于法拉利】
                      1958年8月3日,英国车手彼得·科林斯(Peter
                      Collins)在德国纽伯格林赛道比赛时,冲出赛道撞上一棵大树,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在医院里。其职业生涯中只参加过七个赛季(1952年~1958年)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为39次,总共赢得过三站大奖赛。【当时效力于法拉利】
                      1960年5月13日,美国车手哈里·施切尔(Harry
                      Schell)在英国银石赛道的练习赛中冲出赛道不幸身亡。其职业生涯中参加过十一个赛季(1950~1960)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为64次,但是却一次也没有赢得过比赛。【当时效力于库珀车队】
                      1960年6月19日,英国车手阿兰·斯特西(Alan
                      Stacey)在比利时斯帕赛道比赛时,驾驶着高速赛车的他因撞上一只迎面飞来的鸟而身亡。其职业生涯中参加过三个赛季(1958~1960年)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为七次,但是却一次也没有赢得过比赛。【当时效力于莲花车队】
                      1960年6月19日,英国车手克里斯·布里斯托(Chris
                      Bristow)在比利时斯帕赛道比赛时,在一个弯道冲出赛道,严重受伤并最终死亡。其职业生涯中参加过1959年1960年两个赛季的F1比赛,但其大奖赛累计次数只有四次,并且一次也没有赢得过比赛。【当时效力于库珀车队】
                      1961年9月10日,德国车手沃尔夫冈·范·奇普斯(Wolfgang von
                      Trips)在意大利蒙扎赛道比赛中死于撞车,他当时效力的是法拉利车队。其职业生涯中参加过六个赛季(1956~1961)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29次,共赢得过两场分站赛冠军。【当时效力于法拉利】
                      1962年11月1日,墨西哥车手里卡多·罗德里格斯(Ricardo
                      Rodriguez)在墨西哥大奖赛的比赛时冲出赛道而不幸身亡,年仅二十岁。其职业生涯中只参加过1962年一个赛季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仅为5次,且一次也没有赢得过比赛。【当时效力于法拉利】
                      1964年8月3日,荷兰车手德·比尔福特(Carel-Godin de
                      Beaufort)在德国纽伯格林赛道的练习赛中遭遇重伤,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在医院里。其职业生涯中只参加过八个赛季(1957年~1964年)的F1比赛,大奖赛累计次数为31次,但是却一次也没有赢得过比赛。【当时效力于保时捷】
                      吉姆·克拉克(Jim
                      Clark)(英)是无可争议的天才,他独特的驾车方式和放荡不安的性格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为动荡的60年代做了精彩的注解。但历史注定要让他在1968年4月7日的德国霍根海姆赛道永远地停车。这位两届世界冠军的葬礼倾国倾城,无数年轻的女车迷将吉姆的灵车用白色的玫瑰淹没,而披头士乐队的约翰·列农在葬礼上演唱了著名的《昨日》(Yesterday)。【当时效力于莲花车队】
                      1967年,法拉利车手摩纳哥折命
                      摩纳哥大奖赛上,【法拉利】车手L-班蒂尼(Lorenzo Bandini)在比赛领先的情况下,不幸撞车受伤后身亡。
                      1968年,法国车手乔·谢勒(Jo
                      Scheller)在法国的鲁昂赛道的比赛中冲出赛道,造成赛车起火;不幸被大火烧死。
                      


                      IP属地:重庆14楼2013-03-31 22:17
                      回复
                        赛车调校
                        为了具备更强竞赛能力,必须对F1赛车进行仔细的调校,以适应赛场的特点。
                        [3]每换到一条赛道或每次遇到天气变化时,都要重调校教赛车。一些准备工作可以根据以往比赛地取得的经验,在以前的赛季中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事先在车队驻地进行,不管怎样调校都需要到赛道上检验。调校赛车是一项技术性工作,需要根据赛道特性结合车手驾驶风格来确定各项设置,同时需要车手和工程师之间良好的沟通。
                        F1赛车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调整的:从方向盘到引擎,从定风翼角度到车轮角度,从离地间隙到空阻系数。车手每次会出去跑几圈,每跑完一次就会回到维修站与他的工程师沟通,将发现的问题与用遥测技术打印出的数据进行比较,有时车队会通过遥测系统反馈的信息直接在赛道上对赛车进行有限的调校。

                        f1赛车离地间隙:赛车的离地间隙会影响前后轮的协调状况(不足转向或过度转向),并且可以用改变拉杆长度的方法进行调整。
                        雨天和晴天的调整不一样:在雨天,对抓地力和牵引力的要求更高,车队会采用最软的悬挂设置,最大的前后定风翼角度,同时需要使用雨胎。为了降低空气阻力,会选用小尺寸的刹车通风管和引擎冷却通风管。
                        干燥天气时:离地间隙10毫米左右,减小前后定风翼角度,根据赛道特性选用较硬的悬挂设置,更高的胎压,同时选用大尺寸的刹车通风管以提高刹车冷却效果,相应的引擎冷却通风管也会选用大尺寸的。
                        潮湿天气时:离地间隙比干燥天气时更高,同时调高前后定风翼尺寸,根据赛道条件选择中性胎或者干胎,悬挂会偏向更软的设置,刹车通风管尺寸会趋向于雨天的设置。
                        刹车盘的冷却通风管:F1赛车使用的是碳纤维的刹车盘,有很高的工作温度范围,最高时可以达到1350度,所以需要强有力的冷却效果,但是碳纤维刹车盘本身的工作温度区间是在600-1000度左右,所以选择合适的刹车冷却通风管尺寸是非常重要的。


                        IP属地:重庆16楼2013-03-31 22:18
                        回复
                          性能参数
                          一辆赛车从概念设计到制作完成需要2.5万小时的工作;
                          顶级F1车队制造赛车过程中,需要生产数目惊人的零件,比如宝马-威廉姆斯车队
                          在12个月中生产了大约20万个零件;
                          F1赛车可以在2.5秒内从0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在5秒钟内达到200公里/小时;
                          F1赛车可以在7秒钟内从0加速到200公里/小时后减速到0;
                          F1赛车有很强的制动特性,可以在1.9秒钟内从200公里/小时减速到0,刹车距离为55米;
                          使一辆赛车从315公里/小时减到185公里/小时所需要的能量,相当于让一头大象往上跳10米的能量;
                          F1车手在比赛期间大约要换档2600次,宝马车队曾经统计过在大奖赛期间一台引擎大约要点火8百万次;
                          比赛中,F1排气管处的温度可以达到800℃;
                          每次比赛结束后,F1赛车底盘需要拆开,并进行200多项内容的检查;
                          一台3升10缸的引擎,重量低于100公斤;2008年开始用8缸的引擎,正常比赛阶段,百公里耗油量约在60升左右。
                          在F1比赛期间,一名车手失去大约600卡路里的热量。
                          2004年威廉姆斯赛车搭载V10引擎的马力达到了接近1000匹,在意大利蒙扎赛道跑出了369.7km/h的赛道极速记录,2005年本田车队先在莫哈韦沙漠机场跑出了415KM/h,接着在美国巴纳维亚盐滩跑出超过400km/h的极速,并且得到官方认证,2006年迈凯伦-奔驰赛车引擎突破20000转……后来由于国际汽联对赛车规则改革,现今F1赛车的极速受到了限制。2008年开始用8缸的引擎


                          IP属地:重庆17楼2013-03-31 22:18
                          回复
                            发展里程碑
                            F1赛车的发展里程碑
                            F1发展史---50年代
                            技术里程碑
                            碟式刹车(1951)
                            非涡轮增压引擎首次做到每公升压榨100马力以上(1953)
                            燃油直喷技术(1954)
                            可变角度阀门(1954)
                            出现后置引擎
                            引擎,重量变化
                            1950-1951
                            150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4500cc无压缩引擎
                            无重量限制
                            425马力,9300转,车重710公斤(1951年Alfa Romeo 159)
                            1952-1953
                            75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2000cc无压缩引擎
                            无重量限制
                            175马力,7200转,车重560公斤(1953年Ferrari 500)
                            1954-1960
                            75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2500cc无压缩引擎
                            无重量限制
                            290马力,8500转,车重730公斤(1955年Mercedes W196)也就是著名的银箭
                            F1发展史——---60年代
                            技术里程碑
                            四轮驱动赛车(1960)
                            六速变速箱(1961)
                            单体结构车架(1962)
                            侧包围以及小型空气动力翼片(1967)
                            尾翼诞生(1968)
                            引擎,重量变化
                            1960
                            75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2500cc无压缩引擎
                            无重量限制
                            290马力,8500转,车重754公斤(1960年 Ferrari 256)
                            1961-1965
                            无压缩装置引擎,排量介于1300cc至1500cc
                            最小重量450公斤
                            190匹,9500转,车重460公斤(1961年 Ferrari 156)
                            215匹,10800转,车重450公斤(1965年 Lotus 33)
                            1966
                            150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3000cc无压缩引擎
                            最小重量500公斤
                            360马力,9000转,车重540公斤(1969年Matra MS80)
                            安全措施发展
                            1)车辆:
                            1963-1965:只允许泵式燃油补给;自动点火装置;防滚架;双刹车系统;安全带固定标准出现;防火油箱,防火油料填充装置;
                            1968:电路中断隔离系统;倒档;适合快速逃生的驾驶舱;防渗漏油箱;车手头部上方5厘米处的防滚支架
                            1969:双灭火器;空气动力套件必须稳定且只能固定在赛车避震弹簧处;车体的高度与宽度开始得到限制
                            2)赛道:
                            FIA开始负责赛道安全性调查(之前由各个主办国自行负责)
                            3)车手:
                            强制使用防护性头盔
                            1968:推荐使用安全带防护套,防火赛车服,防碎片护目镜
                            4)竞赛组织:
                            1963:旗语开始被引入
                            F1发展史——---70年代
                            技术里程碑
                            光头轮胎(1971)
                            六轮F1赛车(1976)
                            涡轮增压引擎(1977)
                            F1进入”Wingcar”时代,大型车体包围开始出现(1977)
                            子午线轮胎(1977)
                            引擎,重量变化
                            1970-1971
                            150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3000cc无压缩引擎
                            最小重量530公斤
                            450马力,10000转,车重540公斤(1970 Tyrell 001)
                            1972
                            150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3000cc无压缩引擎
                            最小重量550公斤
                            450马力,10000转,车重560公斤(1972 Lotus 72D)
                            1973-1980
                            150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3000cc无压缩引擎
                            最小重量575公斤
                            500马力,12000转,车重580公斤(1975 Ferrari 312T)
                            500马力,11000转,车重610公斤(1977 Renault RS01)涡轮增压
                            500马力,12000转,车重585公斤(1979 Ferrari 312T4)
                            安全措施发展
                            1)车辆:
                            1970:胆囊状可变型安全油箱
                            1972:油箱中加入安全泡沫材料;赛车所有镁制部件必须厚度大于3mm;车尾出现15瓦红灯;头垫(headrest开始出现);座舱最小尺寸受到限制;外部灭火装置与电路切断系统控制;FIA制定油箱规范
                            1973:可变型圆形油箱;禁止在悬挂部分使用电镀工艺
                            1974:防渗油箱出现
                            1976:从赛车踏板至仪表盘部分开始使用“安全结构”
                            1977:规定使用踏板防护装置
                            1978:规定在车手及前防滚架后方安装隔离作用的隔板
                            1979:座舱开口扩大;双后视镜出现;改进的灭火装置
                            2)赛道:
                            1970:赛道设计思路必须公开;赛道边缘留出不少于3米的空间;双护栏;观众必须在安全网后方3米以外;维修区域和赛道间要求有隔离设备;关于赛道宽度,表面材料,坡度改变等形成规范要求;禁止使用稻草堆做为赛道缓冲设施;FIA强制性赛道调查
                            1972:赛道安全标准出台;碎片防护网规范标准
                            1973:带有抓地桩的安全拉网(catchfence);抢救设备出现;发车格尺寸规范化
                            1974:安全拉网+减速沙地联合使用
                            1975:赛道工作人员(Marshal)布置到赛场各个位置
                            1977:规定沙砾石减速带
                            3)车手:
                            1971:要求车手装备在事故后,保证5秒内可以让车手逃离座舱
                            1972:六点式安全带出现;车手号码制度产生
                            1973:所有车手需要接受身体医学检查
                            1975:FIA制定防火服规范标准
                            1977:头盔必须通过FIA检测
                            1978:车手需要获得FIA认证,方可具备参加F1的资格
                            1979:生命支持装备强制使用(可在事故发生后自行提供氧气给车手)
                            4)竞赛组织:
                            1971:人员,设备,相关职责由赛事主管确定;工作人员信号出现
                            1973:防火措施提供
                            1974:医疗服务提供;现场抢救中心出现,强制性的医疗救护训练
                            1975:两排两列的交叉发车形式确立;前后两车间隔12米
                            1978:发车前后两车间隔14米
                            1979:FIA确认使用静止启动发车方法。


                            IP属地:重庆21楼2013-03-31 22:20
                            回复
                              F1发展史——---80年代
                              双底盘(1981)
                              碳纤维底盘(1981)
                              逃生空间(survival cell)(1982)
                              气动阀门控制(1986)
                              主动式悬挂(1987)
                              半自动变速箱(1989)
                              七档变速箱
                              引擎,重量变化
                              1980-1983
                              150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3000cc无压缩引擎
                              最小重量575公斤(1980),585公斤(1981),580公斤(1982),540公斤(1983)
                              480马力,10000转,车重588公斤(1980 Williams 07B)
                              640马力,11000转,车重540公斤(1983 Brabham BMW BT55)涡轮增压
                              1984-1985
                              1500cc带有压缩装置或者3000cc无压缩引擎
                              最小重量540公斤,每场比赛不得使用220升以上的燃油
                              750马力,12000转,车重540公斤(1985 McLaren-TAG MP4/2B)涡轮增压
                              1986
                              1500cc带有增压装置的引擎
                              最小重量540公斤,每场比赛最多使用195升燃油
                              1400马力(HILL没有打错字),12000转,车重540公斤(Williams-HONDA FW11)涡轮增压
                              1987-1988
                              最小重量500公斤(1987),540公斤(1988)
                              每场比赛最多使用195升燃油(1987),155升燃油(1988)
                              涡轮机最大压力值4.0bar(1987),2.5bar(1988)
                              850马力,13000转,车重540公斤(Williams-HONDA FW11)涡轮增压
                              或者
                              3000cc自然进气引擎
                              最小重量500公斤,无燃油使用限制
                              590马力,12000转,500公斤(Tyrell-Ford 016)
                              1989
                              3500cc自然进气引擎(涡轮增压技术被禁止使用),比赛中途不得加油
                              685马力,13000转,车重500公斤(McLaren-Honda MP4/5)
                              安全措施发展
                              1)车辆:
                              1981:强化的逃生空间被引入F1;车手脚部前端空间加大
                              1983:车辆底部必须保持平整;侧扰流包围被禁止使用;尾部红灯功率加大到21瓦
                              1984:比赛中途禁止加油;油箱中置
                              1985:正面撞击试验引入
                              1988:车手脚部必须位于前轮轴后侧;逃生空间和油箱必须通过静止碰撞试验
                              2)赛道:
                              1980:赛道必须具有永久性的医疗救护中心
                              1981:轮胎墙出现;维修区宽度不得小于10米;
                              1984:混凝土墙取代了原来的防护栏杆
                              1985:带有抓地桩的安全拉网被禁止使用
                              1987:临时街道赛道标准出台
                              1989:赛道两边护栏最低高度不得小于1米;维修区为1.35米
                              3)车手:
                              1984:F1“超级驾照”制度诞生
                              1989:类似于国际奥委会的药检制度产生
                              4)竞赛组织:
                              1980:医疗工作需要得到FIA认可;快速救援车规范出台
                              1981:今天的无交叉发车形式确立
                              1986:永久性的FIA医疗服务检察员制度出台;强制要求配备医疗直升机
                              1987:发车区前后车距离调整为16米
                              1988:FIA永久性赛事主管制度诞生
                              F1发展史——---90年代
                              侧扰流板(1991)
                              上翘式鼻翼(1993)
                              安全措施发展
                              1)车辆:
                              1990:更大的后视镜;快拆式方向盘
                              1991:FIA开始测试安全带;油箱执行FT5标准(之前为FT3);防滚架测试;逃生单元的测试改为动态撞击测试
                              1992:撞击测试标准更为严格;撞击试验中使用水来填充油箱,模拟满油箱状态。并且使用75公斤的假人测试撞击最大冲撞情况(并检查安全带固定状况)
                              1993:头垫的位置加大(丛80立方厘米加大到400立方厘米);赛车前部突出被减少(丛100厘米减到90厘米);尾翼高度被削减(从100厘米到95厘米);前定风翼离开车底板的最小水平高度被加大(从25cm到40cm);轮圈的宽度被缩减(从18英寸缩减为15英寸);仅允许使用一种与普通油料成分相近的燃油。
                              1994:轮圈仅允许使用一种仅金属材料制成;灭火器规范更为严格;头垫厚度下限定为75毫米(之前没有强制要求);座舱侧面承载能力要求提高(从2000daN加大到3000daN);驾驶辅助设备(牵引力控制,防抱死刹车,全自动变速箱)被禁止;四轮转向技术被禁止;减少下压力提供(更小的前翼,扩散器变短,变流板被禁止);携带油料最多不得超过油箱基准线下方10毫米
                              


                              IP属地:重庆22楼2013-03-31 22: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