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面向自行车手的新社交媒体应用已经拥有上百万用户。用户们竞赛、作弊,甚至冒生命危险,就为在虚拟世界的各个路段上登顶榜首。一位最近刚进入这个狂热世界的新用户现身说法,给大家讲解Strava是怎样改变了我们骑车的方式。
几年前的冬天,美国顶级专业越野自行车手之一,35岁的麻萨诸塞州自行车手蒂姆·约翰逊(Tim Johnson),在加州马里布附近的圣莫尼卡山脉如蛛网般错综复杂的峡谷山路上埋头训练。当时他住在摩托车赛车冠军、知名公路自行车手,38岁的本·博斯特罗姆(Ben Bostrom)的家里。踏出博斯特罗姆家门口便是用于训练的拉提格峡谷路,这是一条蜿蜒向上、绵延无尽的山路。
每次完成骑行训练后,约翰逊会把数据从佳明(Garmin)自行车导航仪上传到Strava——用于分析运动成绩的网站,能让自行车手们在虚拟空间里以完成时间和体征数据互相竞争。一年以后,约翰逊回到了马里布,和一群自行车手正在博斯特罗姆家的厨房里上传当日骑行结果时,他突然说到:“貌似我是门口这山的KOM呢。” KOM在这里是“山地之王(King of the mountain)”荣誉称号的缩写。这个头衔来自于环法自行车大赛,意味着你发布的成绩在Strava全世界划出的百万地段之一现有纪录中为最佳——包括Strava用户发掘的那些陡坡巅峰和城郊大道。
当再次回到博斯特罗姆家的厨房时,约翰逊发现拉提格峡谷——博斯特罗姆家门口的峡谷——已不再属于他了。这可跟在街旁应用里在同一家三明治点签到次数超过你的同事并成了这家店的“地主”不一样。
博斯特罗姆的用户名是杰克·拉提格,他已获得了很多个“山地之王”称号。最终,约翰逊获得了516人中的第二——杰克·拉提格第一名。“这是一个能让人坐下来讨论一年前训练结果的事……”约翰逊认为Strava能重新定义比赛的意义,从短时的速度赛到耐力赛都可以存储到云端。 Strava的用户不仅仅是专业比赛选手:有超过百万的用户每天把自家门口的柏油路用做训练场地——有时候这种行为破坏了单线行驶的规矩,也吓坏了道路上的普通骑车人和过路人——还在网上广而告之。有些狂热分子觉得Strava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导致了业余赛手涌上公路,埋下了安全隐患。而且在这场对“山地之王”称号的追逐游戏中,已造成至少一人意外身亡,责任判罚还在等候庭审结果。
无论你对Strava的看法如何——是数据至上的自行车手的真实版虚拟比赛,或是中年人虚荣的最后堡垒(这个稍后解释),又或温和的组队骑车方式的终结?——显然,属于它的时刻到来了。不仅出现了跟它相关的新名词(例如“Strava自杀”,表示一直以来严格控制为夺山地之王的训练计划中途搞砸),而且还卷起了一股互联网热潮:Strava成为了动词——“strava一次骑行训练”。同时,它也引发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没有经过监测的骑车训练值得去做吗?
几年前的冬天,美国顶级专业越野自行车手之一,35岁的麻萨诸塞州自行车手蒂姆·约翰逊(Tim Johnson),在加州马里布附近的圣莫尼卡山脉如蛛网般错综复杂的峡谷山路上埋头训练。当时他住在摩托车赛车冠军、知名公路自行车手,38岁的本·博斯特罗姆(Ben Bostrom)的家里。踏出博斯特罗姆家门口便是用于训练的拉提格峡谷路,这是一条蜿蜒向上、绵延无尽的山路。
每次完成骑行训练后,约翰逊会把数据从佳明(Garmin)自行车导航仪上传到Strava——用于分析运动成绩的网站,能让自行车手们在虚拟空间里以完成时间和体征数据互相竞争。一年以后,约翰逊回到了马里布,和一群自行车手正在博斯特罗姆家的厨房里上传当日骑行结果时,他突然说到:“貌似我是门口这山的KOM呢。” KOM在这里是“山地之王(King of the mountain)”荣誉称号的缩写。这个头衔来自于环法自行车大赛,意味着你发布的成绩在Strava全世界划出的百万地段之一现有纪录中为最佳——包括Strava用户发掘的那些陡坡巅峰和城郊大道。
当再次回到博斯特罗姆家的厨房时,约翰逊发现拉提格峡谷——博斯特罗姆家门口的峡谷——已不再属于他了。这可跟在街旁应用里在同一家三明治点签到次数超过你的同事并成了这家店的“地主”不一样。
博斯特罗姆的用户名是杰克·拉提格,他已获得了很多个“山地之王”称号。最终,约翰逊获得了516人中的第二——杰克·拉提格第一名。“这是一个能让人坐下来讨论一年前训练结果的事……”约翰逊认为Strava能重新定义比赛的意义,从短时的速度赛到耐力赛都可以存储到云端。 Strava的用户不仅仅是专业比赛选手:有超过百万的用户每天把自家门口的柏油路用做训练场地——有时候这种行为破坏了单线行驶的规矩,也吓坏了道路上的普通骑车人和过路人——还在网上广而告之。有些狂热分子觉得Strava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导致了业余赛手涌上公路,埋下了安全隐患。而且在这场对“山地之王”称号的追逐游戏中,已造成至少一人意外身亡,责任判罚还在等候庭审结果。
无论你对Strava的看法如何——是数据至上的自行车手的真实版虚拟比赛,或是中年人虚荣的最后堡垒(这个稍后解释),又或温和的组队骑车方式的终结?——显然,属于它的时刻到来了。不仅出现了跟它相关的新名词(例如“Strava自杀”,表示一直以来严格控制为夺山地之王的训练计划中途搞砸),而且还卷起了一股互联网热潮:Strava成为了动词——“strava一次骑行训练”。同时,它也引发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没有经过监测的骑车训练值得去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