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几天时间读完《天行健》,闹得自己一阵惆怅,索性就自己对自己说道说道。
读到结尾的时候,当他最后被砍头的时候,我也感觉自己好像眼前一黑,就此离开了这个世界似的,大概这个让我非常喜欢,也觉得自己很像的人(思想上)就这样死去了,心里难以接受,大概我不愿意接受一个好人正直盛年时以死谢幕的结果吧。
楚休红有颗仁爱之心,也许就注定他从军就不会有善终吧,他能做到元帅的位置都像是个奇迹,也确实是个奇迹,他只是一个平民,没有背景,没有势力,跟他同时代和世代的人中比他优秀的有,比他更加果决的也有,像他一样有着仁爱之心而比他更具才能的人同样有,可惜这些人因这因那的原因都死去了,还是楚休红最后坐上了元帅的位子,即使他都从未敢想过这个位子。不得不说也不能否认,楚休红是有着大气运的人,可偏偏他缺乏野心,他优柔寡断,他没有一颗在乱世争雄的心,即使是有着大的气运,也难逃死亡的结局。只是可惜,若是路恭行,甄以宁或者郡主有一人健在,甚或是杨易领导楚休红而非楚休红领导杨易,楚休红都不会是被处死的结局。想到这些就只觉得造化弄人,命运不可捉摸,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也就只是一朵浪花吧。即使是以仁称世,最后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解局。
楚休红的仁让我喜欢他。他希望天下大同,希望不再有战争,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其实这一点他从来没有变过,所以才会有最后的投降和妥协,即使是最后要死的时候,从天下百姓的角度来说他也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吧,心中遗憾和懊悔的也全是自己的部下兄弟爱人是因己而亡吧。“仁,亲也”,楚休红待人很好,对自己的朋友诚心相待,对部属不会以势压人,遇到难人也会出手相助,甚至对于敌人,都不愿轻启战端。前一种为天下苍生而生可谓是大仁,后一种可称之为小仁。在这两种仁义上,楚休红在小仁义上做的足够了,甚至说已无可挑剔,很少人能像他一样做到这种程度。钱文义背叛过他,他原谅了他,也不曾因此而给他小鞋穿;廉百策是张龙友伏下的暗桩,也因其仁义而倒向楚休红,最后更是为救他而亡命;杨易曾与他不和,甚至出走欲投效五羊城,被楚亲自追回,最后也是为救他而死。至于大仁,楚休红只是有此想法却也只是想法,他不愿意让天下百姓在受苦,不愿意让将士在流血,但是他却想不到,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就必须要流血,就必须要牺牲,流血牺牲是让人痛苦的,是大家都不愿意经受的,但这是走向新时代所必须要经受的洗礼。楚休红致力于小仁,于大仁却无相应的觉悟和行动,而他所处的位置却需要他区分开大仁与小仁,看明白历史潮流和世事规律,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但他却无此才能,更缺乏一种敢与天下争的霸气,到头来他只能做一个英雄,却做不来一个乱世枭雄,这也就注定了他最终的结局吧。倘若只是帝国之事而非朝代更迭,楚休红或许能得享天年吧,这个位置真的不适合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