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凰神医弃妃吧 关注:18,928贴子:498,229

回复:【帝凰】清明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评点:这是上坟时的感受。重点渲染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助的感觉。所以“只愁余”。  《清明》黄庭坚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3-04-03 13:37
回复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9楼2013-04-03 13:37
    回复
      茶~~~~~~~~~


      20楼2013-04-03 13:38
      收起回复
        清明节感悟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日各纷然”(宋·高翥《清明》)。所有清明的诗都在表现一群群男女老少带着一脸虔诚祭祖扫墓的情景。清明也是我国农事活动的重要节日。农谚说:“清明谷雨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它还是人在一生或一年之中立志和发奋读书的大好时节。记得,十五岁那年清明节,我就曾端抄过宋代王禹翶的《清明》诗励志:“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正是年少的立志,才有我年长后的立人、立德、乃至于立业。清明一词,除专指一个节日外,其字面含义又常使人想到世道的清明。因此,清明还是一个理想社会的追求。闲时读史,总忘不了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他曾随晋国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流亡19年。在生活艰苦之时,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公子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即位,介子推陪老母尽孝隐住绵山,不愿受封领赏,晋文公采取错误的焚山措施,介子推仍不出山而被焚。文公大哭,在山顶的树洞里发现一封介子推的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悔,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愿政清明复清明!据说,晋文公依照介子推的遗言,勤政清明,成了春秋一代霸主。如今我们提出的“和谐社会”应该就是今人所追求的清明吧。一个民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当是现代人对清明的诠释。凝望窗外忽而飘落的雨丝,想起故乡田野那些高高拱起的青冢,那些骤响的爆竹,清明这个特别的节日,它所揭示的生之倥偬与死之乌有,最容易使人感悟生死的不可逾越,以及生命的匆匆,世事的难料。我们需懂得“视死如生”,学会在破中立,在亡中生。以淡泊澄明的心境,过好每一天。“满街(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春色无边之季节,我们暂且卸下心灵和工作的羁绊,沐浴四月的薰风,去看看杨柳嫩色与溪水新绿。又是一年春草绿,千里东风任梦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描写清明的一首诗。
        清明节里,人们祭祀死去的亲人,心里充满悲伤。所以谓之“欲断魂”嘛!清明节里,人们还会干什么呢?还会祷告上帝(俗称老天爷),祭祀烈士!
        在扫墓之前,我们听了老爷爷对往事的回忆。他说:“日本侵略中国时,把中国践踏的不成样子,中国人奋起反抗,组成了红军队伍。我们农村人也得反抗,抗战队伍叫做土八路。这红军历尽苦头,两万五千里长征啊!他们翻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多么艰苦啊。他们因为俄,丧失了生命!你们生活在这个无战争的年代,有这么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一定要好好珍惜。将来把祖国健身的更强大!”
        听完老爷爷的讲述,我们迈着沉痛的步子走向了烈士墓,一路上,我再也没有言语,心想着过去的抗战日子。那是多么的艰苦,使人声泪俱下。那时,日本人侵入中国,对我国实行三光??烧光杀光抢光,我国人民奋起反抗,组成了红军队伍,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我国队伍翻雪山,过草地,吃尽了苦头;一路上,又有多上中国人失去生命?! 毛主席指挥红军取的了胜利,苦日子才到了头!现在,我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奔上了小康社会,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这样,我们就放松警惕,挥霍金钱么?回答是否定的!先烈们为了这一天,甚至付出了生命,我们能把先烈们的劳动毁于一旦么?我们能辜负先烈们的希望么?能让先烈们白白牺牲么?当然不能!我们应居安思危,时刻警惕,不能再让中国被侵占,被伤害了!


        21楼2013-04-03 13:59
        回复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在这个美好,舒适的坏境中,我们应该去努力,去奋斗,,去报效祖国,共同建设美好的明天!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是祭扫陵墓、缅怀故人的节日。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样一个年份里的清明时节,我们缅怀的除了故去的亲人,还有那些在抗日战争中为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英勇战斗、血洒疆场的民族英烈. 他们拼命的战斗难道不是为了祖国的明天,祖国的未来吗?红军战士长途跋涉,都在步步泥泞的路上走着,他们没有松懈过,一生都在拯救祖国,保卫祖国。没有他们,哪来如今的美好的家园,哪业如今的富裕生活,他们是创使者,他们尊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赞扬过他们,他们百折不挠,奉献生命,为了革命的斗争而光荣殉职,总之,一句话——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热爱他们,我赞扬他们,我崇敬他们。他们为了革命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残暴折磨中,他们没有透露半点消息,宁愿死也要守住党的秘密,他们宁愿做光荣牺牲英雄,也不愿做苟且偷生的叛徒,这就是我们中国烈士的特点,我也因此对他们产生了无限的敬佩,无限的感慨,我也要因此而赞扬他们,他们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感谢者,他们是神圣的,没有人能取代他们。在我的眼里,他们是光明的象征(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他们是战胜一切的力量。 只要想着这些革命先烈,我就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美好,在这个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我是多么的美满和幸福,而在那个艰苦的斗争社会中,哪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我要郑重的烈士们说:“伟大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的斗争胜利了,我们这一代少年将再次继承你们努力开辟下来的光辉道路,我们将要去建设祖国的明天,我会认真的学习,学好本领,长大后再继续工作——建设祖国!你们安歇吧!我会努力去做的,我敬爱的烈士们。 我热爱烈士,热爱祖国,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我将永远的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中国有辉煌的历史,有铁一般的热血男儿,有着那种致死不悔的精神,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祖国的未业而奉献一切。我是革命烈士的后继者,我一生的求学难道不是为了这个目的吗?作为身为中国人的我,去继承先烈的遗志是理所当然的。我真想像烈士那样,做到永垂不朽。我这个报效祖国的决心是无法动摇的。 革命先烈们,你们看到了吗?在当前这个繁荣昌盛的时候,我们青少年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你们高兴吗?在这清明之际,献上一朵纯洁的白花,代表我的深深敬意,我向你们庄重宣誓:“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厚望,将再度继承你们的事业,我将用自己满腔的热血,来好好的热爱祖国,发扬祖国的光辉传统,创造出另一个灿烂的明天。


          22楼2013-04-03 13:59
          回复
            《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 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这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 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昔日种种,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断魂”?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这首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 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但对亲人绻绻的思念, 洒下所有的泪,回忆就不仅仅再是生活的负担。 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 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 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 只要心中有爱,爱就会没有遗憾,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 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清明节似乎总是与雨分不开的。这个清明节便是一个不下雨的雨天。 那是周二的上午,阳光明媚的清晨丝丝柔和的光照在我迷茫的脸上美妙极了。 远足一直走到陈辉陵园。咦?我这个长跑历来不及格.体力超差的人怎么一点也不累?据说人沉思时不会累。那我呢?总在沉思陈辉吧? 天空中艳阳高照,可我的心却愈来愈低沉。静立在碑前,心想“为什么这革命烈士如此好的人,却没得好报呢?好人真的有好报吗?......” 台上的那位老师还在说着,不过语速越来越慢。我想那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影响,而是更深层的心理上的创伤。 回去的路上,阳光灿烂地直射我的眼,刺地我会不过神来。 蓦地回头,依稀还记得我身旁的阳光强烈而远处那痕痕丝线般的光线却轻轻抚摸着身旁的柳枝。柳枝刚刚长出嫩叶,但已颇为可爱。 猛然想起,“不是不报 ,时机未到”。陈辉烈士的好报也许还未开始?兴许报效祖国使祖国


            23楼2013-04-03 14:01
            回复
              《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 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这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 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昔日种种,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断魂”?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这首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 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但对亲人绻绻的思念, 洒下所有的泪,回忆就不仅仅再是生活的负担。 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 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 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 只要心中有爱,爱就会没有遗憾,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 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清明节似乎总是与雨分不开的。这个清明节便是一个不下雨的雨天。 那是周二的上午,阳光明媚的清晨丝丝柔和的光照在我迷茫的脸上美妙极了。 远足一直走到陈辉陵园。咦?我这个长跑历来不及格.体力超差的人怎么一点也不累?据说人沉思时不会累。那我呢?课件下载[***]总在沉思陈辉吧? 天空中艳阳高照,可我的心却愈来愈低沉。静立在碑前,心想“为什么这革命烈士如此好的人,却没得好报呢?好人真的有好报吗?......” 台上的那位老师还在说着,不过语速越来越慢。我想那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影响,而是更深层的心理上的创伤。 回去的路上,阳光灿烂地直射我的眼,刺地我会不过神来。 蓦地回头,依稀还记得范文网[***]我身旁的阳光强烈而远处那痕痕丝线般的光线却轻轻抚摸着身旁的柳枝。柳枝刚刚长出嫩叶,但已颇为可爱。 猛然想起,“不是不报 ,时机未到”。陈辉烈士的好报也许还未开始?兴许报效祖国使祖国


              24楼2013-04-03 14:01
              回复
                “又是一年芳草绿”,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清明节很快就到了。星期五,我跟着爸爸妈妈到老家——溱潼去扫墓。
                溱潼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素有“苏中明珠”的美称,这里不仅有世界珍稀动物“四不象”———麋鹿,还有闻名天下的“溱潼会船节”。听住在老家的七奶奶说,会船节时这儿可热闹了!再过一天就是“会船节”了,我多想看看老家那赛龙舟的壮观场面啊,可妈妈说,我当天回家,不能去看了,我觉得十分遗憾。 我们整个家族的人都去给我的太太太公扫墓,在路上,我看见他们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太生前对我的宠爱,眼前浮现出她老人家那慈祥的脸庞,回想起太太帮编毛衣的情景,想到这时,我的鼻子一酸,眼泪也“溜”了出来。记得唐朝诗人杜牧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今天没下雨,阳光照在我身上,我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太太的坟墓在小村的尽头,一到那儿,爷爷就在太太的坟前摆上了苹果、饭团等供品,然后把买好的黄纸点燃,我们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坟前,爷爷让我们一个个上前鞠躬。轮到我了,爷爷一边叫我鞠躬,一边请太太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学。我想在此长眠的太太一定能够听到我的心声的。
                等扫墓仪式结束,太阳已经西斜了。大家纷纷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轻松了许多的原因吧,他们表情不再严肃了,而是相互说说笑笑,我也抬头欣赏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一条大河从我们身边伸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几只小船驶过,船上的人,撑着篙,还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随风飘荡,姑姑随手折了一根柳条编成帽子戴在我的头上,我一下子成了机灵的小红军。
                清明扫墓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它表达了我们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又是家人团聚,踏青赏春的绝好机会。


                25楼2013-04-03 14:02
                回复
                  作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 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伴着蒙蒙细雨到来了。 这天早上,又是浓郁的天,徘徊了一会了,感到分外忧愁,仍是不适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饭,拿起香纸,扛起锄头扫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荆棘,顺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老爷爷、老奶奶的坟前。爸爸把坟四周的杂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贴黄纸,插上香就离去了。 众多亲人的坟前都去过了,我们又冒着小雨,准备去爷爷奶奶的坟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无心欣赏;鸟叫声,虫鸣声,我无心聆听,只顾着早些来到坟前。一会儿,我们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坟墓,我不禁满腹忧愁。待爸爸锄完草,贴完纸后,我们又拿出纸钱跪在坟前,将它们全部撒在坟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东倒西歪,周围一片死气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们生前对我的关爱,带给我的欢乐,想到他们临终前的遗嘱,我不禁一阵惆怅,顿时泪流满面。此时,爸爸也流泪了。雨势并不减退,我们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好久才站起来。 这时,我看见了远处火红的杜鹃花。听妈妈说,杜鹃花又称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时节开放,是因为它是纪念和安抚亡灵的最佳物品。于是,我跑了过去,摘了几束插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希望他们都能得到安抚……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忧愁。这忧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这雨中的忧愁,所以我向往清明节的光临!


                  26楼2013-04-03 14:02
                  回复
                    话说百度文库要被我翻遍了


                    28楼2013-04-03 14:07
                    回复
                      清明纷雨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这几天的天气很是不错,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祭祖,上坟、烧纸,寄托哀思,怀念故去的先人。在清明期间我的心总是分外惆怅,不单是因为对故人的思念,这可能源于杜牧的《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断魂”?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这首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 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时间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流逝,就像这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转眼间数年以过去,依稀记得曾经熟悉的朋友和亲友,现在记忆却越来越模糊。回望今以我身边的同学有的已经为人夫为人父了。美好的东西总是那么容易难以得到而且容易丢失,就像过往的青春一样,懵懂但是又弥足珍贵。


                      30楼2013-04-03 14:09
                      回复
                        陪着父母去祭拜亲人,逝者已去不可追,珍惜眼前现在。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无论逝去的亲人还是最初的梦想,我们都应释怀,因为要把握现在才,未来等着我们去拼搏。


                        31楼2013-04-03 14:09
                        回复
                          风飘飘雨潇潇。时逢清明引人深思、勾人泪下的往往是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悠悠哀思是那“纸灰飞做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的渺渺悲情是那“佳节清明桃李笑田野荒冢只生愁”的茫茫愁绪。 又是一年的清明怀念的泪总是无声蹒跚的脚步踩着那将有的郁郁葱葱追送着你浓浓的关爱用笑容守护着归家的明灯可今日又为何断魂纷扬如烟的春雨是那摇摇晃晃的酒肆还是那满溢的哀思 沧海桑田时至今日祖先是不能忘记的清明节我们要祭扫一种被岁月尘土掩盖的一种品德。他从祖先那里传下来就在我们的血液中呼啸。有句谚语说的好“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先人风。”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有2500年的历史了我们清明节的习俗是有趣的除了讲究焚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 千年以来清明节这天既有祭扫新坟生死别离的悲也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当然时至今日广为流传下来的习俗也就数踏青和植树了1979 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所以清明节在古时候也叫踏青节踏青扫墓从此成为清明节广为流传的风俗。且2008年国家正式把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这也更说明了清明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我们在今天缅怀先人缅怀那些只认不识的英雄们、自古以来清明节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们都会纪念他。前人孤高清傲的昂首伫立我们在这年年岁岁依旧的日子里乍然奏响凄楚的挽歌。 心灵是一个人的根人们的观念在心灵的深处徘徊而升华。心灵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们的举动因为心灵这个的灵魂辗转而改变。郭沫若曾经写过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山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他们舍弃自私选择高尚他们舍弃奸诈选择诚信他们舍弃小我完成大我。这是人的心灵深处的大义这是为国奋斗义无反顾的大义是心灵的选择促成了他们最终的美是心灵的选择让他们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辉。他们是前辈、是英雄都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了自己的幸福都为国之兴亡而身心俱疲都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的成为逝者下一代不断成长上一代不断衰朽不断的死亡。这是生物的规律自然的规律人类社会就这样一代代的延续。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的贡献就像历史丰蚌中沉淀幻化的那一粒粒珍珠光芒四射令人望其项背。 又逢清明时节我们不禁的默默哀悼哀悼我们的同胞哀悼那千千万万个生命。那曾经的书声朗朗早已逝去这里留下的只是片片废墟曾经的风和日丽早已逝去这里仅有的还是那融合了血与泪的废墟。这潇潇的雨和着这甜甜的风阳光也为他们祈祷祷告那些伤痛的心灵。我们盼望着阳光雨露相信我们的同胞们会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从缺陷走向完美。倘若先祖有知这风飘飘雨潇潇。时逢清明引人深思、勾人泪下的往往是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悠悠哀思是那“纸灰飞做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的渺渺悲情是那“佳节清明桃李笑田野荒冢只生愁”的茫茫愁绪。 又是一年的清明怀念的泪总是无声蹒跚的脚步踩着那将有的郁郁葱葱追送着你浓浓的关爱用笑容守护着归家的明灯可今日又为何断魂纷扬如烟的春雨是那摇摇晃晃的酒肆还是那满溢的哀思 沧海桑田时至今日祖先是不能忘记的清明节我们要祭扫一种被岁月尘土掩盖的一种品德。他从祖先那里传下来就在我们的血液中呼啸。有句谚语说的好“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先人风。”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有2500年的历史了我们清明节的习俗是有趣的除了讲究焚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 千年以来清明节这天既有祭扫新坟生死别离的悲也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当然时至今日广为流传下来的习俗也就数踏青和植树了1979 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所以清明节在古时候也叫踏青节踏青扫墓从此成为清明节广为流传的风俗。且2008年国家正式把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这也更说明了清明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我们在今天缅怀先人缅怀那些只认不识的英雄们、自古以来清明节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们都会纪念他。前人孤高清傲的昂首伫立我们在这年年岁岁依旧的日子里乍然奏响凄楚的挽歌。 心灵是一个人的根人们的观念在心灵的深处徘徊而升华。心灵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们的举动因为心灵这个的灵魂辗转而改变。郭沫若曾经写过一首诗诗是这样写的“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山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他们舍弃自私选择高尚他们舍弃奸诈选择诚信他们舍弃小我完成大我。I


                          32楼2013-04-03 14:26
                          回复
                            这是人的心灵深处的大义这是为国奋斗义无反顾的大义是心灵的选择促成了他们最终的美是心灵的选择让他们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辉。他们是前辈、是英雄都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了自己的幸福都为国之兴亡而身心俱疲都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的成为逝者下一代不断成长上一代不断衰朽不断的死亡。这是生物的规律自然的规律人类社会就这样一代代的延续。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的贡献就像历史丰蚌中沉淀幻化的那一粒粒珍珠光芒四射令人望其项背。 又逢清明时节我们不禁的默默哀悼哀悼我们的同胞哀悼那千千万万个生命。那曾经的书声朗朗早已逝去这里留下的只是片片废墟曾经的风和日丽早已逝去这里仅有的还是那融合了血与泪的废墟。这潇潇的雨和着这甜甜的风阳光也为他们祈祷祷告那些伤痛的心灵。我们盼望着阳光雨露相信我们的同胞们会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从缺陷走向完美。倘若先祖有知这满山遍野的绿啊就应该是他们欣慰的微笑因为我们会像凤凰在烈火中涅磐一般坚强。 清明节来了不用让心情低落不必流下伤心的泪水取得已经安详哭泣已经枉然。我们要谨记的是他们的精神清明节的今日为先辈们留片净土我所要表达的仅是我心中的尊重与尊敬向过去了的所有生命表示一种深切的哀思。


                            33楼2013-04-03 14:26
                            回复
                              哇塞。。好多哦。。


                              34楼2013-04-03 14: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