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事件吧 关注:97贴子:395
  • 7回复贴,共1

莫把中国文化当玩物 评龚琳娜法海你不懂爱事件中老锣对佛教信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日前,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框框太多了》的文章。在这篇专访中,《法海你不懂爱》的作者老锣首次对“法海事件”做出正面回应。老锣在回应中继续不道歉,且认为“遭到批评觉得搞笑”,“佛教没有让人道歉的概念”,“和尚也有人不好的一面”,“宗教也有它的坏”……
哲学博士沈聪针对老锣的言论一一做出阐述,并指出:真正的“爱”必然包含敬重,而这位德国人不仅没有丝毫的尊重,相反把中国文化当做个人的“玩物”,不是发泄其对文化从头到脚的不满,就是将没有底线的“玩儿”贯彻到底,无有敬意,更谈不上爱护,完全是赤裸裸的“戏谑”。


1楼2013-04-03 23:52回复

    对佛教信众的明确回复
      2013年3月29日,《法海你不懂爱》戏谑佛教歌曲的作者,在接受媒体专访中以《中国的框框太多了》为题,向遭受戏谑的佛教界所提的撤消戏谑品要求,做出了正式的回复。
      他说:“法海有他的框框……这首歌出来以后遭到一些批评,我觉得是有点搞笑。佛教根本没有这种概念,去批评别人,让别人跟你道歉。宗教有他的好,也有他的坏……《白蛇传》这个神话故事是中国的传统,如果真的有关系,那你要把90%的神话故事都删掉。和尚也是人,他们也有人不好的一面……我从来不信教……我写这首歌的时候,完全没想到会有这种反应,没意义的反应……我演法海,在旁边唱‘法海懂爱’,这就是玩儿……中国的各种框框太多了,需要打破……世界需要中国人真的表达自己的感情。”


    2楼2013-04-03 23:52
    回复

      三家中国企业与一位德国人的天壤之别
        老锣急了,它的本来面目彰显无遗,开始犯浑,正在犯浑!
        老锣在专访中一路谈钱,只可惜有句中国话他不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他有怨气,怨别人不给他钱。他在怨不给钱的人家“非道”,而他所凭的,显然更为“非道”,是凡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懂得不能干的“不齿之道”——戏谑佛教!人们知道,不给钱是不公平甚至触犯法律的,而亵渎信仰却是坏了良心的!
        《法海你不懂爱》所播下的毒种,已然迅速播散,社会人心深受其害,跟风戏谑的案例层出不穷。比如,格力电器、维他奶、中国移动三家中国企业就跟风打出戏谑广告,一时影响恶劣。同样是戏谑,但这三家企业在犯下无知错误后所做的反应,却与这位德国人有着天壤之别。看看由老锣一手炮制的无聊歌曲所产生的恶性社会潮流中,中国人怎样为这一切负责的吧!
        佛教界对此三家企业提出抗议后,格力空调于3月6日撤除戏谑广告,并数次向佛教四众郑重道歉;维他奶公司于3月14日发表公开声明道歉,停止使用亵渎广告;中国移动于3月29日撤除戏谑广告并多番致电佛教信众道歉。
        中国人对待错误的态度从来都讲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三家企业正面反应之迅速,道歉态度之诚恳,正是这一民族品德的充分体现。较之这位“无理还要搅三分”,“把无礼当荣耀”的德国佬,二者的素质品格,高下立判!


      3楼2013-04-03 23:53
      回复

        一如既往的戏谑风格
          凤凰网华人佛教《问道》节目中对《法海你不懂爱》是否戏谑了佛教有专门的讨论。现在看来,歌曲作者已然给出了明确答案:
          老锣说:“我演法海,在旁边唱‘法海懂爱’,这就是玩儿。”“玩儿”,正是对其戏谑之实的粉饰之词。早有文章指出这种“就是要戏谑佛教”的顽固心态,这一次被他自己的言辞证实了。
          自“法海事件”发生以来,一直有网络水军居心叵测地对佛教展开了无中生有的谩骂、污蔑和攻击,其言语之阴损恶毒,攻击之不遗余力令人震惊。而攻击、谩骂、污蔑的角度主要集中在三点:1、“法海”与佛教无关,佛教小题大做;2、佛教没有要求别人道歉的教义,佛弟子没有要求道歉的权力;3、佛教不好,出家人不好。当然,还有由此衍生出的更加蛮不讲理的攻击。
          这几方面的思路与老锣自述的观点如出一辙,几乎就是老锣观点的放大扩张版。这不由让人怀疑:龚锣团队虽然一直没有正面回应佛教界,却在舞台上一如既往地戏谑,而且还转入幕后,经过组织策划,以恶毒的网络攻击作为对佛教界的回应,不仅将戏谑进行到底,还将戏谑扩大升级。
          龚氏夫妇在音乐上一直以拥有自己的团队、乐团为骄傲。这个团队马不停蹄地进行音乐和商业运营,看起来十分欢愉,一直标榜给社会带来“正能量”。但看看他们给社会带去了什么吧!戏谑佛教祖师、恶搞传统文化、引领恶俗风潮、宣扬不讲底线的自由……将戏谑进行到底,龚氏夫妇自不必说,为了“玩儿”可以戏弄一切,无视一切。而该团队的其他人,都是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有各自的专业所长,愿意接受“好玩”的概念,乐意尝试“恶搞”的刺激,但惟独对宗教缺少基本的认识,对文化缺乏基本的敬意。这种普遍的心态使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无底线行为实际在给社会不断带去“负能量”。


        4楼2013-04-03 23:53
        回复

          继续不道歉
            不光拒不道歉,居然在亵渎佛教宗师以后,对于佛弟子的抗议,回复说是“觉得搞笑”,不光对他人信仰毫不尊重,甚至还要戏谑佛教信众的尊严。不光如此,反而还要更进一步地指出,佛教教义中没有让人道歉的概念,甚至还说“宗教也有他的坏”,“和尚也有不好的一面”。很显然,他将戏谑佛教祖师的行为,不光发展成为拒不道歉,反而升级成为对广大佛弟子的公然无视与戏谑,已将对人的不尊重发展成为对信仰的不尊重,居然就亵渎佛教一事,大肆谈论“宗教也有他的坏,和尚也有不好的一面”。佛弟子的善言劝诫,引来了对于整个宗教及宗教人士的攻击。
            丹巴尊者说:“犯错要承认,挨批要站正,自己做错了事还不让别人说,佛教的经律论三藏绝对没有这样的说法。”
            老锣的拒不道歉,这首先是一种主观意愿,他不希望道歉,因此要找理由,不光对佛教,甚至对基本中国文化也不了解,居然大肆谈起了“佛教没有批评人,让人道歉的概念”,这不仅是顽固于亵渎成性,还更要将帽子反扣向佛弟子。
            佛教不光有对错误提出批评的概念,更有让人道歉和忏悔的概念。如果面对恶行,佛教连指恶的基本概念都没有,何以能发展两千多年?老锣的说法只是出于他的一己所愿,他希望佛教没有让人道歉的概念,因为如果情况真的如此,自己不用道歉的主观意愿就不会遭到约束,将恶行继续下去,就不会有障碍。可是他想错了,佛教禅宗是个“棒喝”门庭,法海禅师留下的遗风就是要震慑这种鸡鸣狗盗之徒的。禅宗的修行人不光要批评龚氏夫妇的错误,使其忏悔,还要勒令其改正错误,如若不然,禅门不光有棒喝的恶辣钳锤,甚至还会“合取狗口,打折驴腰”,取狗的颌骨,打断乱鸣乱叫的“黔之驴”的腰。这都是佛教千余年前便早已存在的概念,也是正适用于龚氏夫妇而令其害怕的佛教概念。


          6楼2013-04-03 23:54
          回复

            说“宗教、和尚不好”
              在自己的亵渎恶行被揭穿、批评、识破以后,不光不反思自己行为对他人的伤害,不承认伤害佛教信众的事实,反而肆无忌惮地批评起佛教与法师的“不好”。
              “不好”在哪里了?法师念你们造作恶业,已经不幸,尽力设法让你们不要制造更多不幸,你们组织网络水军肆意攻击佛教信仰,而佛教信众仍旧耐心地劝你们不要如此地无知,直接拿佛教的祖先开涮,进行亵渎,只是请求你们停止亵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对于戏谑佛教闭口不谈,却扯什么“和尚也有不好的一面”。这所谓的和尚的“不好”就是不懂他的“爱”,但这“不好”只是家长对自由恋爱的阻拦,跟佛教的法师有什么关系?他的那点“爱”,佛教不仅了解,而且早已超越,更不可能干涉。老锣毫无佛教常识还在那儿瞎编排,居然还拿前人的错误当传统文化的宝贝,就像一个登不上顶峰的人,嘲笑登顶之人所见的风景不如在山脚所见更加开阔,依据的标准来自前一个不能登顶之人。
              这个德国人从不信教,但是要利用佛教,不懂中国文化,却要利用中国文化。只识得个别中国文化的零碎形式,就敢说自己在发扬文化;猛追被中国人早已点破的大俗,还以为是大雅。这正是不懂文化的悲哀。关键是,作为西方人他不光不懂得闭嘴,戏谑佛教祖师,无视中国人的反应,还要继续信口胡言,而将从来不信教的无信仰劣根进行褒扬,并夸夸其谈。没有信仰在西方上不了台面,想在中国混,也没那么容易。
              为什么“放纵自己就按住别人”,“管不住自己就管住别人”的这种下三滥逻辑,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一位自称“中国新艺术音乐”致力者的行为中?正如文章《照塔层层,不如暗处一灯》中所说,所扣的帽子正好坐实了扣帽子的人的品性,也决定了自己对事物的眼光,以及应该受到何种的对待。这种反扣帽子的做法,对于一个犯下严重亵渎错误的人而言,一旦使用,便已将自己由“大众同情挽救”的阵营,立即推入到“无可救药”的人群中。在中国文化中,这种品行的人是一定要被大众咬牙切齿,痛恨打击的。
              这位德国人十分可笑地在佛教面前谈打破“框框”,说他“班门弄斧”都是抬举。佛教的最高境界正是打破一切形式的执着,因为没有“框框”,所以不会排斥任何“框框”的存在,相反可让一切“框框”发挥最有效的作用。佛教的“没有框框”适用于不需要“框框”的人,也有各种“框框”适用于各类需要“框框”的人,尤其有“批评”“要求道歉”的“框框”适用于狂妄戏谑之人。佛教“框框”的灵活,用老锣那种愣头愣脑的刻板逻辑,恐怕是打破头都想不明白的。


            8楼2013-04-03 23:54
            回复

              不怕没中国文化,最怕没德国文化
                说着“文化的心已是中国的”这样讨好中国人的话,打着“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漂亮幌子,靠戏谑佛教和糟践中国文化博出位,这叫典型的“欺世盗名”。
                真正的“爱”必然包含敬重,而这位德国人不仅没有丝毫的尊重,相反把中国文化当做个人的“玩物”,不是发泄其对文化从头到脚的不满,就是将没有底线的“玩儿”贯彻到底,无有敬意,更谈不上爱护,完全是赤裸裸的“戏谑”。
                说什么“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其实就是端着西方文化的莫名优越感,处处将德国人的标准强加给中国文化。自己看不懂中国人的含蓄,反说是“冷冷冰冰”;自己不能感同身受,反怪中国人太严肃;希望“让德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再好一点”,“他们哭,或者笑,西方人都会特别喜欢”,中国文化又何时轻贱到需要通过向西方人“卖笑”来“走向世界”?
                一位德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毫不奇怪,但不懂装懂,还要靠戏弄中国文化赚中国人的钱,那就太拿主人不放在眼里。不仅不懂中国文化,连德国前辈认错道歉的基本素质也没有,有的只是把对信仰的无知当骄傲,把他人的文化当玩物,把没有底线当冲破“框框”,把目无一切当特立独行。这就是老锣对中国文化的“爱”?这种颠三倒四、不知尊重、顽劣不堪的“爱”,除了他自己,恐怕没人会懂!


              9楼2013-04-03 23:54
              回复

                佛教大众不拒绝顽逆者逃逝,依然伸着接引的手
                  想用一句“没意义”、“搞笑”搪塞责任,想用信口胡诌的“佛教没有让人道歉的概念”混淆视听,掩人耳目,恐怕没那么简单。你可以顽固不化,你可以逃避无视,但这是你自己的责任,就算逃到天边去,也终究要面对。
                  佛教信众当然不会拒绝顽逆者逃逝,更不会逼迫其人。但这不等于坐视不管,不等于任其一路错到底。依然不想让他制造更多不幸,依然不希望这个人的无知无礼透过媒体的放大而泛滥成为群体性的不幸,依然不希望佛法的宝贵智慧以这样扭曲的形象成为大众的下意识印象,依然不希望文化自觉之路因为无聊的戏谑而受阻。无论是雷厉风行的棒喝,还是不厌其烦的说理,始终伸展的都是那双为大众拭去尘垢杂染的接引之手。


                10楼2013-04-03 23: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