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什么:
伊壁鸠鲁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第一类需要是自然必然的需要,如食物和衣着。第二类需要是自然的但并不是必然的需要,如某些感官的满足。第三类需要是既非自然也非必然的,如对奢侈挥霍、炫耀以及光彩的渴望。
如果某人有一笔财富,他应该把这笔财富当作他可能遭遇的祸患和不幸的保障,而不应该把这笔财富当作在世上寻欢作乐的许可证。
一般来说,真正体验过困乏和贫穷滋味的人便不再怕苦,因而也就更容易奢侈浪费,生长于良好环境里的人通常比凭运气致富的暴发户更为节省和小心盘算将来。那些出生良好的人,将财富看做没有了便无法生存的东西,因此,他喜欢有条不紊,深思远虑,勤俭节约。相反的人,认为财富本就是多余的,因此会用来消遣和浪费。莎士比亚《亨利第四》说,“乞丐可优哉游哉的过一生”同样,出身富裕的妇女,早已习惯支配金钱,善于管理钱财,她会及其明智审慎的使用这笔财产,但是一个因为结婚而喜欢获得金钱支配权的女子,则会十分浪费奢侈。
不管怎样,人们都应该小心保护自己所赚或所继承的财富。即能够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能力,能每天对自己说:“这一天是我的”
所有人都有这样一个特性,与人相处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要证明别人不如自己,在政治生活中更是如此。因此,彻底的寒门之子,不名一文、无足轻重的人,反而能够轻悄悄地在政治把戏中取得一席之地。只有他才会屈从于一切,而又藐视一切,懂得功绩荣誉毫无价值。几乎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懂得如何去恳求。歌德说:“抱怨卑贱的目的毫无用处,因为无论人们说什么,都是它们支配着整个世界,因此,我们用不着抱怨世俗目的的低下”
另一方面,生而有足够多财富可以过活的人,通常地说,心灵上便多少有些倾向于能够独立自在,他习惯不同流俗。它们的行为就像伏尔泰所说的:“生命短促如浮游,将短短的一生去奉承那些卑鄙的恶棍是多么不值啊!”米凡诺说:“假使你的贫穷大过才气,你是很难有成就的”
地位,或他人眼中的位置
(1) 名誉
如果说荣誉感是基于“喜褒恶贬”的本性而产生的话,那么荣誉感就可以取代道德律了,而有益于大众福利了。但是,对人们的幸福,尤其是对于和幸福水**融的心灵的宁静与独立,与其说有益,倒不如说更多的是扰乱了我们内心的平静,我们应当考虑及衡量某些利益的相对价值,从而减轻对他人意见的高度敏感性。
人在自己心目中的价值是集合了我们的性格和财产中的各种优点在自我意识中形成的概念。
而对于别人看法的焦虑,不过是一种妄自尊大的感情而已,由于它敏感到了完全变态的地步,因此这种自尊心极易受到伤害。对他人看法的焦虑,构成了我们的虚荣心、自我炫耀以及狂妄自大的基础。而这种东西,在老年人身上所产生的作用就更为强烈了,因为当年华老去,已没有能力享受多种感官之乐时,除了贪婪,也就只剩虚荣和骄傲了。
(2) 骄傲
骄傲是自己对自身的某特殊方面有卓越价值的确信,是一种内在的活动。骄傲最大的敌人是虚荣心,为了打下必要的基础以谋求对自我价值的高度评价,虚荣心便对世人投其所好,阿谀奉承,而骄傲则以早就存在的确信为基础。事实上,只有自己没有足以自傲之物的人,才会贬损骄傲这种品质。当谦虚这一美德,具有虚构的成分时,那对于愚人是很有利的,因为每个人都谦虚地不表现自己,这样,世人都相似了。
骄傲中最廉价的是民族的骄傲,如果一个人为他的民族而骄傲,那刚好说明他自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天赋资质的人,可以一眼看出自己国家的短处,只有本身一无是处的人才不得不依赖他的祖国 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