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新认识饲用抗生素的利弊和动物微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饲用抗生素的利弊
20世纪中叶,抗生素的发展以及化学抗菌药物合成成功,首先在人类投入使用,随后被广泛用做饲添加剂,在动物保健和畜牧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它的长期使用及滥用表现出一系列弊端:(1)抗生素在畜 禽产品肉、蛋、奶、毛、皮中残留,危害人类健康,如产生“三致” 、过敏,甚至产生了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还未能了解的潜在危害;(2)导致畜禽体内外的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还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耐药性过路菌腹泻等,生产实际中为保证药效不得不增加用量,导致养殖成本不断增加的同时也使药物残留更为严重,恶性循环;(3)畜禽长 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在抑制致病微生物的同时,也杀灭了动物体内正常的有益微生物,使机体正常微生态体系失衡,造成动物内源性或二重感染;(4)使畜禽对抗生素产生依赖,抑制动物免疫系统的生长发育或降低了动物的免疫功能,使抗病能力下降。为了克服抗 生素等药物添加剂带来的种种弊端,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努力寻求和开发无毒副作用的新型添加剂,如微生态制剂又称直接饲喂的微生物或益生素或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或微生态调控剂。
2、 影响微生态制剂功效的因素
有时候人们抱怨微生态制剂的功效不稳定,事实上,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贮藏条件、污染度、存活率、不 正确的产品菌种组合方式、肠内菌群的状态、使用剂量和次数、动物的年龄、在肠道中的存活率、饲料成分的变化、生理状态等都会影响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效果。
2.1、菌种本身的特性是发挥其效能 的关键因素
作为微生态制剂的菌株首先必须保证不产生任何内外毒素,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其次,还必须能够耐受胃 酸、胆汁酸等不利因素;此外,微生态制剂菌株必须具有黏附性才能在肠道中生存并发挥作用。某些微生态制剂直接加入黏附因子,也可加强益生菌的黏附作用。
特别强调,虽然有些微生态制剂所用的菌种“名称”相同,如都是乳酸菌和/或酵母菌和/或芽孢杆菌和/或双歧杆菌,但是由于同名菌种的不同菌株的生理特性(入生长快慢、最佳生长温度、世代间隔、代谢产物等)和功效存在较大差异,最终表现为微生态制剂的功效也会有明显不同。
2.2、 生产和储存条件影响益生菌的活 性和功效
生产工艺条件对微生态制剂发挥其功效具有很大影响。如菌株在发酵时的生长条件以及发酵结束的时间,都会影响菌体在干燥和贮藏时的存活率。同一益生菌菌株,采用不同的发酵条件生产,由于发酵条件不同,其终端代谢产物不同,作为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效果也会有很大 不同。
生产方式对微生态制剂的功效也会有较大影响,目前常用的发酵技术,主要包括液体深层发酵和固体发酵,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生产的产品,由于生产过程能够严格控制,一般来说效果比较稳定。用固体发酵的产品,由于灭菌不能彻底,经常有杂菌污染,从而影响了产品 的功效,表现为效果不稳定或不明显,甚至无效。
制粒或压片过程的温度和压力对细菌的存活率都有很大影响。另外,活菌制剂在贮存过程中最好保持在低温、低湿、密封、隔氧的条件下,才能使制剂保持有高的存活率和长的货架期。
有些微生态制剂,它的标示菌种与实际不符,有些则根本不存在其标示的菌种,有的制剂在生产过程中对发酵 基质不灭菌,杂菌污染严重,产品中益生菌和杂菌谁多谁少,企业本身都难以搞清,产品质量不合格,这样很容易导致负面效果或引起各种不利影响,甚至扰乱微生态制剂市场。
2.3、 不同类别的微生态制剂的作用特 点及效果不同
微生态制剂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①液剂:单一菌种或混合菌种的发酵液,含有活菌和代谢产物;②发酵冻干制剂:液体发酵后,经浓缩,然后加保护剂冷冻干燥;③普通固体发酵的粉剂;④经液体深层发酵和一系列后加工生产的粉剂、片剂、胶囊和微胶囊制剂等;⑤软膏制剂(如牙膏状);⑥气雾剂。针 对不同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制剂和剂型,如饲料添加主要采用粉剂,包括②、③、④种,如防治动物腹泻、拉稀可用液剂、片剂、胶囊口服或喷雾剂口腔喷雾或软膏口服,如在制粒饲料中添加则宜用微胶囊包被效产品,则效果较为理想。另外,对微生态制剂采用微胶囊化制剂工艺可显著提高制品的货架期和抗胃酸及胆汁酸的 能力。国外已有一些产品采用这种剂型,国内中国农业大学饲料生物技术实验室也研发出了此类技术和产品,其货架期可延长到两年。
I
饲用抗生素的利弊
20世纪中叶,抗生素的发展以及化学抗菌药物合成成功,首先在人类投入使用,随后被广泛用做饲添加剂,在动物保健和畜牧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它的长期使用及滥用表现出一系列弊端:(1)抗生素在畜 禽产品肉、蛋、奶、毛、皮中残留,危害人类健康,如产生“三致” 、过敏,甚至产生了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还未能了解的潜在危害;(2)导致畜禽体内外的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还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耐药性过路菌腹泻等,生产实际中为保证药效不得不增加用量,导致养殖成本不断增加的同时也使药物残留更为严重,恶性循环;(3)畜禽长 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在抑制致病微生物的同时,也杀灭了动物体内正常的有益微生物,使机体正常微生态体系失衡,造成动物内源性或二重感染;(4)使畜禽对抗生素产生依赖,抑制动物免疫系统的生长发育或降低了动物的免疫功能,使抗病能力下降。为了克服抗 生素等药物添加剂带来的种种弊端,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努力寻求和开发无毒副作用的新型添加剂,如微生态制剂又称直接饲喂的微生物或益生素或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或微生态调控剂。
2、 影响微生态制剂功效的因素
有时候人们抱怨微生态制剂的功效不稳定,事实上,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贮藏条件、污染度、存活率、不 正确的产品菌种组合方式、肠内菌群的状态、使用剂量和次数、动物的年龄、在肠道中的存活率、饲料成分的变化、生理状态等都会影响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效果。
2.1、菌种本身的特性是发挥其效能 的关键因素
作为微生态制剂的菌株首先必须保证不产生任何内外毒素,无毒、无害、无副作用;其次,还必须能够耐受胃 酸、胆汁酸等不利因素;此外,微生态制剂菌株必须具有黏附性才能在肠道中生存并发挥作用。某些微生态制剂直接加入黏附因子,也可加强益生菌的黏附作用。
特别强调,虽然有些微生态制剂所用的菌种“名称”相同,如都是乳酸菌和/或酵母菌和/或芽孢杆菌和/或双歧杆菌,但是由于同名菌种的不同菌株的生理特性(入生长快慢、最佳生长温度、世代间隔、代谢产物等)和功效存在较大差异,最终表现为微生态制剂的功效也会有明显不同。
2.2、 生产和储存条件影响益生菌的活 性和功效
生产工艺条件对微生态制剂发挥其功效具有很大影响。如菌株在发酵时的生长条件以及发酵结束的时间,都会影响菌体在干燥和贮藏时的存活率。同一益生菌菌株,采用不同的发酵条件生产,由于发酵条件不同,其终端代谢产物不同,作为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效果也会有很大 不同。
生产方式对微生态制剂的功效也会有较大影响,目前常用的发酵技术,主要包括液体深层发酵和固体发酵,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生产的产品,由于生产过程能够严格控制,一般来说效果比较稳定。用固体发酵的产品,由于灭菌不能彻底,经常有杂菌污染,从而影响了产品 的功效,表现为效果不稳定或不明显,甚至无效。
制粒或压片过程的温度和压力对细菌的存活率都有很大影响。另外,活菌制剂在贮存过程中最好保持在低温、低湿、密封、隔氧的条件下,才能使制剂保持有高的存活率和长的货架期。
有些微生态制剂,它的标示菌种与实际不符,有些则根本不存在其标示的菌种,有的制剂在生产过程中对发酵 基质不灭菌,杂菌污染严重,产品中益生菌和杂菌谁多谁少,企业本身都难以搞清,产品质量不合格,这样很容易导致负面效果或引起各种不利影响,甚至扰乱微生态制剂市场。
2.3、 不同类别的微生态制剂的作用特 点及效果不同
微生态制剂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类型:
①液剂:单一菌种或混合菌种的发酵液,含有活菌和代谢产物;②发酵冻干制剂:液体发酵后,经浓缩,然后加保护剂冷冻干燥;③普通固体发酵的粉剂;④经液体深层发酵和一系列后加工生产的粉剂、片剂、胶囊和微胶囊制剂等;⑤软膏制剂(如牙膏状);⑥气雾剂。针 对不同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制剂和剂型,如饲料添加主要采用粉剂,包括②、③、④种,如防治动物腹泻、拉稀可用液剂、片剂、胶囊口服或喷雾剂口腔喷雾或软膏口服,如在制粒饲料中添加则宜用微胶囊包被效产品,则效果较为理想。另外,对微生态制剂采用微胶囊化制剂工艺可显著提高制品的货架期和抗胃酸及胆汁酸的 能力。国外已有一些产品采用这种剂型,国内中国农业大学饲料生物技术实验室也研发出了此类技术和产品,其货架期可延长到两年。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