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遇到舒婷
在厦大买了本舒婷的散文集《真水无香》,她可谓是鼓浪屿的“岛主”。想必看她写的文更能了解鼓浪屿的风土人情呢。
少年时曾读过她的闻名于世的朦胧诗《致橡树》,已经记不太清原诗句,但是依稀还能回忆的到中学时代的我们,三俩爱好文学的小姐妹经常凑在一起阅读,读《诗刊》,看星星(诗刊的一种),经常朗诵顾城、北岛的诗,讨论席慕容、汪国真的散文。
去厦门之前,说是研究旅行攻略,不如是说我想大致了解下目的地。我知道去厦门不必太刻意去按部就班的逛景点,迷失在鼓浪屿不无一种生活的态度。
网上无意看到有舒婷这本散文集的介绍,并阅读了几篇,感觉还不错。本以为在厦门大街小巷只要是书店都能找得到,未曾想这样的纯文学著作已经是很小众化了。
在厦大书店好不容易请售货员专门找出来,还真幸运,只有这一本了。是销路太好?还是看的人少,进的本来就很少。
倒是看到一大摞应景的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集堆在那里。
朴素淡雅的封面,泛黄的纸,一看就让人赏心悦目。扉页题字“我的生命之--鼓浪屿”,辅之以岛上美丽绝伦的全景图,开篇便是满目怡然。每一章节的标题都像一首绮丽的小诗---“家乡总是月白风清”、“我们生活中的动物演员”、“生命年轮里的绿肥红瘦”、“留在石头上的家族体温”、“渐行渐远的背影”, 舒婷以散文的形式对故土与人生进行全面的盘点与梳理。而书中所有的文字也全都围绕着故乡小岛鼓浪屿而作,全书读来犹如一本自传背景下的“鼓浪屿方志”。
舒婷世居鼓浪屿,那里的一花一石,一草一木都凝结了她深厚的感情。书中语言温润厚实,无论平铺直叙或是抒情感慨,无不映射了她深如浩海的惜香之情。她在书中坦陈了自己从幼年到如今的生活以及心路历程,密密匝匝地编织起鼓浪屿的风情物志,馨香的暖融跃然纸上,能够触动人们对自己成长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深情。
我喜欢书中关于鼓浪屿人的文章。在舒婷的笔下,鼓浪屿的那一座座老房子,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如在鼓浪屿结婚的林语堂,结婚时就把结婚证撕掉,“结婚证无用,只有离婚时候才用的到”,表达将信守一生一世的海誓山盟的约定。
刚刚看了个开头,在夜深人静的夜晚,能静下心来阅读已是奢侈。
在厦大买了本舒婷的散文集《真水无香》,她可谓是鼓浪屿的“岛主”。想必看她写的文更能了解鼓浪屿的风土人情呢。
少年时曾读过她的闻名于世的朦胧诗《致橡树》,已经记不太清原诗句,但是依稀还能回忆的到中学时代的我们,三俩爱好文学的小姐妹经常凑在一起阅读,读《诗刊》,看星星(诗刊的一种),经常朗诵顾城、北岛的诗,讨论席慕容、汪国真的散文。
去厦门之前,说是研究旅行攻略,不如是说我想大致了解下目的地。我知道去厦门不必太刻意去按部就班的逛景点,迷失在鼓浪屿不无一种生活的态度。
网上无意看到有舒婷这本散文集的介绍,并阅读了几篇,感觉还不错。本以为在厦门大街小巷只要是书店都能找得到,未曾想这样的纯文学著作已经是很小众化了。
在厦大书店好不容易请售货员专门找出来,还真幸运,只有这一本了。是销路太好?还是看的人少,进的本来就很少。
倒是看到一大摞应景的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集堆在那里。
朴素淡雅的封面,泛黄的纸,一看就让人赏心悦目。扉页题字“我的生命之--鼓浪屿”,辅之以岛上美丽绝伦的全景图,开篇便是满目怡然。每一章节的标题都像一首绮丽的小诗---“家乡总是月白风清”、“我们生活中的动物演员”、“生命年轮里的绿肥红瘦”、“留在石头上的家族体温”、“渐行渐远的背影”, 舒婷以散文的形式对故土与人生进行全面的盘点与梳理。而书中所有的文字也全都围绕着故乡小岛鼓浪屿而作,全书读来犹如一本自传背景下的“鼓浪屿方志”。
舒婷世居鼓浪屿,那里的一花一石,一草一木都凝结了她深厚的感情。书中语言温润厚实,无论平铺直叙或是抒情感慨,无不映射了她深如浩海的惜香之情。她在书中坦陈了自己从幼年到如今的生活以及心路历程,密密匝匝地编织起鼓浪屿的风情物志,馨香的暖融跃然纸上,能够触动人们对自己成长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深情。
我喜欢书中关于鼓浪屿人的文章。在舒婷的笔下,鼓浪屿的那一座座老房子,有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如在鼓浪屿结婚的林语堂,结婚时就把结婚证撕掉,“结婚证无用,只有离婚时候才用的到”,表达将信守一生一世的海誓山盟的约定。
刚刚看了个开头,在夜深人静的夜晚,能静下心来阅读已是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