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骏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副教授: 对,我觉得抗日戏的改编必须是有底线的,因为首先我觉得它不能超越我们观众作为普通人的一种认知,它那种过于玄幻的表现什么游击队员骑着车就飞起来了,什么手撕鬼子,射箭对子弹,这些我觉得完全是特别荒诞的一种表现,这种是完全不值得提倡的。 董倩: 那倪教授,我这儿有一个数据就是从1949年从建国到2004年几十年的时间里面,国产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一共是150余部,那换句话说,每年大概也就是3部,但是我们看到现在这个跳跃是非常大的,我们这个市场从现在刚才我们看到短片里面有很多,就是一天恨不得就能看到5、6部,那您觉得现在到底是什么给了他们这么大的支持? 倪骏: 我想说的是可能现在创作题材的限制还是比较多的,那么抗战剧是一个非常安全的选择,对制作方而言就是选择抗战剧可能不会出什么政治错误,然后但是在就是题材一扎堆做得就太多,这里面一定是良莠不齐的。 董倩: 但是您看,我看到了这么一个数字,虽说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我们却看到这个市场上对于这种非常滑稽的抗日剧,它的收视率却比较高,而且我们看到从利润上的反映抗战题材的利润往往是200%的,您怎么看待这种似乎是比较矛盾的现象? 倪骏: 这个我也要说,确实有的时候收视单位或者制作方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他们要想在这个抗战题材中脱颖而出,就会想很多的奇招怪找,都是从迎合收视率,迎合观众趣味出发点去做这个事实的,就可能会导致他们在表现的时候过分夸张甚至恶搞,但是我觉得这样肯定是不好,而且这样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