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00后吧 关注:159贴子:3,896

【植物】转贴:中国古代药用植物_中国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转】中国古代药用植物_中国吧_百度贴吧

转自:http://tieba.baidu.com/p/2243769700?see_lz=1#0-tieba-1-22765-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1楼2013-04-13 15:06回复
    山橙
    别名:冬荣子、屈头鸡、山大哥、猢狲果、猴子果、铜锣锤、马骝藤、马骝橙藤、犸镏果、檎那。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主治:行气;消积;杀虫。主胃气痛;膈症胸满;小儿疳积;疝气瘰疬;皮肤热毒;湿癣疥癞


    2楼2013-04-13 15:07
    回复
      紫玉盘
      别名:油椎、香蕉、酒饼子、牛刀树、牛菍子、牛头罗
      以根、叶入药。
      苦、甘,微温。功能健胃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跌打损伤,腰腿疼痛。


      3楼2013-04-13 15:08
      回复
        白背叶Ma l lotus apel ta ( Lour) Muell 1 Arg
        又名白叶野桐、白面戟、白鹤树等, 属大戟科 (Euphor 2b iaceae)野桐属植物, 是我国大戟科中的一个特有种, 资源丰富。它是一种灌木或小乔木, 生长在路边、丘陵、山坡的灌木丛间; 广泛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叶全年可采集, 根可在夏、秋季采集, 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润滑油、油墨与鞣革等工业用; 茎皮为纤维性原料, 织麻袋或供作混纺。白背叶的根、叶入药。叶具有清热利湿、止痛解毒和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中耳炎、口疮、跌打损伤、湿疹、外伤出血等; 根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水肿等病症; 同时也用于治疗胃痛呕水、外伤出血和皮肤湿痒等病症。


        4楼2013-04-13 15:08
        回复
          毛麝香,玄参科
          功能祛风湿,消肿毒,行气散瘀止痛。治风湿骨痛,气滞腹痛,疮疖肿毒,皮肤湿疹,瘙痒,跌打损伤。
          附:复方毛麝香洗剂
          复方毛麝香洗剂是佛山市名老中医罗仁伯治疗皮肤病的外用方之一。多年来我科使用该方治疗多种皮肤病,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组成: 毛麝香、如意草、土荆芥、山松针等


          5楼2013-04-13 15:09
          回复

            鸡骨香
            【别 名】:山豆根、木沉香(《生草药性备要》)、土沉香、驳骨消(《岭南采药录》)、滚地龙、黄牛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过山香(福建)
            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 [C. chinensis Benth.],以根入药。
            【性味归经】:《生草药性备要》:“味辛苦,性温。”入心、肺、肝、胃、肾五经
            【功 效】:理气止痛,祛风除湿,舒筋
            【主 治】:治胃痛,胃肠气胀,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咽痛,心绞痛,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研末。外 用:研末调敷。


            6楼2013-04-13 15:09
            回复

              余甘子
              【别名】滇橄榄、橄榄[云南.四川]、庵摩勒、油柑子
              为大戟科油柑属植物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根、叶、树皮等亦可入药。
              【性味归经】
              果:甘、酸、涩、凉。归肺经、胃经。
              根:淡,平。叶:辛,平。
              【功能主治】
              果: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根:用于高血压,胃痛,肠炎,淋巴结结核。
              叶:祛湿利尿。用于水肿,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果:3~9g,多入丸散服。根:0.5~1两,叶3~6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7楼2013-04-13 15:10
              回复

                龙利叶
                【别名】龙舌叶、龙味叶、龙脷叶牛耳叶
                【科属分类】大戟科 守宫木属
                【拉丁名】Sauropus rostratus Miq.[S.changianus S.Y.Hu;S.spatuifolus Beille]
                【功效分类】清热药;止咳药
                【性味】性平,味淡
                【归经】肺经。
                【药理作用】100%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热咳喘痰多;口干;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8楼2013-04-13 15:10
                回复

                  石斑木
                  【别名】凿角,春花,铁里木。石斑木
                  【科属】蔷薇科
                  【药用部分】:根入药,全年可采。
                  【用途】:治足踝关节陈伤作痛,跌打损伤。


                  9楼2013-04-13 15:10
                  回复

                    栀子
                    别名:木丹、鲜支、卮子、 支子、越桃、山栀子、枝子、小卮子、黄鸡子、 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山栀
                    科属分类:茜草科
                    归经:心经;肝经;肺经;胃经;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10楼2013-04-13 15:10
                    回复

                      重瓣臭茉莉
                      又名:臭矢茉莉、蜻蜓叶、老虎草、小将军、大髻婆、过墙风、冬地梅。
                      【采集】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酚类、皂甙、鞣质。
                      【性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平。
                      ②《广西中草药》:味微苦,性平。
                      【功效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风湿骨痛,脚气水肿,痔疮脱肛,痒疹疥疮,慢性骨髓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坐浴或熏洗。
                      【选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瘫痪,脚气水肿:臭茉莉干根一至二两。煎水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风湿骨瘤,脚气水肿,白带,高血压,支气管炎:臭茉莉根。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③理脚气,治脚痛:臭茉莉根炖鸡食。服二、三次。(《岭南采药录》)
                      ④治痔疮,脱肛:臭茉莉干根适量。 煎水坐浴。(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皮肤瘙痒,疥疮疤疹:臭茉莉鲜叶适量。煎水洗患处。(《广西中草药》)
                      ⑥治慢性骨髓炎:冬地梅根一两,艾头五钱。煎汤炖瘦肉服,每日一剂。另用大蓟根二份,生姜一份,捣烂外敷局部,早晚各一次。症状缓解后用小号紫珠根一两,金银花头五钱。煎汤炖瘦肉服,连服二至三剂以巩固疗效。(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冬艾汤)


                      11楼2013-04-13 15:10
                      回复

                        半边莲
                        别名:急解索、蛇利草、细米草、蛇舌草、鱼尾花、半边菊、半边旗、奶儿草、半边花、箭豆草、顺风旗、单片芽、小莲花草、绵蜂草、吹血草、腹水草、疳积草、白腊滑草、金菊草、金鸡舌、片花莲、偏莲、瓜仁草、蛇啄草、长虫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小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毒蛇咬伤;痈肿疔疮;扁桃体炎;湿疹;足癣;跌打损伤;湿热黄疸;阑尾炎;肠炎;肾炎;肝硬化腹水及多种癌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调涂。
                        用药禁忌:
                        1、嘘症忌用。
                        2、不良反应及治疗:口服可引起呕吐,故中毒者死亡例较少。


                        12楼2013-04-13 15:11
                        回复

                          鸡蛋花
                          别 名:蛋黄花、擂捶花、大季花、缅栀子
                          功 效:清热解暑、清肠止泻、止咳化痰。
                          主 治:治中暑、痢疾、腹痛、咳嗽。
                          性味归经:《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入肺、大肠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钱。
                          用药忌宜:凡暑湿兼寒,寒湿泻泄,肺寒咳嗽,皆宜慎用。
                          药物配伍:配西瓜翠衣,清热生津;配马齿苋;清利气分热;配竹茹,肺热咳嗽。
                          注:鸡蛋花是著名凉茶王老吉凉茶的成分之一


                          13楼2013-04-13 15:11
                          回复

                            金锦香Osbeckia chinensis L.
                            【别名】七孔莲、蜂窝草、仰天钟、金香炉、罐罐草、金石榴
                            【来源】野牡丹科金锦香属植物金锦香Osbeckia chinensis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全草,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淡,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咳化痰。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疡,肠炎,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小儿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咯血,阑尾炎,毒蛇咬伤,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 0.5~2两;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


                            14楼2013-04-13 15:11
                            回复

                              野牡丹
                              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全草。秋季采挖全株,洗净,切碎,晒干。
                              性味
                              味酸;涩;性凉
                              归经
                              归脾;胃;肺;肝经
                              功能主治
                              消积利湿,活血止血;清热解毒。主食积;泄痢;肝炎;跌打肿痛外伤出血;衄血;咳血;吐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产后腹痛;白带;乳汁环下;血检性脉管炎;肠痈;疮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或泡酒,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煎汤洗或口嚼。


                              15楼2013-04-13 15: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