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15小、3中、56中、29中、高级中学等近30余所学校报名,确认需要资助的孩子有200余名。梦想桥已走进了乌市第88小学,本周还将走进乌鲁木齐市第53中学,资助贫困学生。
自本报发起梦想桥系列公益助学活动以来,来自社会各界的企业、慈善公益机构纷纷致电本报,表达想要资助贫困学子的慈善之心。同时,首府学校方面也积极联系本报,建立需要资助的贫困学子档案,通过梦想桥继续孩子的读书梦。
“我们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微小之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慈善公益活动中来,其实慈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如果你每天节约一元钱,积少成多,就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完全可以帮助到别人。”加入梦想桥的一家民间公益慈善组织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这家民间公益慈善组织不愿公开他们的名字,“不用关注我们,用更多的文字关注那些在角落里快要失学的孩子吧。”这位负责人如是说。
乌鲁木齐市第56中学校长段宝霞说:“没有想到晚报会率先发起这样一个公益活动,其实有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只需要很少的一笔钱就能够重返校园,和同龄人一起幸福生活、学习,我们将建立完整的受助学生档案,感谢公益力量。”
所有建立起受助学生档案的学生均可获得《弟子规》一本,同时来自某慈善机构的老师将为学校送上一堂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乌市米东区第100小学校长吕鹏对文化元素融入梦想桥很支持:“传统文化课本和课程,让一个小小的公益行为折射出更多文化内涵,十分难得。”
公益梦想的脚步没有终点,梦想桥期待更多企业献爱心,欢迎首府学校报名与本报建立贫困学子受助档案。(本报记者任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