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论坛吧 关注:140贴子:604
  • 0回复贴,共1

大成拳试力心法问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问:用不用在试力功法中追求整体力?
答:用。因为大成拳练习者,最终求的是整体力在对抗中的运用,这就需要利用特有的试力功法,将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力特性,由桩法静态向试力动态缓慢过度,在动作匀缓中静心揣摩大成拳的六面劲儿。
问:怎样求得试力功法中的整体力?
答:慢中求快,求体外阻力感,初步体认“力生于脚,通于背,达于手”的动作特性。试力有很多种,简单说无论哪种都具备一个共性,那就是动作极其缓慢,犹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不觉其动,但深功内蓄,动作协调,似静实动,犹如即将爆发的火山,其内在特性表现为“力生于脚,通于背,达于手”,逐渐体会自身与身外力与力的相互呼应。。
问:如何理解试力的“无力中求有力,微动中求速动”?
答:试力的运动原理在于,拳术力量首先来源于脚掌对地面的蹬力,然后利用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节节传导,周身松和,通过力的作用点如肢体梢节,发于体外。注意身上越无力,打出的拳就越有劲,身上发紧反而阻碍了力在体内的顺畅传导。另外,动作越小,力在体内的传导速度就越快,因此速动是从微动中体现的,身体大动反而削弱了动作动能。
问:为什么要试力?
答:不试力就不会发力。王芗斋宗师曾曰:“试力为得力之源,力由试而知,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此处的“知、用”便是试力过程中对整体争力(浑圆力)的体认培养与具体运用,可见形成整体发力的前提是试力时整体的摸劲。
问:试力中如何进行整体摸劲呢?
答:由局部到整体的具体摸劲。试力初期,由于神经肌肉系统缺乏在这种缓慢运动状态下工作的经验,故其很难协调统一,可先从局部摸劲入手。由于手的感觉灵敏,故在体会外界阻力时可先从手开始,待手上有了感觉之后,就要逐步延伸至手臂、躯干、下肢,最后周身无处不有阻力感。这种与外界的摸劲,可以理解成空气阻力感,也可以理解成自身与身外假想敌的六面劲呼应。
问:试力中如何把握力的蓄发问题?
答:蓄里有发、发里有蓄。在大成拳功法里,蓄和发并非是截然对立的。我们在进行整体试力的培养过程中,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如手向前伸时则同时要蓄有力向后的牵引,而后则反之,上下、左右亦然,也就是运动中“前推时意有后拉,上托时意有下压,外撑时意有里裹,总之要共争一中”。所谓“中”即身体重心线之所在。
问:练试力先舒展点好还是紧凑点好?
答:先舒展而后紧凑。如果试力一开始就求架子紧凑,甚至求什么微动或不动之动,那么身上力量就难免憋在身上。所以试力摸劲时,劲力要“从开展处求取,于紧凑处提高”。初学者神意要开阔,姿势要舒展,只有这样在练习过程中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才能得以具体体现,更能有效地发现自身之不足。在开阔的神意与舒展大方的姿势相结合下,感到身上力量能够从脚下传致腰背及上肢稍节后,就要逐步将姿势由舒展向紧凑过渡,以培养和掌握各种试力的细微精妙之处。因为动作越紧凑,就相对缩短了肢体运行的轨迹,使精神意识更能高度集中刺激神经肌肉,从而提高体内导力的质量。
问:练试力主要先练一种还是几种同练?
答: 先练一种。试力应先以一种试力为主,熟练后再练其它。试力虽有拨水、开合、提按、钩挫等各种不同形式,但其内涵却都是为了培养浑圆力。所以试力伊始可择其一种进行练习,待体认日深,再练习其它,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我们同时进行几种练习,反会多而杂乱不利于劲力的体认。
问:对于试力者,是不是稍节专指拳掌部分?
答:否。试力时虽要求意(力)达指梢,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忽视力达肢体及躯体各部的练习。要清楚,指梢之意(力)的根源是脚的蹬力。如拨水试力时,不仅要意念手、小臂、肘部有开合的阻力感,更要体会双臂“根部”即肩部同样有开合的阻力感。以此类推,可意念假设手臂开合时整个躯干,以中线为界有被微微撕裂的开合之意。一句话,身体各部哪里碰见外界阻力,那里就是所谓的稍节,非此不能达到拳论所说的“身体无处不弹簧”之意。
问:什么是练习试力的最佳时间?
答:紧接站桩之后。因为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慢动作延伸,所以练习试力的最佳时间是紧接站桩之后,趁着桩架各部位相互之间的牵拉感和身体内部的沉实感以及与身外呼应的阻力感尚在,这时练习试力最能出功夫,并且什么桩最好配什么试力。
问:各试力之间的连接要注意什么?
答:各试力之间的连接注意衔接紧凑。大成拳推手实作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旦粘住对方,抓住机会,就要做出一次或多次变劲进攻,这种发力的连续性便是运动中肌肉松紧转换频率的快与慢。所以练习试力不仅要单练更要突出各动作间的连续性;肢体在运行路线改变的情况下,切不可出现一个试力定毕“嘎”然停止,再做下一个试力的现象,也就是说两个试力之间没有停顿,要求在连续、紧凑、缠绵的动作中体现松紧转换时的衔接自如,发出来劲力就越迅猛有效。
问:为什么说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
答:确切地说,试力是一种动的站桩,又是一种桩力的动态运用。首先试力要符合站桩的所有基本要领,但是试力更是在动的状态中体认桩法各种力的运用。形现于外,力蕴于内。
问:都说大成拳不讲招法,试力是不是招法?
答:不是。试力之法是原则原理之法,不是死的方法。比如平推、推拉、钩锉等皆属前后劲为主的试力,提按、波浪、金龟出水等属于上下劲为主的试力,切手、反正手、内外云手等则属左右劲为主的试力,所谓三劲成体、六力错综、八面出锋,正此意也。
问:练试力先从局部还是从整体练好?
答:局部。 一般以为,既然大成拳注重整体力,那一定是先从整体方面练习试力,结论是错误的。整体力讲究一动无有不动,对周身动作的协调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开始练习试力不宜练整体试力。正确的方法应该先练局部试力。比如,练习平推试力,可身体先不动,只做上肢的前推回拉动作,阻力感先从手上体认,逐渐延伸致小臂、大臂,待局部动作熟习后,再做力生于脚通于背达于手的整体动作练习。


IP属地:安徽1楼2013-04-14 10:4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