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俊吧 关注:361贴子:1,629
  • 18回复贴,共1

张志俊·8字圈·详细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4-15 17:44回复
    张老师不故弄玄虚,讲的通俗易懂,超赞!


    2楼2013-04-20 10:30
    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0-26 02:50
      回复
        我想看张老师的大作:高手。若有的话,能传一下吗?


        8楼2016-07-20 15:44
        回复
          “发劲须沉着松净,专注一元”
          力由脊发,则能沉着,拎得起,换得灵,意在劲先,则能松净,到此则出劲有临空之意。
          “立身顶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腰拎得起,气荡得开,则虽后坐极低,不致有前空后促之感。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养得气足,练得筋长,则行气能透,能圆,能转。


          9楼2016-07-21 11:03
          回复
            裆胯的运作是身法的核心。练拳时应该把裆胯作为主要的修炼方法,并与四肢躯体协调配合。“ 以裆带手”实际上就是由裆来带动手的动作,太极拳千变万化的动作都在手上,但是实际上它的根在于裆胯。由裆胯来操纵整个形体动作,这是裆胯对外形的一种表现。同时它也是贯穿整个太极拳的修炼方法,也是统贯内劲运行的动力。


            10楼2016-07-25 11:10
            回复
              你会发现正确练习太极拳一段时间后:
              1、能改善心脏的功能状态(包括有冠心病史者);使心肌收缩力加强,输出增加,提高了心脏的工作能力。在练习太极拳时,动作圆活自然,全身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弛张,使血液流畅,静脉回流增加,从而加速了血液循环,减轻了心脏负担,对心脏起到了保健作用。
              2、能促进心肺功能及能量代谢功能的提高;太极拳要求“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以气导力”,采用的是深长的腹式呼吸,使胸部宽静,腹部充实,提高呼吸机能的持久性,改善心肺的通气功能。
              3、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在练太极拳时注意呼气,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减弱,这时血管就处于舒张状态,毛细血管舒张,血液流动畅通,微循环灌注,因此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负担,对防治高血压引起的冠心病很有好处。练习太极拳可使血液非酶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对改善人的血脂代谢、提高机体供氧能力、延缓衰老有着积极的作用。
              4、能有效的改善人体末端微循环状态,提高人体对于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5、能够显著增大脑波ɑ频段(ɑ波即觉醒波)的能量,明显增进左右脑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其结果将使身心更加和谐、增大抗御疾病和保持健康的能力;
              6、能有效地解除人体的精神过度紧张状态,从根本上消除现代社会“亚健康”的致病原因,预防生理性疾病的发生;
              7、能改善情绪、思虑、性格、记忆与动作稳定性,以及有效改善人的睡眠质量;
              8、通过对31位太极拳锻练者进行人体经络测试。结果惊喜发现,太极拳运动能对人体经络平稳起到明显而有效的调节作用。
              9、对于提高人的自身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有明显效果。太极拳运动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并且习练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


              12楼2016-09-02 14:49
              回复
                松腰松胯:
                  腰为一身之主宰,胯为承腰之底盘,两腿之上撑点,在全身上言,腰胯实为其中枢,太极拳主灵活,故腰胯要松,能松腰胯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拙力乃消,体舒而无紧张之病,内劲自然畅通,运动乃可灵活便利,虚实变化乃不拙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处,必须于腰腿求之也。其要诀:首先心理放松,次求肌肉神经放松,最要为实腿(即支持全身重量之腿),之膝屈角度,如弓马步,前膝尖,不能过足尖,
                  膝屈不宜小于九十度,足尖微向内扣,如丁虚步,实腿足尖外撇,外角不能小于四十五度,膝曲角大于九十度。气沉丹田:
                  此要所言之气,系指呼吸之气,气之本体无形而有量有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其鼓荡时,在空中则生风,在腹中则生热,吸气时肺活量增大,肋骨开张,使横膈膜下降,腹部自然内缩,呼气时肺活量缩小,肋骨松回,横膈膜上升,腹部自然外放,丹田位于脐下一寸三分,脐下横通肾脏之间大小肠的部位,适在上躯之下端,以意导气于丹田,故可使下盘稳实,上盘虚灵,复因呼吸深长细慢,鼓荡横膈膜动度加强,促使腹部微血管增强血液循环多摄氧气,腹肌增大弹性,可增强发劲源泉,进而增强肠胃懦动,使消化系统流畅,更属余事耳。


                13楼2016-09-02 16:31
                回复
                  张老师讲的通俗易懂


                  14楼2016-10-24 10:02
                  回复
                    百看不厌的视频。好


                    15楼2016-11-20 10:42
                    回复
                      还赞呢,这个吧都成了你一个人的吧了!满眼全是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12-01 10:14
                      收起回复
                        百看不厌的视频。好


                        17楼2016-12-18 10:42
                        回复
                          老师不故弄玄虚,讲的通俗易懂,超赞!


                          18楼2017-01-03 1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