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中科技学院吧 关注:140贴子:1,148
加载中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的走势,中国仍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的进程之中。而且,政府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不仅仅是人口的城镇化、户口的城镇化,也不仅仅是城镇面积的扩张,关键还是有产业和就业支撑的城镇化,是数量和质量统一的城镇化。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保证新型城镇化的成功,值得深思。为了培养和塑造新型城镇化所需要的产业大军,教育培训和能力开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日前,本报记者针对这一话题采访了相关人士。


2楼2013-04-18 18:01
回复
    城镇化是一条必由之路
    记者:未来中国扩大内需的关键、发展的最大潜力是什么?\
    陈宇:中国在过去33年里迅速发展,特别是过去10年连超意、英、法、德、日等国家,GDP总量仅次于美国,登上世界第二的交椅,取得让全球瞩目的成就。
    但是,中国过去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庞大的低成本廉价劳动力、大规模投资和大规模出口。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也一直潜藏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低效率、高消耗,以及发展的不可持续。
    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陷入低迷状态,也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问题暴露出来。中国经济发展肯定不能走过去的老路。最近,国内国外经济界和舆论界普遍注意到,中国高层连续多次提到一个关键词,就是 “城镇化”。显然,新型城市化是未来发展的牛鼻子,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抓手,把这件事情抓住,就抓住了发展的龙头。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04-18 18:02
    回复
      不能重蹈 “圈地运动”覆辙
      记者:比较国外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您认为,我们的发展道路应该避免哪些问题?
      陈宇:目前,一些城市提出“新型城市化”这个概念, “新型”这两个字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我们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新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从历史上看,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其实一直就是城市化的道路。但是,城市化至少可以分为“坏的城市化”和 “好的城市化”两大类。大家都知道,历史上伴随西方工业革命、原始积累发展起来的城市化,是一种非常坏的城市化。在世界历史教科书上,这一过程叫 “圈地运动”,充满了血腥和暴力。而中国过去30年工业化的道路,至少其中相当一部分,有意无意地重复了西方这段原始积累的历史。在这样的背景下,30年前世界上最平等的中国,现在城乡差别、产业差别,以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别都突破历史新高。这种情况需要改变,这种趋势需要遏制,尤其是不能让底层阶层的贫穷代际转移。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3-04-18 18:03
      回复
        城镇化要把就业工作放在第一位
        记者:中国的城镇化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陈宇:新型城市化肯定是个系统工程,肯定有多元多向的目标体系。我希望大家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 “以人为本”上,不要让它仅仅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希望能真正看到更多在民生、就业、宜居、教育、健康和环保方面的硬指标;希望看到更多在创业、创新、文化、价值和历史传承方面的硬指标。我特别希望,我国的城市在民众幸福感和城市软实力这两个方面,成为世界的榜样。
        在城市的功能定位上,既然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最大课题是如何让农村人口顺利变成城镇人口,那么,城市的主要功能就应当是让穷人圆梦,也就是城市一定要适合穷人居住、就业、创业和发展。因为在这个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广大农民只能在城市里完成自己身份的转变;绝大多数贫困者也只能在城市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城市要把支持和帮助农民与贫困者就业、创业、发展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
        据美国盖洛普公司调查,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成年的城市居民都希望有个 “好”工作。所以,鼓励、支持和帮助民众,特别是贫困者和进城农民找个 “好”工作,即体面的、有尊严的、有社会保障的工作,应当是城市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不仅仅是人社部门的职责,城市领导者应做好协调工作,让包括工商、税务、城管、卫生、公安等部门在内的城市管理系统都把就业放在第一位。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4-18 18:04
        回复
          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是关键
          记者:走新型城市化之路,该如何发挥教育培训、能力建设的作用?
          陈宇:事实上,教育培训、能力建设才是基础的基础,核心的核心。
          贫困者之所以贫困,他们的境遇之所以长期不能改变,和他们接受教育的时间短、接受培训的机会少、能力开发的水平低有很大关系。而进城务工人员要真正融入新城市,确实离不开教育培训能力的开发,以及由此导致的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事实上,在一定意义上说,新型城市化最后成功不成功,完全取决于人,取决于对人的培养。
          城市建设发展要从拼土地、拼汗水、拼资源,向拼人才、拼知识、拼创新创造转变。最后也是要看有没有一支人才队伍来完成这个转变。因此,新型城市化的成功,取决于新型产业大军的培养和塑造,这也迫切需要教育培训和能力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还要把这样一支大军,培育和发展成为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主体。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稳定的社会结构、真正和谐的城市环境。完成这个任务,除了需要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支持外,同样也迫切需要提高人的素质。
          必须强调的是,这里讲的教育、培训、能力建设,和传统的学历教育、学校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要规划建设一个与新型城市化的实际需要相适应的学习型社会,一个终身教育培训和能力开发体系。这个能力建设体系将不再是一个 “学以应试”的陈旧体系,而是“学以求知”、 “学以做人”、 “学以致用”等都要在这里得到贯彻的体系。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04-18 18:04
          回复
            教育经费投入要 “雪中送炭”
            记者:那么,该如何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陈宇:我国教育经费在2012年首次占到GDP的4%。今后要重点解决的将是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支配问题。过去,我国教育经费大量投在覆盖面窄、使用效率低的普通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上。今后,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现在看来,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社区职业教育培训应当成为新的重点,特别需要加强城市平民和进城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用在他们身上的教育和培训费用,产出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相对较高。
            我认为,教育培训经费投入重点不是为 “高富帅”锦上添花,而是为 “矮穷矬”雪中送炭。当然,政府同时要放开教育培训市场,引进竞争机制,平等对待公办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让教育和培训更有针对性,经费使用的效率更高。
            稿件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TEL13991116185 西安大中科技教育集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04-18 18:06
            回复


              8楼2013-04-19 09: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