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吧 关注:17,561贴子:181,873
  • 13回复贴,共1

今天看了刘心武再揭黛玉之死沉湖死因为跟牡丹亭有关系真是可笑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看了刘心武再揭黛玉之死沉湖死因为跟牡丹亭有关系真是可笑呀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三部》再揭黛玉之死 真是太可笑了。我今天中午刚看了。大家有什么可说呢?有谁和我一样看了。看后我觉得他太无知了吧。  
 
 


1楼2007-07-13 14:19回复
    今天的百家讲坛里,刘心武给了大家一个推测出来的答案,关于黛玉之死的答案———— 
    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真的如高鹗所说,因为看着宝玉与宝钗联婚,活活气死的么?不是的。“她是诗意的‘仙’去,黛玉是沉湖而死。”是沉湖,不是跳湖,是她穿戴整齐,一步步从水的浅处走向深处,让湖水一点点浸没—— 
    刘心武先生的推测,有四大根据—— 
    第一,前八十回中曾经提过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是一个伏笔。寒塘,花魂……大家可以作一番联想了,黛玉,天界的绛珠仙草,选择一个诗意的方式离开尘世…… 
    第二,也是在前八十回,在王熙凤的生日上,点的一出戏叫《男祭》,讲的是王十朋到江边祭奠故人之事,之前宝玉曾偷偷跑到城外一口井边祭奠金钏去了,看戏时,黛玉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这一段话,刘先生说可谓“一石三鸟”,一是只有黛玉猜出宝玉之前是去祭奠金钏去了,二是暗示将来黛玉之死与水域亦是有关联的,三是后面的情节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宝玉就是对着碗中水祭奠黛玉。 
    第三,黛玉的别号“潇湘妃子”,潇湘妃子指的是娥皇女英,传说她们得到舜已死的消息后,她俩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 
    第四,脂砚斋批,在元妃省亲时点的第四出戏《离魂》“伏黛玉死”,《离魂》为《牡丹亭》的一出,脂矾斋批语说,这是伏黛玉之死。这出折子里的唱词,有两句是:“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可见黛玉这朵玉芙蓉的确是陨落在浪影中,而时间是在中秋节。(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女儿抽花签为戏,每支签都暗示着人物的性格命运,黛玉抽到的是芙蓉花,芙蓉花有两种,一种是陆生的,一种是水生的,水生的荷花,那就是水芙蓉。) 


    查资料还有一个,花落水流红,是《西厢记》里的名句,第二十三回,写黛玉隔墻听曲,就特别引入了这个句子,又特意让黛玉联想到其它类似的句子,比如唐诗里的“水流花谢两无情”,李煜词里的“流水落花春去也”,显然,都在暗示黛玉生命结局,都有花魂入水的意思。


    3楼2007-07-13 14:25
    回复
      今儿我也看了,这个内容在他的揭秘里也有.
      有的内容真的是不可信服.


      4楼2007-07-13 15:20
      回复
        在京华烟去里,不是也有个小姑娘叫红玉的,很喜欢红楼梦,最后她的确命运就是沉湖而死,不知这个故事在京华烟云里有没有,或者是拍电视的时候又编上的.
        这个预示着什么呢?
        其实对刘心武的说法也不用这么偏激,信不信由你,至少他的探佚,不过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无可厚非的,我认为.
        不知有人看过周思源的没有,他是如何认为的?


        5楼2007-07-13 15:26
        回复
          “泪尽夭亡”是脂批者读过原稿的印象,应该是可靠的。
          周是这么说的,这是什么说法?很模糊,不像刘的,直接.


          6楼2007-07-13 15:46
          回复
            是呀。他这样把黛玉之死跟牡丹亭联系上就说明黛玉和杜十娘一样的命运了。因为杜十娘也是沉水死的


            7楼2007-07-13 16:05
            回复
              是有点不可信啊,主要是人们心中已经形成了黛玉是病死的这样一个结局,因此从心里也难以相信,再说,沉湖,不就是自杀吗,黛玉能这么看不开吗?沉湖死了以后,人会很难看的,看美的黛玉,会这样吗?


              8楼2007-07-13 16:07
              回复
                以后大观园里的人,还不怕死了,这儿有个人死了.


                9楼2007-07-13 16:08
                回复
                  太可怕了。在说黛玉是我们心中仙女怎么会变成水鬼呢


                  10楼2007-07-13 16:42
                  回复
                    • 222.183.67.*
                    刘心武疯了,研究《红楼梦》走火入魔了吧。

                    虽然一直保持首先要对一个从事10多年红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尊重的态度,但是,人都会有病的,病有多种,心病和精神病常与日常接触的事物和职业相关,如果刘老师真是病了,尊重归尊重,对他的言论还是要批评和控制,他的种种假设可以理解,但也不能太离谱了吧?大胆和抄作过头了,就是背离初衷的误入岐途。大伙还是要拉他一把才好。
                    首先,林黛玉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红楼梦》也不是史书,虽然《红楼梦》的创作和面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迷团,为广大红学爱好者争相探秩,都想知道原著的真实内容。曹雪芹作为文学巨匠,美学大师,不会在没特别必要的情况下为了把人物写得如何如何惨而不择手段地大肆“蹂躏”自己精心刻画的人物形象,他完全有能力通过词曲和拨动心弦的雅致情调描写人物的悲惨结局,从开始就说了黛玉纤弱多病,一则体现病西子外貌形象,二则也为黛玉结局作伏笔,再说后来通过《葬花吟》已更进一步暗示了黛玉的结局。再说就按红学家们说的黛玉原形,她原本也比作者后死,书中先于宝玉而死是剧情需要以表达泪尽而去之意,以泪报恩之说。总之,不是说黛玉结局形象会影响人们对原著结局真象,而是从《红楼梦》整体形象来说,以及小说中前辅后叙的情节逻辑来说,那种猜想太离谱了,不是通过咬文嚼字或捕风捉影或边角只语可以证说的。看刘老师的揭秘只能通过他的演讲,从中学习更多的史料,学习他论证的思路,学习他大胆的想象力等等,且注意他的论证过程方法和逻辑归纳的问题,他往往用很多不相关的、单个无足轻重的大量“论据”打包批发式地以量压理式地得出结论,不注意很容易入“套”。这也许就是他所得的结论常被红学大家报以荒谬和笑谈的原因吧,甚至被驳得体无完肤。
                    不过,确实是因为他老人家的揭秘,使得中华大地再次掀起了红学热,这点是应该肯定的。


                    11楼2007-07-13 17:16
                    回复
                      7楼的杜十娘和杜丽娘不是一个人啦,

                      刘对红楼传播的贡献大大地,对学术的贡献恐怕就不是那么受人推崇


                      12楼2007-07-13 17:22
                      回复
                        他揭完黛玉下个星期又要揭发宝钗了。大家都等看吗?


                        13楼2007-07-13 17:45
                        回复
                          按这么说黛玉也病西子外貌形象了。我喜欢这个因为西子到最后可是没有死而是跟她爱的人隐居去了我想黛玉也可能和宝玉到最后隐居去了。大家可别笑我呀


                          14楼2007-07-13 17:50
                          回复
                            看看吧,看他如何说,
                            不过看了,至少我们对红楼梦认识更深了.


                            15楼2007-07-13 18: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