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无聊的闷会,偷偷再写一段儿,,,以解相思之苦
![](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jd/j_0003.gif)
对了,
@澜凌轩 澜大人今早嫌弃我2了,所以下面的文字尽量回复他喜欢的文艺面目
![](http://static.tieba.baidu.com/tb/editor/images/jd/j_0044.gif)
西安,无数的古迹很有味道。。。之后,我们乘了火车离开六朝古都继续西进,下一站是敦煌。在敦煌没有发生很有趣的事情,之所以写这些字,是因为我有幸进入了一些不接待游人的洞窟,里面静谧而精美的画面,给了我一种接近天神之地的超现实感觉。
其实,之前随着大队人马熙熙攘攘走走看看,洞里那些被修复的壁画让我无感,趁着他去给我买水,我随便找了一个僻静的坐处,拿了写生簿出来描描画画,画的是方才见过的几个壁画上的飞天。正画着,隔壁走来一个大叔问东问西,什么你是学画的学生吗,画画都几年了,有看过关于敦煌的历史书吗,喜欢哪个洞的佛像飞天啊之类的,我嫌他烦人,就说,那些飞天画得也不怎么样啊,人家原来的颜色线条应该更好看把,可惜修复水平有限啊,颜色被填得死死的,好好的画面都给搞文物的人毁了啊(这是我的真实想法)。。。大叔听了,不说话,就站那儿看着我眨眼睛,我也不想理他,看见我哥们向这边来了,就收拾东西要走。这时,大叔突然开口说,“年轻人里少有认真看画的,难得你看得出画的好来,有没有兴趣跟我去看看那些原版的,未曾被改动过的壁画呢?”
我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竟有这等好事儿!?原来,大叔是那里的研究员,他没怎么说,我也没问,所以不是很清楚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兴致带着我俩一路细细解说,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领着我们看过去,也许是知音难觅吧,特别是在这个黄沙漫漫的荒僻之地,经年累月地对着那些无比静穆的画面中的人物。。。
跟着大叔来到后面的那些不对游人开放的洞窟,里面黑漆漆的没有一丝光,大叔提着一枚手电,,,手电残旧,款式是我家爷爷打小用到现在还不舍得扔的那种,手电外面的铝壳已经变成乌黑发亮的颜色。看见他的手电光线微弱昏暗,我就说我有潜水用的小手电(当时我们玩背包旅行一定都随身带着的,专业强光,空气中可以照200米开外),正要翻背包拿,却被大叔猛摇头阻止了,他说,壁画们都非常脆弱,见不得强光,特别是日光,碰到就会脱色,甚至脱落。
越往洞里走,空气越来越凉,比起外面沙漠的浓烈酷暑,这里像是另外的星球。。。大叔的手电先是照着地面,但是光线真的太暗,除了地上一米直径的光圈,周围所有的东西就都深藏在沉沉的浓黑里了,我甚至看不清站在身旁的哥们的脸,他贴着我走,还极少有地牵了我的手,手心很暖,他知道我很讨厌黑暗无光的地方。正想偷偷摸摸蹭蹭他的脸,忽然,大叔的脚步停了,地上的光圈也慢慢向上,先是照着斑驳的墙体,然后,我的眼前蓦地现出了一道,神迹。。。当时就是这种很强烈的感觉,神迹!几米开外,四周浓墨似的空间里有一团暖黄的光,光的中心是头顶彩环身披流云袈裟的佛像,祥和,慈悲,眼神深远,还带着一抹似有似无的笑意,很美,美到灵魂里的那种美。。。虽然非常非常讨厌用“震撼”这个词来形容心里的感动,但是这次我根本想不出其它什么合适的言辞,只能用最简单的句子说,敦煌壁画的美,震撼!
以前看过一本雕塑家写的书,他说,每尊佛像都有灵魂,每尊佛像都有体温。。。
后来,在去乌鲁木齐的火车上,一直回想着洞里的佛像和飞天,思忖着古时的工匠们,到底为何要如此千辛万苦地开凿岩壁上的洞窟呢,他们到底是抱着怎样虔诚的心意来下笔的呢,,尽心尽力画完了,也从没想过要给什么人看。。。佛像、飞天们就这么毫无怨言地藏身于漆黑的洞窟,洞外的沧海桑田朝代更迭通通都无关紧要了,他们只安安静静地等着时间之河淌过漫长曲折的千年,等着自己曾经美轮美奂的躯壳一点点地消失在无比的黑暗里。。。知音难觅,如果佛像果真有知,应该也会偶尔地发一声感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