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史可法投江的时候,就有些观众开始唏嘘落泪了,尤其以小姑娘居多。到最后想见又不能见的时候,擦眼泪的就更多了。昨晚的李香君给我一种高大全的形象,倒是侯方域显得比较真实,知识分子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投新主无颜,报故国无门,这种纠结还是很真实的。
这个版本是张弘改的,夫编妻演的典范。别的不说,起码头回在舞台上听到完整的哀江南套曲,当然王正来也唱过。不过哀江南放在开戏就有点定调子的意味了,所以整出戏讲儿女情长的比之前的版本少了一些,家国天下的东西多了一些。说不上好不好,就是感觉最后那种惊悟有点突兀。当然也可以这么理解,太平犬做惯了,忽然成了离乱人,谁也受不了。
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这四出戏,最不喜欢的就是长生殿。对桃花扇这种很直白的戏感觉还好。孔尚任要不是因为在国丧期演戏被革,恐怕单纯这出戏也得倒霉一辈子。这种戏得了解一点历史,免得有些人看到阮大铖演鲜于佶只觉得狗叫搞笑而已,免得有人会觉得杨文骢两面三刀。
能在北京看到南昆听到苏白感觉还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