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有个朋友,他慢练很多。但他一到台上按原速弹,听上去就像他正在识谱一样。而且看上去——身体极不协调
不牵扯音乐性,我想说的,只是一个单纯的运力问题。
在方法不当的情况下快速演奏容易手紧,
同样的,我们在慢练的情况下容易“舒服”。
因为“慢速好弹”。
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改变了原速的运力方式,而选择了一个令自己舒适的运力方式。
但这个舒适的方式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原速中,我们很有可能用的是另一套运力方式。
举个例子:

选自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
在慢速练习中,很多人倾向于在ff的情况下把八度弹准就心安了,他们只用前臂或手腕来完成练习。
而在原速演奏中,我们需要手腕和前臂的组合运动。
PS:我本人是非常厌恶讨论运力方式的。因为运力方式因人而异,变幻万千。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独特的方式。下面提到的只是我自己身体弹奏出这样音响的方式,没有任何需要各位借鉴的意思。
在这个渐强的开端,只需要用手腕轻微浮动,因为整个手臂的重量足矣。
从第三个音开始,既需要手腕,也需要前臂运动,通过抬高前臂增加高度(掉落时重量加大)来完成渐强。
每组八度最后的强音记号,需要很快的下键速度,整个手臂要像软水管一样,让力量瞬间从背部至指间。
仅仅是几个音,但在原速情况下,它的运力是变幻莫测的。
如果一直舒适简单地慢练习,那到了台上,会有这样的情况:八度能快不能强(只用手腕慢练),能强不能快(只用手臂慢练),能强能快不能做到渐强。
没有考虑过原速情况下的演奏运力模式,慢练就很大机会上会跑偏,进而越练越远。
慢练和原速演奏的唯一区别——仅是速度。
不牵扯音乐性,我想说的,只是一个单纯的运力问题。
在方法不当的情况下快速演奏容易手紧,
同样的,我们在慢练的情况下容易“舒服”。
因为“慢速好弹”。
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改变了原速的运力方式,而选择了一个令自己舒适的运力方式。
但这个舒适的方式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原速中,我们很有可能用的是另一套运力方式。
举个例子:

选自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
在慢速练习中,很多人倾向于在ff的情况下把八度弹准就心安了,他们只用前臂或手腕来完成练习。
而在原速演奏中,我们需要手腕和前臂的组合运动。
PS:我本人是非常厌恶讨论运力方式的。因为运力方式因人而异,变幻万千。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独特的方式。下面提到的只是我自己身体弹奏出这样音响的方式,没有任何需要各位借鉴的意思。
在这个渐强的开端,只需要用手腕轻微浮动,因为整个手臂的重量足矣。
从第三个音开始,既需要手腕,也需要前臂运动,通过抬高前臂增加高度(掉落时重量加大)来完成渐强。
每组八度最后的强音记号,需要很快的下键速度,整个手臂要像软水管一样,让力量瞬间从背部至指间。
仅仅是几个音,但在原速情况下,它的运力是变幻莫测的。
如果一直舒适简单地慢练习,那到了台上,会有这样的情况:八度能快不能强(只用手腕慢练),能强不能快(只用手臂慢练),能强能快不能做到渐强。
没有考虑过原速情况下的演奏运力模式,慢练就很大机会上会跑偏,进而越练越远。
慢练和原速演奏的唯一区别——仅是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