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
孔子曾经拜访过老子,很可能老子就将毕生所学教与了他,自然,孔子成为了道家的传人。
但是孔子心中依然记挂昔日的礼学,强求复古行周礼,所以导致了他将老子的
“天人合一”,转换为“国人合一”
老子觉得,人就要好像天地之道那样活着,自然能行之已久,德之以上!
而孔子却认为,人要好好管理自己,好像管理国家那样,就足够了!
道学和儒学,其实同为修心之术,实无所谓治国之策,那些认为儒学可以治国的人,其实都
是曲解!
孔子认为:只要人人“中”,自然天下“中”,自然可以实现大同。
所以,《中庸》集中了以治心为本的教学方针,来教导我们如何去正确对待自己的内心的问题。
文中所有关于“国”的概念,其实都是等同于“肉体”,所以儒学亦被说成“修身”
身心合一,自然为“仁”,以仁行事,自然有“德”。
如果一个人要好好学习儒学,必需先读好《道德经》。。。
如果要治国,我还是推荐法家那一套。。。
孔子曾经拜访过老子,很可能老子就将毕生所学教与了他,自然,孔子成为了道家的传人。
但是孔子心中依然记挂昔日的礼学,强求复古行周礼,所以导致了他将老子的
“天人合一”,转换为“国人合一”
老子觉得,人就要好像天地之道那样活着,自然能行之已久,德之以上!
而孔子却认为,人要好好管理自己,好像管理国家那样,就足够了!
道学和儒学,其实同为修心之术,实无所谓治国之策,那些认为儒学可以治国的人,其实都
是曲解!
孔子认为:只要人人“中”,自然天下“中”,自然可以实现大同。
所以,《中庸》集中了以治心为本的教学方针,来教导我们如何去正确对待自己的内心的问题。
文中所有关于“国”的概念,其实都是等同于“肉体”,所以儒学亦被说成“修身”
身心合一,自然为“仁”,以仁行事,自然有“德”。
如果一个人要好好学习儒学,必需先读好《道德经》。。。
如果要治国,我还是推荐法家那一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