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小说的可控性与代入感问题,这也是伐清目前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一列的知识学习与积累,对比历史与现状,我们会发觉:历史比小说离奇、现实比诗歌荒谬。
历史上,很多事情和人物不能用逻辑去解释,只能用两个字去解释:奇迹。那么,历史上那么多奇迹存在,小说是否也可以这样写?写历史演义可以,但是写穿越却不可以。穿越类历史小说所写的内容,是建立在大家共有认知和可推导的基础上,当情节不是靠逻辑推导情节发展,没有仔细论证,小说的可读性就会大打折扣,会被很多读者认为是金手指。
记得在偶看过得好书吧里,吧友石头的泪痕曾经说过,小说不是按照理性去演绎,脱离了读者甚至作者的控制范围,那还是小说吗?
当一部穿越类的历史小说一再出现离奇的情节,出现读者无法控制的新情景,很多注重文献数据的考据纪实派读者将无法接受,会反问作者,你是在写历史小说吗?因为他们不是在看小说,是在寻找情节的可控性。如果一部小说,故事情节过于离奇,特别是历史类小说,不按照他们思维能够控制的情景去推导,就会被定义为金手指金大腿。
从窃明开始,其后虎狼也一样,灰熊猫的读者中出现了很多军事推演、历史考据、文献数据、科技种田流之类的读者。
这类读者能够接受历史发生的事实但不能接受逻辑推导的荒诞性。历史上的事件,发生之后,总会有人去完场,去仔细分析导致事件发生的因素,鼓吹这些历史事件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而靠基于认知而推导的穿越小说,是不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因为不符合逻辑推导。
就拿小布什打伊拉克的过程来说,美军攻陷巴格达这一过程:美军顺利进入巴格达市区,途中并没有遇到任何顽强抵抗。伊拉克官员则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这一历史事件,事后多少文章分析伊拉克一夜变天的合理性,但是开打前呢?多少人认为美军打巴格达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什么军民同仇气概、什么宗教狂热等等因素。当结果出现了,这些因素都是苍白无力。小说如果也这样写伊拉克一夜变天,伊拉克首都居然没有伊拉克人愿意去保卫,必定会无数口水狂喷。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小说就是小说。如果不是写怪异志,不是写聊斋故事,那么小说就必须符合当时特定历史的条件,必须符合读者的认知去推导情节的前进,不然可读性大打折扣。本文所描述的《窃明》的成功因素,在《伐清》身上没有体现出来。
引用历史资料铺垫背景没有交代清楚,需要读者自己去查资料;慢慢掌控军队的过程没有描述,只是省略性地交代几句邓名日日写笔记,然后会开军事总结会议,至于过程怎样,读者自行脑补;大汉奸洪承畴一个公认是爱惜自己生命胜过任何事物的人为什么会死在救火现场,表达得不够自然等等。正如贴吧吧友
@loneheart2012 所说,伐清这么写,如果写成武侠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