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留心,你会发现,记忆中还是孩子的“80后”正在迅速长大,很多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像刘翔、姚明、郎朗、韩寒、李宇春这些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人,都已经成为标志化的时代人物。
3月15日,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作家简宁撰文指出,“发现‘80后’一代人身上存有普遍的缺陷。”在列举了“不叠被子”、“爱喝饮料”、“爱看动画片”等特征后,这位作家继续说道:“我真是担心,20年后这个社会要由他们来支撑。”
这篇文章发表后,被若干“80后”BBS的笑话版转载。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调侃着这些指责,比如“如此火星(网络语言,指发帖者距离地球遥远,思想内容古旧),都长满陨石坑了。”
“80后”的群体究竟拥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我们试图来给他们画一张素描。
调查显示:“80后”和“80前”存在代际鸿沟
在“80前”眼里,“80后”“永远以自己为中心”(61.4%)、“不愿意承担责任”(53.1%)、“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64.2%)。而承认自己确实如此的“80后”分别有28.7%、22.4%和28.1%。
为了解公众眼中的“80后”到底是什么样子,自3月26日起,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两大门户网站(搜狐新闻中心、新浪女性频道)同时合作,开展了一项网络民意调查。截至发稿,共有3457名“80前”和6010名“80后”的网友参与。
如果把调查结果拿出来比较一下,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以1980年为界划分开的这两群人,在看待“80后”的态度上高度不一致。
在“80前”眼里,“80后”“永远以自己为中心”(61.4%)、“不愿意承担责任”(53.1%)、“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64.2%)。而承认自己确实如此的“80后”分别有28.7%、22.4%和28.1%。
在调查列举的30个选项中,只有“独生子女”、“生活离不开网络”和“讲究穿着打扮”三条特征得到了多数“80后”的认可。他们中的大多数,几乎拒绝了上一代人的一切指责。“这种指责从我小时候就开始了。”小范说。他生于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卖车。“现在又叫‘80后’了吗?我们的名称似乎总在变———小学时被说成‘小皇帝’,后来又是‘追星族’,上了大学,他们开始讨论我们的心理问题和性观念。大学毕业,甭管是找工作还是考研,都会有人说我们‘盲目’;要是再换个工作,又会有人说这恰好证明了我们‘害怕挫折’。”
小范说的“我们”指的就是“80后”,“他们”则是抱有偏见的一群大人。他认为,“这个偏见群体,和出生年代无关”。
出生于1982年的作家、车手韩寒曾经多次对媒体表示,用出生年代给一个群体贴标签,是不恰当的。他为这一代人所做的澄清往往被忽视,他依然被称做“80后作家”,而这整整一代人仍然被认为是叛逆、无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