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影dv协会吧 关注:332贴子:75
  • 2回复贴,共1

【电影】最被过誉的十部影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定义:过誉,意思就是实际价值并没有那么高,却被一些影评人、观众出于某种难于言说的原因视之为专爱、独爱。最后,因为人的集体意识作祟,更多随大流的人附和进来,把这些被过誉的电影拔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IP属地:美国1楼2013-04-28 11:11回复

    1、《阳光灿烂的日子》,导演:姜文——我真想把她改名为《阳光乱灿的日子》!夏雨玩破安全套而致使斯琴高娃怀孕、他从烟囱顶跳下然后黑着脸走出来等等情节的设置是多么的幼稚和投机取巧!影片中充斥着廉价的怀旧情怀,那种特殊时代下普通人的生活表现显得油滑而轻浅。
    2、《活着》,导演:张艺谋——这是我见到的最为削足适履、东施效颦的电影。看到过一篇访谈,电影的编剧对凭空引入的皮影戏线索甚为自得,看过余华原著的我,真想在他脸上啐上一口。人物命运的无力感、岁月奔流的荒诞性、历史流变中普通人可怕的随波逐流、原著作者的道德观、世界观、生命体验,在电影中只看到了皮毛,对于血肉和骨架,导演和编剧根本达不到那样的境界。
    3、《肖申克的救赎》,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我也十分喜欢这部电影,那种在绝望境地里顽强抗争和生存智慧,给那些生活在困顿中的观众带去了乐观主义的太阳,给了他们活着的力量。可是,这也是我唯一看过一遍就不想再看一遍的经典电影:剧情的冗长乏味、细节的无限制堆砌,这些精心布置的设置,一俟知道了结果就变得实在让人难以忍受。

    4、《阿甘正传》,导演:罗伯特 -泽米吉斯——这部电影最大的野心在于,将个人史与家国史高度融合,企图解释一代人的幸运和生活。然而导演太过相信一个人的幸运,觉得那是一种被动的选择,而失去了原著小说中那股来势汹汹的对于美国政治讽刺力度的运用。最后,经典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 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则成为了美国人性格本质、美国人的世界观的孱弱的注解。
    5、《美丽人生》,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看完电影,我已是泪雨滂沱,被亲情的伟大触动了心灵。然而,理智告诉我,奥斯威辛之后,不再有诗歌。我总觉得导演在极度恐怖的灾难下为制造笑果和温情,有那么一点点上蹿下跳的笨拙。而且,那种粉饰太平、伪饰罪恶的犬儒主义想法,也是让我扼腕和唾弃的。
    6、《蓝宇》,导演:关锦鹏——在同志圈,这部电影几乎成了他们的圣经,就只差将其供奉起来,挂上神坛了。然而,原著小说里那种强烈的追忆、苍凉的痛感,导演表现出来却显得虚伪和矫情。不过,还是感谢导演挖掘了两位优秀的大陆演员,他们分别都展示了自己平生最完美的一次表演。
    7、《天使艾米莉》,导演:让-皮埃尔-热内——导演用漂亮的才情,为大伙展现了一个可爱、美丽的女子,这个女子在接触爱情、追寻爱情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自己千奇百怪的个性。由此,她的形象变得深入人心。然而,那个男子是木偶、是供品,摆在或隐或现的展台上,与女孩少了生产爱情的化学过程。
    8、《情书》,导演:岩井俊二——他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日本导演,可我至今仍无法理解,为什么人们推荐他的作品时,会首举《情书》。比唯美,她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之下;比真实,她远差《花与艾丽斯》;比深刻,她高不过《四月物语》;而对于影片的激情荡漾,她无法望《燕尾蝶》之项背。电影中那种淡淡的爱情,在追寻历史的过程中没有日益加深,反而淡化成一出煽情的故事。
    9、《撞车》,导演:保罗-哈吉斯——这电影有情节、没故事;有种族主义、没种族主义的深刻反思;有煽情、没震撼;有现象、少本质。整个电影就像一只点缀着温情主义的母亲之手,抚慰着美国白人最最伪善的种族主义优越感和自慰式天良。
    10、《云水谣》,导演:尹力——虚假的情感、老套的剧情、假仁假义的悲悯,整部电影就像一个矫情的、打扮得油头粉面、花枝招展的过气老娼妓,掰开了大腿,守株待兔地期待着愿者上钩的眼盲嫖客碰上她的无耻私处,寻一翻志得意满的快乐。须知,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恶臭早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喽。唉,主旋律拍成她这样,不死才怪!这部电影,呸!我可不希望再为它浪费一个文字!


    IP属地:美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3-04-28 11:12
    回复
      星际穿越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10-23 23:09
      回复